摘要:不是为了应酬,也不是图个醉意,而是为了那一口“刚好”的味道,和朋友圈里那张有调性的照片。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喝酒的人,越来越不像在喝酒了?
不是为了应酬,也不是图个醉意,而是为了那一口“刚好”的味道,和朋友圈里那张有调性的照片。
果酒卖疯了,不是因为便宜,是因为它不让你头疼,不让你尴尬,连瓶身都长得像一支口红。25到35岁的女生,撑起了近八成的销量,她们不是在买酒,是在买一种不被定义的生活方式。
董酒不再只是爷爷柜子里那瓶泛黄的液体了。
他们请来江南大学的团队,把128种风味拆成数据,像调香水一样调白酒。
你喝的不是酒,是算法算出来的“你爱的味道”。
他们开体验馆,不是让你闻香,是让你调一杯加了柠檬的白酒特饮,然后拍下来发小红书——标签是#白酒也能很轻盈#。
格鲁吉亚的陶罐酒,以前连名字都念不顺,现在却成了小众圈层的暗号。
他们不靠价格战,靠的是三千年前的酿酒法——埋在土里的陶罐,发酵,呼吸,像在酿酒,更像在做仪式。
中国新增五个推广中心,不是为了卖酒,是为了让你觉得,你喝的不是一瓶酒,是一段被遗忘的文明。
直播卖酒早就不靠主播喊“买它”了。
品牌自己开播,主播穿汉服,背后是酒窖,一边倒酒一边讲节气和风土。
有人买蓝莓果酒,不是因为好喝,是因为它附赠了一包果干,能当下午茶,还能当伴手礼。
茅台的杯子被拿来喝果酒,没人觉得违和——因为现在,容器早就不是容器了,是情绪的载体。
你去便利店,看到货架上多了无醇酒,别以为是给戒酒的人准备的。
那是给不想醉、但又想有点仪式感的年轻人的。
年增长25%,不是因为健康,是因为他们不想在朋友聚会时,因为一杯酒失去控制权。
私域流量比渠道还重要。
头部品牌的企业微信里,一个客户一年能加300次互动。
不是发广告,是送节气提醒,是教你用酒配甜点,是半夜发一句“今天月亮很好,要不要来一杯?
”
我们不再喝酒了。
我们是在用酒,重新定义自己。
不是谁想喝得更猛,而是越来越多人,想喝得更清醒。
来源:率真帆船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