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玻璃窗内,七八位阿姨正围着操作台忙碌。过筛、加馅、压模、蒸制,动作行云流水。一块块玫瑰造型的尺糕新鲜出炉,泛着诱人光泽。这里是“石全食美”糕点坊,日前获评平湖市2025年度新兴类“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也是唯一以共富工坊性质入选的“名特优新”。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顾亦来 通讯员 陈明远
清晨5时,石路村的长寿礼堂已飘起袅袅蒸汽。糯米在蒸笼里慢慢舒展,豆沙馅料裹着手工温度——这股熟悉的甜香,唤醒了村庄的早晨。
玻璃窗内,七八位阿姨正围着操作台忙碌。过筛、加馅、压模、蒸制,动作行云流水。一块块玫瑰造型的尺糕新鲜出炉,泛着诱人光泽。这里是“石全食美”糕点坊,日前获评平湖市2025年度新兴类“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也是唯一以共富工坊性质入选的“名特优新”。
“味道很好,我们特地从上海赶过来买!”排队顾客的称赞,让25岁的单依俐笑弯了眼睛。这个土生土长的石路村姑娘,去年9月放弃城市工作回乡创业,如今已是工坊的“技术担当”。
2024年初,平湖市吹响“共富共治”攻坚号角,新仓镇石路村村干部在走访中捕捉到村民心声:“想务工却不便离家”“善做糕点却无销售渠道”。结合村内闲置的“五位一体”门面房,创办糕点坊的想法应运而生。
5月,“石全食美”在改造后的50平方米门面房正式开业。第一位员工是本村村民盛阿姨,第一个订单来自村里的家宴中心。短短数月,工坊就吸纳了16名村民就业,大半是低收入家庭女性和残疾女性。
“从不会筛粉到能做出口味统一的尺糕,指尖的老手艺里藏着对生活的新希望。”石路村党委书记高亚勤说,工坊里的蒸汽变成了村民们“我们村里有家店”的底气。
2025年初,随着长寿礼堂修缮完毕,工坊迎来升级蜕变。村民们群策群力,两个月后,坐落在礼堂里的工坊焕然一新:外围打造了“食在田自留地”,内部清晰划分制作区、蒸制区、包装区。运营模式也从“村合作社托举”变成“干群一条心”——村干部负责宣传销售,群众负责研发制作。
“现在我们自己制定生产计划,自己管账目,卖得多赚得多!”高大姐的笑声格外爽朗。今年端午节,手工五花肉粽接单近200份,营业额近12万元;中秋节推出的酥皮月饼更成爆款,订单不断。
线下火爆,线上更热闹。村民们琢磨出新路子:招募品牌代理人,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卖货。抖音直播间里,曾经只会种地的村民对着镜头熟练地展示尺糕制作;微信群里,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直播成了石路村的‘新农活’。”单依俐说。
如今,“石全食美”每月订单稳定在500单左右,客户从平湖本地拓展到丽水、台州等地。在传统尺糕中融入现代元素——玫瑰造型、多彩配色、定制包装,让老手艺赢得年轻群体青睐。
“得空就来这里干活,一天能赚百来块钱!”石路村村民胡阿婆一边制作尺糕,一边乐呵呵地说。蒸汽氤氲中,一块块尺糕承载的不仅是地方老味道,更是一个乡村共同富裕的新希望。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