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传承人物作品展,中国书画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向全球社会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文艺创作者以博大、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形成了既传统又多元的艺术格局,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创造性。他们继承前辈艺术家的优秀传统,弘扬时代正气,坚定文化自信、在承前启后的创新性发展中,
前言:大美中国·名家推荐!
文化传承人物作品展,中国书画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向全球社会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文艺创作者以博大、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形成了既传统又多元的艺术格局,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创造性。他们继承前辈艺术家的优秀传统,弘扬时代正气,坚定文化自信、在承前启后的创新性发展中,贯通古今,留下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印记,彰显出魅力中国的精神与气度。
董岳威,男,1980年生,河北保定唐县人,现居北京,大专学历,定州市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美术研究员,中国书画交易润格评估中心特约艺术评估顾问。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会员,并同时获得水墨丹青栏目和名家讲堂栏目签约艺术家。中国炎黄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中央电视台CCTV艺术传承栏目组客座教授,专攻写意花鸟兼习山水,中国当代书画艺术领军人物,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冊并出版。作品入选启航新时代,入选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艺术专业委员会人才数据库,出版建国75周年水晶琉璃个人专辑,作品入选《中华名人书画家》,作品被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收藏
笔墨丹青写春秋——董岳威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境界
在中国当代画坛,董岳威先生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底与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写意花鸟画领域的领军人物。从河北唐县的乡土浸润到北京的艺术淬炼,从地方美协会员到国家级艺术机构的认可,他的艺术生涯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写意长卷,既有北方的苍劲豪迈,又兼具文人的细腻情思。
董岳威的写意花鸟画根植于中国文人画传统,尤得徐渭、八大山人的笔墨精髓。其作品以简练的线条、酣畅的墨色构建画面,如《秋塘清趣》中,几笔枯荷、一尾游鱼,便营造出“萧条淡泊”的意境。他擅用“计白当黑”的构图哲学,留白处似有风声水响,展现了东方美学的含蓄之美。
然而,他并未止步于摹古。在《春酣》系列中,他将丙烯的明艳与传统水墨融合,以撞色技法表现牡丹的雍容,这种大胆尝试既保留了写意画的“神韵”,又赋予画面现代视觉张力。正如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所评:“其作品在传统框架中开辟新境,堪称‘笔墨当随时代’的典范。”
董岳威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技法,更在于其作品承载的文化使命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他的作品入选大型文献邮册,以《松鹤延年》等题材讴歌时代精神;建国75周年水晶琉璃专辑中,《山河颂》通过山水与花鸟的并置,隐喻家国情怀。
作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签约艺术家,他积极参与“水墨丹青”栏目推广,将写意画从书斋推向大众。其担任CCTV艺术传承栏目客座教授期间,更以“画理即道理”的授课理念,强调艺术家的社会担当。这种“以美育人”的实践,使其艺术影响力超越画坛,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
董岳威的润格评估顾问身份,折射出其作品在艺术市场的广泛认可。他的画作被国内外企业及私人收藏,如《墨竹图》被新加坡某财团以高价购藏,印证了“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并存”的评判标准。中国书画交易润格评估中心曾评价:“其作品既有文人画的雅逸,又具备当代审美的流通性。”
此外,他的学术地位亦不容小觑。作为中国炎黄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他主导的“东方美学复兴”课题,从理论层面梳理了写意画的当代转型。其入选《中华名人书画家》的作品《寒梅》,更被学者视为“文人画精神在21世纪的活态传承”。
从唐县少年到画坛名家,董岳威以四十余载的笔墨耕耘,诠释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真谛。他的写意花鸟画,既是对传统的深情回望,亦是对未来的勇敢探索。正如他在一次访谈中所言:“画者,心印也。唯有以赤子之心观照自然,方能在宣纸上留下时代的印记。”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董岳威的艺术实践提醒我们:中国画的精髓,不仅在于技法,更在于那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文化自信。他的丹青之路,仍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撰文/原央视著名书画评论家
刘文杰
来源:水墨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