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说父爱如山,可要是有座山,压得你喘不过气,你还会扛吗?当年的陈锦鸿,就真扛了。1998年,他站在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领奖台上,风光无限,是港剧里说一不二的顶流。可谁能想到,十几年后,人们提起他,第一反应竟是“那个为自闭症儿子息影的疯子”。
“傻”儿子变学霸,影帝爹为这事儿,到底花了多大代价?
都说父爱如山,可要是有座山,压得你喘不过气,你还会扛吗?当年的陈锦鸿,就真扛了。1998年,他站在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领奖台上,风光无限,是港剧里说一不二的顶流。可谁能想到,十几年后,人们提起他,第一反应竟是“那个为自闭症儿子息影的疯子”。
这“疯子”当得有多彻底?2007年,他迎来了宝贝儿子陈驾桦,本以为人生剧本从此走向美满,结果2009年,一纸诊断书像晴天霹雳——自闭症,伴有中度智力障碍。两岁的孩子,不认爹妈,一碰就甩手,活在自己封闭的小世界里。换作一般人,可能早就崩溃了。陈锦鸿也痛苦,但他做了个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决定:不演了!2011年,正当他再次凭借精湛演技拿下TVB杰出演员奖,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干脆利落地从娱乐圈消失了。
他这一消失,代价可不小。为了给儿子一个安静的康复环境,他二话不说,卖掉了市中心的豪宅,全家搬到元朗郊区。钱呢?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专业的康复师?不行,千篇一律的治疗,哪有父亲的爱来得精细?他自己啃下所有关于自闭症的书籍,成了儿子的全职教师和玩伴。一个简单的上厕所,他教了整整三年;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他陪着一遍遍抛沙袋,从不敢接到稳稳接住。五年时间,演艺事业停摆,加上高昂的治疗费,据说损失了近3000万港币。这笔钱,够再拍好几部经典剧集了,可他觉得,值个屁!儿子的一个微笑,比任何奖杯都金贵。
他没把儿子藏起来,反而带着他走向人群。他拒绝了特殊学校,硬是把儿子塞进了普通学校,还自掏腰包请了“影子老师”全程陪伴。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到处开讲座,就为了让更多人明白,自闭症不是怪病,这些孩子只是需要更多的理解和耐心。他用自己的“疯”,换来了儿子与这个世界的连接。
如今,那个曾被断言“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儿子,怎么样了?18岁的陈驾桦,在国际学校里成绩拔尖,考过班级第一、学校第二!更绝的是,这孩子还是个音乐天才,钢琴弹到了演奏级,能自己组乐队,还能在直播里用英文飙原创歌曲!虽然说话还有点急,但眼神里的光,自信又闪亮,哪里还有半点当年的封闭模样?
人们总爱谈论奇迹,可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奇迹?陈锦鸿的故事,不过是一个父亲用十年如一日的陪伴,把爱磨成了针,一点点刺破了包裹着儿子的那层厚厚的茧。他放弃了聚光灯下的荣耀,却亲手为儿子点亮了一盏更亮的灯。这世上,最顶流的演技,或许不是在镜头前,而是在生活里,为一个孩子,演好“父亲”这个永不杀青的角色。
来源:静若处子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