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吴石长子苦苦寻找的恩人“陈明德”,居然是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9 09:28 1

摘要: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响起枪声,国民党情报参谋次长吴石倒于血泊之中,这位被中共称为“密使一号”的传奇人物,以生命为自身信仰划上句号。

文|一只筷子

编辑|小茴香

一个名字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能让一家人苦寻半个世纪?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响起枪声,国民党情报参谋次长吴石倒于血泊之中,这位被中共称为“密使一号”的传奇人物,以生命为自身信仰划上句号。

不过死亡只是悲剧的开始,留在台湾的妻儿从此陷入地狱般的生活。王碧奎入狱后,16岁的女儿吴学成与7岁的儿子吴健成就被勒令搬出官邸,母子三人成了众人都避之的“匪谍家属”。

傍晚的时候,两个孩子没地方去,只能待在破庙里,听着雨点不停地砸在地上;白天靠邻居给的剩饭剩菜凑合着吃饭,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就在绝望笼罩一切时,转机出现了。有人给王碧奎带来纸条,上面写着“明德兄托我照拂”几个字,接着她被转移到郊区一处小院,孩子们也有了着落。

更为奇特的是,本应判处九年的刑期的王碧奎糊里糊涂地变为了七个月,出狱之后,还在纺织厂寻得了工作

最令人费解的是那个名为陈明德的神秘人物,他让吴健成进入教会学校,且每月按时送去200元新台币的学费,此金额相当于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

校服费、书本费、甚至生病时的进口青霉素,这位素未谋面的恩人样样不落。可每次来送东西的都是副官,只说一句“故友所托”就匆匆离去。

远在大陆的吴韶成听说台湾有位“陈先生”在照顾家人,心里各种滋味都有,他托人到处去找这位恩人的踪迹,可那个人就好像凭空消失了似的,一点儿线索都没有。

1975年,周恩来总理批示“吴石同志为革命牺牲,应将其子女作革命烈士子女看待”,吴家终于拿到烈士家属证明书。

1981年,分别三十多年的一家人在美国重逢。听着母亲和弟妹讲述那位神秘恩人的种种恩德,吴韶成更加坚定了要找到他的决心。

可这一等又是二十多年,直至2004年台湾“国防部”的档案得以解密,真相犹如晴天霹雳般降临在吴家面前。

救命的那位恩人名叫陈明德,居然正是当时台湾省的主席陈诚!

这个答案令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副手、国民党的关键人物,竟然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助“敌人”的家属?

这事得从1920年的保定军校说起,吴石是第六期的第一名,他的战术笔记写得特别好,连教官都拿他的笔记当教材用

陈诚是第八期的学生,常常蹲在操场上听这位师兄用树枝在地上画战术图,入了迷都忘了吃晚饭,那可是英雄辈出的年月,年轻的军官们怀揣着报国的理想,师生之间的情谊纯得很,还挺深厚。

1926年南昌战役期间,陈诚因高烧昏迷阵地几乎失守,危急时刻吴石背起他的师弟在炮火纷飞中跑了整整三里路终于找到医疗站

吴石脱下自己的大衣,认认真真裹在昏迷的师弟身上,一整夜守在床边,一秒没合眼,这份共患难的情谊他记了一辈子

之后两人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其一投身共产党,成为地下工作者;另一则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政治上虽有分歧,但往昔情谊未被磨灭,1950年得知吴石被捕,他在日记中写下“非常惊讶”四字,可见其内心颇为震动。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令人动容,陈诚接连三次亲自向蒋介石递交求情信,虽然最终未能挽救吴石的生命,却在案件的审阅文件上写下“妇人不懂事,跟着丈夫受牵连”以及“看情形少判点”的批语,硬是将王碧奎的刑期从九年缩短到了七个月。

他从自己工资里拿钱接济吴家,记账时记为“遗属慰问”,1952年的账目上清楚写着“吴石家属补助”,下面有他亲笔签的名字

为保护孩子们,陈诚取了个化名“陈明德”,他让妻子谭祥亲自照料,对外宣称是“旧部留下的孤儿”,7岁的吴健成改了姓“陈”,以远亲之身入了教会学校。

每一回开销都有详细记录,每个细节都仔细谋划,这样的守护持续了十多年,直到孩子们长大成人

1977年,吴健成申请前往美国留学,依据当时的规定,“匪谍之子”根本就无法获得批准。

陈诚提前打招呼,通过连襟俞大维掌管的助学基金加急审批,还让蒋经国出面做保证人,连赴美机票都是他批的“特别经费”支付。这样的关照,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的帮助。

最令人感动的是陈诚对这件事只字未提,1965年临近弥留之际,他还拉着警备总司令的手说道:“吴石的孩子要是有困难,能帮则多帮些”。

葬礼之中,吴学成姐弟悄悄送去一束写有“感念旧恩”的白菊,陈家之人默默将其置于灵堂最显眼之处,他的遗嘱中未提及这件事,不过那些按时送来的钱、冬天的新鞋以及台大的录取通知书,皆是最切实的情义佐证。

当年从保定军校走出的那些将领,后来大多成为了国共两党的骨干,黄埔军校名气更大些,不过保定军校培养的军事人才数量更多,影响也更为深远。

吴石和陈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一个成为中共情报战线的传奇英雄,一个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将领。

历史就是这样,两个立场对立的人,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情义。

吴石临刑前写下“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的绝笔诗,展现出理想主义者深沉又悲壮的情怀;陈诚以“陈明德”为化名默默坚守十余年,体现出传统军人特有的宽厚胸怀与仁爱之心

在那动荡的年月当中,这类事儿可不多见,当年国共内战惨烈,好多友情、亲情、师生情都成了历史的牺牲品。

陈诚的选择颇为可贵,他未被政治立场所禁锢,而是坚守了人性中最为美好的部分,在那个人人都惧惹祸上身的年代,这般坚守需有极大勇气。

也许是受到了陈诚的影响,2022年,已经定居美国的吴健成设立了“吴石纪念奖学金”,专门资助清寒留学生,这也算是那个年代中人性展现的一种传承了吧,应该被历史铭记和传承

来源:鸿毛有其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