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选举共吸引 6 名候选人角逐,全台设置 383 个投票所,涵盖 22 个县市及海外特定投票点,33 万 1410 名已缴纳党费的党员拥有投票权,其中 65 岁以上党员占比超 66%,达 22 万余人。
编辑:画榆林
随着台北市中山区国民党中央党部投票所的票箱正式封缄,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投票在全台同步启动。
此次选举共吸引 6 名候选人角逐,全台设置 383 个投票所,涵盖 22 个县市及海外特定投票点,33 万 1410 名已缴纳党费的党员拥有投票权,其中 65 岁以上党员占比超 66%,达 22 万余人。
投票现场实行严格的身份核验机制,党员需出示党证与身份证件,经工作人员比对信息无误后方可领取选票。国民党中央特别在各投票所张贴警示海报,明确标注 “严禁冒领、冒投选举票”,提醒违者将触犯 “刑法” 伪造文书罪及党纪规定,最高面临开除党籍处分。
此次登记参选的 6 名候选人按登记顺序依次为:前民代郑丽文、现任民代罗智强、彰化县前县长卓伯源、台北市前市长郝龙斌、前 “国代” 蔡志弘、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
从实力分布看,外界普遍将选举定义为 “四强争霸”,郑丽文、罗智强、郝龙斌、张亚中形成主要竞争阵营,卓伯源与蔡志弘因知名度较低、支持基础薄弱,被视为 “陪跑者”。
73 岁的郝龙斌作为党内 “稳健派” 代表,凭借深厚的人脉资源占据先发优势。他出身政治世家,父亲为国民党前高官郝柏村,自身拥有 8 年台北市长任职经历,此次参选获新北市议会议长蒋根煌、彰化县议会议长谢典林等地方派系大佬支持,数十位现任民代及军系代表在其登记时到场站台。
竞选期间,他提出 “推动两岸城市论坛扩容”“设立两岸经济合作办事处” 等主张,主打 “不独不武” 的稳健路线,并被曝获得台北市长蒋万安的隐性支持,全台民调支持率达 24.2%。
55 岁的郑丽文则以 “改革派黑马” 姿态异军突起,其网络声量远超其他候选人。在中天新闻网 13 万网友参与的民调中,她以 59% 的支持率居首,国民党内部民调更显示其支持度达 49.1%,接近半数。
她获得前黄复兴党部主委季麟连、台中市长卢秀燕等重量级人物公开力挺,竞选口号 “国民党不能靠大佬后代续命” 直击基层痛点,在两岸议题上明确表态 “统一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与前主席洪秀柱理念高度契合,洪秀柱近日公开表示 “支持理念相同者”,被解读为间接为其背书。
中生代代表罗智强获得马英九公开站台,这位 55 岁的候选人善于经营网络平台,主打 “世代交替” 牌,提出 “太阳胜选方程式”,主张 2026 年后推动卢秀燕参选党主席以整合力量。
10 余名中生代民代组成 “挺罗联盟”,强调其最能协调 “蓝白合”,吸引年轻党员支持。70 岁的学者型候选人张亚中则延续一贯的强硬路线,以 “变、和、赢” 为竞选核心,呼吁恢复 “国统纲领”、重启 “国共论坛”,其 2021 年参选时曾斩获 6 万余票,此次仍拥有稳定的铁杆支持者群体。
选战期间,四大议题成为候选人辩论焦点:2026 年县市长选举与 2028 年 “大选” 战略规划、“蓝白合” 整合路径、两岸论述构建、党内改革方向,其中路线分歧尤为突出,形成中生代 “改革派” 与资深 “稳健派” 的直接对抗。
在两岸议题上,候选人立场差异明显。张亚中明确提出当选后立即重启政治对话,将 “九二共识” 写入党纲核心条款。
郑丽文则强调 “清晰立场比模糊表态更重要”,批评党内过往因立场摇摆流失选票;郝龙斌的 “不独不武” 主张虽获中间选民认可,却被基层党员质疑 “回避核心问题”,认为其未明确回应 “是否坚持统一目标”。
