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科技圈最火的话题,莫过于国产芯片企业的集体崛起。尤其是摩尔线程、沐曦股份、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四家芯片独角兽,不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还扎堆冲击科创板,合计计划募资超200亿元,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神经。它们分别聚焦GPU和存储芯片两大核心赛道,一边挑战英伟
最近科技圈最火的话题,莫过于国产芯片企业的集体崛起。尤其是摩尔线程、沐曦股份、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四家芯片独角兽,不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还扎堆冲击科创板,合计计划募资超200亿元,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神经。它们分别聚焦GPU和存储芯片两大核心赛道,一边挑战英伟达、AMD的算力霸权,一边打破三星、美光的存储垄断,成为国产芯片替代浪潮中的关键力量。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四家企业的技术实力、市场布局和未来潜力扒个透,帮你看清国产芯片的真实水平。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基于企业招股书、行业研究报告及官方披露信息梳理,仅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具体投资决策请结合专业分析及官方动态。
一、先搞懂:四大独角兽为啥能成“国产希望”?
在聊具体企业之前,得先明白这四家公司的战略意义。芯片产业是科技领域的“卡脖子”环节,而GPU和存储芯片更是其中的核心赛道——GPU是AI算力、图形渲染的“心脏”,存储芯片则是手机、电脑、服务器的“记忆中枢”,这两个领域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
过去,我们在GPU领域基本依赖英伟达、AMD,存储芯片市场则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瓜分全球85%以上的份额。而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瞄准GPU赛道,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主攻存储芯片,正好补上了国产芯片的两大短板。更关键的是,这四家企业都实现了技术突破和产品量产,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概念公司,它们的崛起正在改写全球芯片产业的竞争格局。
从资本市场来看,它们的IPO进程备受关注。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已于2025年6月30日同时递交科创板IPO申请,分别计划募资80亿元和39.04亿元;长鑫存储也在2025年7月启动IPO,目标估值超1500亿元;长江存储虽未明确IPO时间表,但已获得国家大基金超22%的持股,估值达1616亿元。这四家企业的密集动作,标志着国产芯片产业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二、GPU双雄对决:摩尔线程VS沐曦股份,各有啥绝活?
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都成立于2020年,聚焦GPU领域,但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堪称国产GPU的“双子星”。
1. 摩尔线程:全功能GPU的“全能选手”
摩尔线程的核心优势在于“全功能”,它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是国内唯一能在单芯片上同时支持AI计算、图形渲染、物理仿真、科学计算和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的技术架构。简单说,不管是AI训练、游戏娱乐还是专业设计,它的芯片都能胜任。
在产品层面,消费级显卡MTT S80性能对标英伟达的RTX 3060,这也是国内首款支持Windows系统和DirectX 11/12图形库的消费级国产显卡,普通用户在电商平台就能买到。企业级产品MTT S5000的算力接近英伟达的A100,还能通过专属工具实现CUDA程序的平滑迁移,兼容主流AI框架,解决了国产GPU生态兼容的大难题。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的AI智算收入占比已经超过94%,在信创PC市场与国产CPU广泛适配,未来还计划进军汽车座舱领域。
资本市场上,摩尔线程的“朋友圈”也很强大。和而泰持有其1.244%的股份,浙大网新是核心分销商,润欣科技负责封装测试,光环新网、奥飞数据等企业也与其展开深度合作,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如果顺利通过2025年9月26日的科创板IPO审核,预计11月中下旬就能正式挂牌交易。
2. 沐曦股份:训推一体的“专业玩家”
和摩尔线程的全功能路线不同,沐曦股份更专注于训推一体GPU,主打AI训练和推理场景。它的旗舰产品曦云C600实现了全国产供应链闭环,搭载144GB HBM3E显存,性能对标国际旗舰芯片,在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已经深度落地,累计出货量超过2.5万颗。
