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离“最后一刻”虽尚有余地,但英国王室的声誉已几乎被公众的不满浪潮吞没。近六年来,安德鲁王子卷入的丑闻如阴影般笼罩整个王室,使一切善意努力都显得苍白无力。
虽然离“最后一刻”虽尚有余地,但英国王室的声誉已几乎被公众的不满浪潮吞没。近六年来,安德鲁王子卷入的丑闻如阴影般笼罩整个王室,使一切善意努力都显得苍白无力。
在此期间,无论是已故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还是查尔斯三世国王,都未能止住公众信任的流失。王室内部争执不断,却迟迟未采取果断行动——直到昨日,安德鲁终于宣布放弃“约克公爵”头衔及嘉德勋章成员身份。
这是否能让温莎家族恢复元气,尚未可知。但对安德鲁而言,救赎之路几乎不复存在。多年来他试图无视公众怒火、苟延残喘,如今一切终告失败。
查尔斯国王在巨大压力下最终展现了冷酷的一面,迫使弟弟屈服。许多人认为,他本应早些行动。安德鲁长期保留爵位和勋章,早已玷污了王室“荣誉与骑士精神”的传统。
安德鲁的问题从来不止是与杰弗里·爱泼斯坦的交往。真正的悲剧在于他长期表现出的傲慢、自负与判断失灵。
曾几何时,安德鲁是王室的骄傲:在1982年福克兰战争中,他驾驶直升机英勇作战,引开阿根廷导弹;归国时,他叼着玫瑰花跳上岸,那一幕被英国人铭记。
然而,这位昔日“英勇王子”后来沉迷奢华与金钱,频频结交富商与独裁者家族——包括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作为英国贸易特使的十年里,他模糊了公职与私利的界限,外交官们暗中议论却不敢指摘。安德鲁也因浮夸傲慢闻名。美国外交电报曾称他“自大而无礼”。
而真正让他身败名裂的,是与性犯罪者杰弗里·爱泼斯坦的关系。2011年,一张他搂着17岁弗吉尼亚·朱弗雷的合影曝光,引发舆论震惊。起初王宫坚决否认一切指控,但安德鲁始终无法摆脱公众质疑。
2019年,他接受BBC《新闻之夜》采访为自己辩护,成了灾难性转折点。他声称“不会出汗”,因此不可能在夜店跳舞;提到“沃金的必胜客”,企图证明清白。然而,最致命的并非这些荒谬细节,而是他全无悔意。
面对受害者的痛苦,他没有丝毫同情,只轻描淡写地说去爱泼斯坦家住可能不是好主意。那次采访播出后,安德鲁声誉崩塌,被迫彻底退出公共生活。
随后,美国法院受理了朱弗雷的诉讼。为避免作证,他最终以约1200万英镑私下和解,其中大部分资金据称来自女王与查尔斯。声明中没有认罪,只表示对与爱泼斯坦交往感到遗憾。
安德鲁长期沉溺在昔日特权中,拒绝面对现实。随着威廉与哈里王子成长,他在继承序列中被逐步边缘化。查尔斯主导的“精简王室”计划让他愈发不满,甚至抱怨女儿比碧翠丝和尤金妮被排除在正式公务之外。
他仍住在温莎的皇家别墅,与离婚29年的前妻莎拉·弗格森同居,这段奇特的关系被视为他性格的写照——执念、孤立、无法放手。
在母亲生前,他尚能得到庇护。伊丽莎白二世深爱这个曾在温莎大火中救出文物的儿子。如今,随着她离世,查尔斯不再手软:削减津贴,剥夺头衔,使他彻底淡出公众视野。
安德鲁仍是“王子”——这一身份无法被剥夺。但他的存在,对王室而言是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
他被遗忘,却仍住在王室庄园;被排斥,却依旧象征耻辱。温莎家族渴望翻页,但安德鲁的名字,仍在提醒世人:荣誉与特权,一旦失去节制,终将成为毁灭的根源。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见尘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