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地区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探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9 05:18 1

摘要:葡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成熟浆果富含钙、钾、磷、铁等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B1、B2、B6、C和P,并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最新医学研究证实,葡萄富含维生素C及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花青素,能有效清除体内多余自由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风险,显著改善肌肤健康

宝鸡地区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探析

梁建林等

葡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成熟浆果富含钙、钾、磷、铁等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B1、B2、B6、C和P,并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最新医学研究证实,葡萄富含维生素C及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花青素,能有效清除体内多余自由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风险,显著改善肌肤健康并延缓衰老。葡萄中的葡萄糖易被人体吸收,可快速缓解低血糖症状;多种有机酸则能促进消化。适量食用葡萄对健脾和胃、增进健康大有裨益。宝鸡市依托秦岭北麓台塬地区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紧跟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栽培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显著提升。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206hm²(产量6143t)增至2025年的348hm²(产量8582t),葡萄种植已成为集经济、生态效益与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优势特色产业,是我国鲜食葡萄最佳优生区之一。然而,葡萄种植全年用工量大,加之农资成本逐年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产业升级与提质增效亟须有效途径。为此,笔者深入园区调研,总结针对性措施,提出宝鸡地区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模式,供生产者参考借鉴。

一、葡萄园基础设施建设

(一)架型选择

随着葡萄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提质增效发展,选择坚固耐用、便于机械化操作和人工管理的支架和架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1.葡萄支架搭建。生产上多采用水泥柱作为支撑结构。桩柱总长2.5~2.6m,截面尺寸为12cm×12cm。施工时需在地面以上0.5m、1.0m、1.5m及2.05m处各预留4个穿丝孔。水泥桩埋入地下深度至少50~60cm。通常沿栽植行方向每隔8~10m设置一根水泥桩,每亩约需40根。

2.双十字“V”形架的优势与应用。多年实践表明,对于生长势中强的品种,V型架具有成形早、结果早、丰产早、光照充足、防日灼、便于机械和人工管理等优点,应用前景良好。相较于棚架,双十字V形架搭建简便:在水泥柱顶端105cm与140cm处分别铺设横梁(下横梁长60cm,上横梁长80~100cm),并在水泥柱80cm高度处固定两道铁丝;两根横梁的两端各固定一条铁丝,共需六条铁丝。该结构融合了篱架与V型支架的特点。通过扇形整枝技术,显著提升了管理效果并解决了传统水平整枝枝条易折问题。双十字V型架使叶面呈V形分布,相比传统棚架与单行篱架,具备叶面积覆盖更广、光合效能更高、萌芽期统一、枝条分布均匀、通风透光性好等优势。其枝蔓呈行式外延,便于整枝、疏花、喷药等操作,利于精准调控分枝与穗数,提升产量品质,为标准化种植奠定基础。

(二)避雨栽培设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葡萄品质的要求日益严格。加之近年来宝鸡地区低温冻害频发,冬春季气温偏高、干旱少雨,夏秋季雨水偏多,严重制约葡萄正常生长,病虫害滋生蔓延加剧,既降低了当年的产量和品质,又不利于翌年花芽分化。避雨栽培通过在树冠顶部铺设防护膜,达到避雨、调节果园小气候的目的。该技术能有效抑制病害、提高坐果率与产量、减少裂果、优化品质、避免雨天作业延误、减少人工负担、提升效率,是生产高品位葡萄的有效措施。虽初期投资和工作量增加,但能提高整体收益。避雨棚可采用钢构小拱棚或竹板拱棚。

1.钢构小拱棚的搭建与维护。在葡萄架水泥杆顶端固定一根长约150cm的方管横杆,于横杆中部向上焊接一根高约40cm的方管立杆。在横杆两端用折弯方管焊接成拱形框架,再用铁丝将相邻拱架连接成整体。于葡萄开花前,根据拱架宽度选用适宜幅宽的耐晒、抗老化PVC塑料膜(推荐厚度0.3mm,透光性好)覆盖,膜与枝叶间保持约25cm空间。覆膜后用压膜线或尼龙绳固定,葡萄采收后揭膜。此法有效防止花期授粉不良和果实成熟期连阴雨导致的裂果,显著提升产量、品质和市场效益。

2.竹板拱棚的搭建与维护。每行葡萄搭建一个避雨棚。水泥柱地上高度统一为2.3m,在每根柱顶下方40cm处架设1.8m长的横梁,横梁两端固定拱形竹片。为加固棚体,在每行两端及中间每隔一根立柱处,用长毛竹和铁丝横向连接各支架。柱顶和横梁两头拉3条较粗钢丝,每行两端的钢丝合并后用锚石埋入地下40cm以下。选用长2.2m、宽3cm的竹片,每隔70cm放置一片,中心对准顶丝,两侧固定于边丝,构成稳固支架。葡萄萌芽前清园施肥后,在拱架上铺设宽2.2m、厚0.03mm的塑料薄膜。膜两侧每隔35cm用方木将膜边夹紧于铁丝,并用压膜绳沿拱片间距方向往返压实固定。棚行两端的塑料膜应长于拱顶约1m,捆扎于拉线上。竹板拱棚相比钢构拱棚,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竹材寿命短,需定期更换,是目前宝鸡地区葡萄生产常用棚型。园区调查显示,精细化管理程度达80%,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棚内温度高于外界5~10℃,当年结果枝粗壮、叶片大、果穗饱满整齐,长势明显优于露地。果实成熟前观察,果粒大小和着色均匀,商品果率达98%以上,较露地葡萄提高30%以上,提质增效显著。

