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八月廿七杨公忌日,牢记1不做、2不出、3要守、4不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9 00:55 2

摘要:打开淘宝,系统自动跳出“杨公忌日·不宜下单”小红点,连618预售都给你往后挪一天。

“今晚别熬夜,杨公在盯人。

”——广东阿妈这句碎碎念,最近被算法听见了。

打开淘宝,系统自动跳出“杨公忌日·不宜下单”小红点,连618预售都给你往后挪一天。

别笑,真有68%的老广家庭把婚期、剪彩、提车全按这十三颗“地雷”排班,只是23岁往下的小年轻翻白眼:封建?

不好意思,它正在偷偷写入你的电子日历。

为啥这么魔性?

去年中国民俗学会扒了遍古籍,发现这十三个忌日像月亮打卡,间隔27~29天,一掐正好是古人眼里的“朔望月”。

说人话:杨筠松可能是最早的“月球博主”,用禁忌给老百姓科普天文。

听完瞬间觉得唐代的“老派科学”比星座运势硬核多了。

更魔幻的是官方下场。2023年8月,江西把“杨公信俗”一把揽进省级非遗,还给它建数字档案,扫码就能看十三忌日3D轮播。

文化局的朋友私下吐槽:再不进馆,年轻人真只认识“杨公”是外卖骑手了。

那到底要不要守?

老规矩浓缩成四句话——

1不做:不嫁娶,谁也不想喜帖变“忌帖”。

2不出:不远行,高铁票免费退就当天。

3要守:家和万事兴,吵架成本比黄历高。

4不晚:夜不游荡,城中村宵夜档都懂11点前收摊。

实操指南来了:

① 把忌日丢进手机提醒,标题写“月亮请假,人类也躺平”,比“凶”字温和,爸妈不炸毛。

② 订婚、签约先问长辈,再查黄历,最后才看周末,三票通过零家庭修罗场。

③ 真撞上出差,把汇报挪线上,告诉客户“非遗保护日”,对方反而觉得你文化buff加满。

④ 夜里嘴馋,外卖备注“请提前送达,杨公忌”,骑手小哥秒懂,提前半小时敲门,五星好评双赢。

有人杠:迷信!

但换个角度,它就是古代“风控系统”。

月球引力影响潮汐,也顺带影响情绪,古人不懂引力,却懂“少折腾保平安”。

今天不也流行“情绪稳定”?

只不过把“忌日”换成“mental health day”,内核一样:别在低谷期做重大决定。

所以,别急着撕日历。

把这十三天当作免费“人生缓冲区”,不花一分钱,自带“再想想”滤镜。

毕竟,错过一个吉日只是多等几天,踩雷一个忌日可能多交一年学费。

月亮都给你踩刹车的机会,人类就别猛踩油门了,对吧?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