罗智强则试图平衡两者,提出 “先凝聚党内共识,再谈对外论述”,主张成立 “两岸政策智库” 吸纳年轻学者参与。
党内改革是基层党员最关切的议题。东森民调云 9 日至 13 日的调查显示,98.3% 的受访党员认为国民党 “必须大规模改革”,70.6% 将 “年轻族群支持度偏低” 列为首要问题,50.7% 直指 “媒体操作能力弱” 的弊端。对此,郑丽文承诺当选后将青年党员比例提升至 30%,在党中央设立 “数字传播中心”。
罗智强推出 “世代交替计划”,主张 45 岁以下党员在中常委中占比不低于 25%;郝龙斌则侧重 “地方派系整合”,提出建立 “党部 - 议会 - 基层” 三级沟通机制,解决决策脱节问题。
“蓝白合” 的推进策略同样引发激烈讨论。郑丽文直言 “已让民众党主席黄国昌等太久”,主张以 “2028 年候选人联合提名” 为合作核心;罗智强强调 “政策共识优先于人事安排”,建议先就民生议题形成共同纲领;郝龙斌则凭借人脉优势,多次与民众党高层私下接触,试图以 “稳健形象” 促成合作。
选情的最大变数来自民调呈现的强烈反差。全台民众民调显示,郝龙斌以 24.2% 的支持率领先,郑丽文以 14.1% 位居第二,两者差距达 10 个百分点。
但国民党党内民调却呈现完全相反的态势,郑丽文以 49.1% 的支持度接近半数,郝龙斌、罗智强分别以 21.3%、21% 紧随其后,张亚中支持度仅 3%。
这种反差源于投票群体的结构性差异。全台民调中,郝龙斌的 “稳健路线” 更受中间选民认可,其提出的两岸合作主张被视为 “降低冲突风险”。
但国民党党员更看重 “立场鲜明度”,基层党员普遍认为,上届选举失利源于 “两岸论述模糊”,因此对郑丽文的明确表态更具认同感。
值得注意的是,党内民调中仍有 4.9% 的党员未表态,这部分 “游离票” 成为决定选举结果的关键,其投票倾向与当天投票率直接相关。
各阵营在最后冲刺阶段加大动员力度。郝龙斌团队组织 “银发党员接送队”,安排专车往返于社区与投票所。
郑丽文阵营则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 “一分钟政策解读”,吸引年轻党员利用午休时间投票;罗智强的支持者在社交媒体发起 “世代交替接力” 活动,呼吁党员 “用选票给国民党换血”。
晚间 7 点前揭晓最终结果投票将于下午 4 时正式截止,随后各投票所将立即启动计票工作,选票将按 “唱票、计票、复核”三步流程处理,每个环节均有选监委员与候选人代表在场监督。
国民党中央党部一楼中山厅设立主开票中心,通过投影幕实时呈现各选区计票进度,候选人可在现场设立观察席,实时掌握票数变化。
根据选举规则,候选人需获得有效选票的过半数才能直接当选,若无人过半数,则需由得票前两名进入第二轮投票。
历史数据显示,国民党主席选举多在首轮决出结果,2017 年选举中吴敦义以 52.24% 的得票率直接胜出,当时投票率为 58.05%。
此次选情胶着,部分选情分析人士认为存在第二轮投票的可能性,但更多人基于郑丽文的党内民调优势,预测其有望首轮过关。
国民党中央表示,计票工作将在投票结束后 3 小时内完成,预计最晚于晚间 7 点前公布最终结果。
结语新当选的党主席将于 8 月 20 日 “全代会” 上正式就职,任期 4 年,其首要任务将是统筹 2026 年县市长选举提名工作,并敲定 2028 年 “大选” 的战略框架。
这场 “六抢一” 的选举不仅关乎国民党的领导权归属,更被视为对该党未来路线的一次 “全民公投”。
基层党员的投票选择,将直接决定国民党是延续 “稳健守成” 路线,还是走向 “鲜明改革” 的新方向,而选举结果也将对台海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青天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