技术上,沐曦股份基于自主研发的xcore1.5指令集和MXMACA软件栈,实现了软硬件协同优化,能高效适配主流AI框架,解决了国产GPU在特定行业的替代难题。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沐曦股份的毛利率达到53.43%,超过了AMD、景嘉微等同行企业,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产业链方面,超讯通信是其行业总代理商,优刻得与其合作发布了国产首台GPU一体机,景嘉微也与其联合开发新型GPU产品,虽然目前没有上市公司直接持股,但产业链协同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其IPO申请已进入问询阶段,若流程顺利,最快2025年底就能登陆科创板。
3. 双雄对比:路线不同,目标一致
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的创始人都有国际芯片巨头背景,前者源自英伟达,后者团队多来自AMD,技术起点都很高。两者的差异在于,摩尔线程追求“全场景覆盖”,试图复刻英伟达的生态闭环;沐曦股份则聚焦“垂直领域突破”,在训推一体赛道打造专业优势。但最终目标都是打破国外垄断,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GPU生态。
从财务数据来看,摩尔线程2024年毛利率高达70.71%,超越了海光信息、寒武纪等同行,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达38.10亿元,占营收比例超626%,可见其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两家企业的密集IPO,也将为国产GPU产业带来更多资金支持,加速技术迭代。
三、存储双巨头争霸:长江存储VS长鑫存储,谁更胜一筹?
如果说GPU是芯片产业的“算力核心”,那存储芯片就是“数据基石”。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作为国产存储的两大龙头,分别在3D NAND和DRAM领域发力,成为全球存储市场的重要玩家。
1. 长江存储:3D NAND领域的“技术先锋”
长江存储主攻3D NAND闪存芯片,凭借独创的Xtacking架构,实现了技术上的弯道超车。它已量产294层3D NAND TLC芯片,存储密度较上一代提升48%,接口速度达3.6Gbps,性能对标三星、SK海力士的232层产品。更牛的是,三星在研发420层NAND芯片时引入了它的混合键合技术,这是中国半导体技术首次反向输出国际巨头。
产能布局上,长江存储的武汉基地规划总产能30万片/月,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占率达到8%,年底目标提升至10%,2026年冲刺15%。其首条全国产化产线将于2025年下半年试产,设备国产化率已达45%,未来目标实现100%国产化,以此规避美国制裁风险。消费级品牌“致态”在京东双11期间的SSD销量甚至超越了三星,企业级市场也成功进入苹果供应链及东南亚数据中心。
产业链方面,长江存储的供应商阵容十分强大。北方华创是其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的主力供应商,敞口超40%;中微公司的等离子刻蚀机适配其先进制程;南大光电的ArF光刻胶通过认证,成为国内首款量产的高端光刻胶。资本层面,国家大基金一期、二期合计持股超22%,湖北国资也持续注资支持其发展。
2. 长鑫存储:DRAM领域的“国产替代先锋”
长鑫存储聚焦DRAM内存芯片,在被国外巨头垄断的市场中撕开了一道口子。其17nm DDR4产品良率达80%,单位晶圆成本比韩国厂商低15%-20%,已量产LPDDR5(移动端)及DDR5(PC/服务器)产品,并成功进入华为、小米的供应链。2025年9月,其G4制程(16nm)的HBM3样品已交付华为,计划2026年量产,目标月产能5万片,将与SK海力士的技术代差缩小至3年。
市场表现上,2025年长鑫存储的DRAM产量预计达273万片,同比增长68%,年底全球市占率目标10%-12%,在成熟制程市场的占比已超30%。财务方面,2023年启动108亿元融资,投前估值1400亿元;2025年7月启动IPO,目标估值超1500亿元,获得兆易创新(持股1.88%)、阿里巴巴等企业的战略投资。
产业链布局上,长鑫存储同样构建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北方华创的12英寸TSV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市占率超50%,支持其17nm及HBM产线;雅克科技提供的前驱体、光刻胶适配其先进工艺;深科技的子公司沛顿科技负责其芯片封装测试及模组生产。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母基金也对其进行孵化,助力产业链协同发展。
3. 双巨头PK:各有千秋,共同突围
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虽然赛道不同,但都是国产存储芯片的核心力量。长江存储在3D NAND领域的技术壁垒更高,Xtacking架构的创新具有全球领先意义;长鑫存储在DRAM及HBM领域的国产替代空间更大,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发,业绩增长更具可见性。
两者也面临各自的挑战:长江存储需要应对美国设备出口限制对先进制程研发的影响,以及三星、SK海力士在400层以上NAND产品的竞争;长鑫存储则受限于EUV光刻机,1a nm以下先进制程研发受阻,同时在HBM领域还面临SK海力士、三星的技术领先优势。但无论如何,这两家企业的崛起,已经让中国在全球存储市场拥有了重要的话语权。
四、产业链机会梳理:这些关联企业值得关注?