(三)行间覆盖与管理

当前普遍采用的土壤管理方式包括行间铺设园艺地布或实施行间生草,这些措施能够减少耕作与除草的人工投入,同时降低病虫害防治支出,并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增强其抗性能力。为保证葡萄品质,全园不使用除草剂,在4月进行人工清理行间杂草并深耕土壤后,随即使用撒播或条播技术播种草籽。

二、葡萄园生产管理技术

(一)水肥一体化管理

应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显著提升了水肥利用效率,大幅降低人力与时间成本。

1.系统组成。

系统核心组件包括:

①压力调控单元:采用泵组驱动维持灌溉压力稳定,功率依据葡萄园面积确定。

②过滤装置:主要由筛网或叠片式过滤组件构成。

③施肥装置:核心为水泵和文丘里式施肥器。

④输水系统:由主管道(推荐4英寸PVC地埋管)和支管(推荐1英寸PVC地埋管)构成。

⑤田间管网:滴灌管道直径16mm,壁厚≥1.0mm,每个灌溉单元配备专用喷头或滴头。

2.关键管理要求。灌溉施肥期间,定期清洗过滤装置及滴头/喷头,防止泥沙堵塞。

大型或管网复杂园区宜采用分区灌溉。确保水压充足,水压不足影响灌溉效果。及时修补滴灌带及输水管破损。冬季来临前,用渔网线等固定喷头与连接管,防止因热胀冷缩脱落。

(二)病害防控技术

葡萄全年管理中,常规病虫害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喷洒(年约8~10次)。随着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提高,建议优先采用物理与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化学药物使用频率和果实农药残留。

1.葡萄炭疽病:5月下旬开始防治,每10~15d喷药一次。可选药剂: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葡萄白腐病:葡萄发芽后,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00倍百菌清溶液;幼果期(6月上旬)起,每15d喷药预防。可选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3.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立即喷药。通常在6月上中旬开始,每15d喷一次。效果显著的药剂是25%瑞毒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 ∶0.5∶200波尔多液也具良好防效。另外,根部施用瑞毒霉制剂同样有效。

(三)机械化管理应用

农业生产机械化是未来趋势,全面推广可显著降低人力成本。在平坦葡萄园,适合使用小型旋耕机、电动喷雾设备及开沟回填一体机。配套的葡萄绑枝卡扣、绑枝机、便携式工具及防鸟网铺设设备,已成为高效省力栽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质增效栽培技术需在实践中不断验证优化,其推广应用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助力葡萄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注意事项

生产中还须加强以下日常管理:

1.精细化管理: 春季抓好抹芽、定梢、定穗、整穗、蘸穗、套袋、摘心等;夏季修剪包括抹侧芽、除萌蘖、控枝、摘心、疏枝、环剥、扭枝及副梢处理等,以促进枝蔓发育和花芽形成。

2.温湿度调控: 幼果膨大期需保证水分充足。水分过多时,可采取膜面除尘、揭膜通风透光、起垄松土、人工吸湿等措施。4~6月,预防春季大风及倒春寒,检查加固棚体,增加土壤湿度;夏季极端高温时,通过增加土壤湿度和蒸腾作用降低植株温度,保护叶幕免遭灼伤。

3.肥水调控: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科学规划施肥与灌溉,结合树势和季节灵活调整,做到精准施肥、适时灌水。密切关注植株长势,及时叶面追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快速矫治缺素症和防止徒长。

4.成熟期管理: 避雨棚膜可能遮光,导致光照不足,使部分品种果实着色和成熟期较露地推迟5~10d,个别新梢发育晚、成熟度差。因此,需合理分布架面新梢,及时处理副梢,加强地面管理(保持清洁无杂草),提高地面反射光量。选用透光性好的果袋,采收前适时除袋促进着色,或铺设反光膜辅助着色。

5.合理负载与投入品管控: 科学负载防止树体早衰。为保障避雨栽培葡萄产品的品质与安全,须严格管控生长调节剂、农药及化肥的施用,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葡萄种植基地远景

三、结语

本文提出的宝鸡地区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模式,通过集成应用 双十字“V”形架优化结构、钢构/竹板避雨栽培防控病害、行间覆盖/生草管理土壤、智能水肥一体化精准供给、物理生物优先的病害防控及小型农机减负增效等关键技术,有效破解了传统葡萄生产中用工密集、成本攀升的瓶颈。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显著降低人工投入与管理成本,提升商品果率30%以上,并保障果实品质与安全。其技术体系成熟实用,操作性强,为宝鸡及类似生态区葡萄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绿色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