四大芯片独角兽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成长。不管是设备、材料供应商,还是封装测试企业,都迎来了发展机遇。
1. GPU产业链关联企业
• 摩尔线程关联企业:和而泰(参股1.244%)、浙大网新(核心分销商)、润欣科技(封装测试)、光环新网(算力基建合作)、奥飞数据(合资半导体公司)。
• 沐曦股份关联企业:超讯通信(行业总代理商)、优刻得(GPU一体机合作)、景嘉微(联合产品开发)。
2. 存储芯片产业链关联企业
• 长江存储关联企业:北方华创(设备主力供应商)、中微公司(刻蚀机供应商)、南大光电(光刻胶供应商)、长电科技(封装技术支持)、养元饮品(市场化股东中持股比例最高)。
• 长鑫存储关联企业:兆易创新(参股1.88%,合作开发3D DRAM)、合肥城建(间接持股)、北方华创(核心设备供应商)、雅克科技(前驱体供应商)、深科技(封测供应商)。
这些关联企业深度绑定四大独角兽,在技术协同、产能配套等方面展开合作,随着独角兽企业的上市和产能扩张,它们也有望迎来业务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链企业的业绩受多重因素影响,不能简单等同于“绑定即受益”,还需结合企业自身竞争力综合判断。
五、行业前景与风险提示:国产芯片的机遇与挑战
四大芯片独角兽的崛起,让市场看到了国产芯片替代的希望,但整个行业仍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1. 机遇:政策支持+需求爆发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国家大基金的注资、税收优惠等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从市场需求来看,AI、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GPU和存储芯片的需求爆发,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AI算力需求的激增,让GPU和HBM存储成为稀缺资源,长鑫存储的HBM3产品、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的AI算力芯片,都精准契合了市场需求。
2. 挑战:技术壁垒+外部限制
技术层面,虽然四大企业实现了突破,但与国际巨头仍存在差距。摩尔线程、沐曦股份在GPU生态建设上还需时间积累,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在先进制程研发上面临设备限制。外部环境方面,美国的技术封锁和出口限制,给企业的供应链安全和先进技术研发带来了不确定性。此外,芯片行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企业可能面临研发失败、产能爬坡不及预期等问题。
3. 给普通投资者的提醒
面对火热的芯片概念,普通投资者容易陷入盲目跟风。建议大家先搞懂企业的技术路线和业务逻辑,不要仅凭“国产替代”的概念就轻易投资。对于产业链关联企业,要关注其实际合作深度和业务占比,避免被虚假关联信息误导。同时,芯片行业波动较大,投资风险较高,建议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决策,不要盲目追高。
六、结语:国产芯片的崛起,你看好吗?
摩尔线程、沐曦股份、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四大独角兽,分别在GPU和存储芯片赛道扛起了国产替代的大旗。它们的技术突破、产品量产和IPO进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影响着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格局。虽然目前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它们的成长已经证明,中国芯片企业有能力在核心领域与国际巨头竞争。
国产芯片的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向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随着四大独角兽的持续发力,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国产芯片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最后想跟大家探讨一下:你更看好GPU赛道的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还是存储赛道的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对于国产芯片的未来,你认为最大的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交流学习!
来源:幸运四叶草一点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