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丨老詹卖酒折了戟,营销边界在哪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8 21:51 2

摘要:NBA休赛期即将结束,球迷和观众们的目光,开始逐渐被拉回赛场。勒布朗·詹姆斯涉及的“决定二轩尼诗广告”事件的热度,也开始渐渐消散。

NBA休赛期即将结束,球迷和观众们的目光,开始逐渐被拉回赛场。勒布朗·詹姆斯涉及的“决定二轩尼诗广告”事件的热度,也开始渐渐消散。

10/18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一事件的影响可能要比想象中还要深远。随着球星商业活动的多元化,即便公众舆论对此已经非常宽松,但依旧要警惕那些藏在细节中的魔鬼。

事件营销错了吗?

其实,利用球星名人的著名事件,赛场高光时刻制作广告,进行宣传,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最著名的案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TMAC-5的广告就正是如此。“麦迪时刻”被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以球迷的模糊叙述和夸张魔幻的视觉,来彰显麦迪的神奇以及“麦迪时刻”的不朽。而事实上我们也知道,“麦迪时刻”的球鞋主角其实是TMAC-4,让上一代的伟大时刻,为下一代宣传本身就有点奇怪。而资深鞋友也很清楚,广告主角TMAC-5的复刻水准,也一直为大家所诟病——即便复刻多年,品质却出奇的稳定——可能也正是因为营销的成功,我们才能看到这双鞋被高频度的复刻吧!

▲事件本身的正向属性

外加广告设计的优秀

可以说是抵消了不少

关于TMAC-5复刻的负面口碑

另外,作为品牌slogan,“impossible is nothing”绝非麦迪一人的专属,但是对于经历过麦迪时刻和T-MAC 5广告的那一代球迷来说,品牌和slogan都因为麦迪的这一高光时刻,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正向的评价。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甚至很多球迷都认为,这句slogan是麦迪乃至“麦迪时刻”的专属。在明星和品牌互利共赢,相得益彰这一块,这次营销可以称之为典范了。笔者甚至有个猜测,詹姆斯和轩尼诗以及亚马逊的营销策略,可能也是想通过类似方式以期获得传播效果。

▲麦迪在对品牌slogan的推广上

也算是居功至伟

此外,TMAC-5广告开头那段球迷的“争吵”。恰好完美契合中国球迷对“麦迪时刻”转播的争议。尽管事情已经过去20年了,如今依然有中国球迷为“当天国内有没有转播”而争吵!如此“长尾效应”为营销带来的正面加成,恐怕是模仿者忽略的一点。

▲抛开球鞋和麦迪不谈

支撑麦迪时刻这一传奇事件的

其实还有姚明和火箭等诸多元素

这点也是模仿者不应忽略的

卖酒和直播错了吗?

另外,随着社会思潮,经济形态的变化,很多被视为“过于商业化”的举动,也开始为球迷们所接受——当年的哈登直播卖酒,一度被指责为“不务正业”“自降身段”。但也正是哈登在这里打出一片天之后,大家也才开始发现,第一,原来现役球星的“酒类商业版图”在我们不太关注的地方,早就打下一片广阔的江山了——无论是乔丹这样的巨头,还是哈登库里这样的老兵,甚至这次饱受批评的詹姆斯,早前在酒水领域大展拳脚。

▲哈登的“人设”

和直播带货的氛围

似乎有天然的高契合度

而熟悉詹姆斯的球迷恐怕一下就能想起来,詹姆斯最近才刚刚拍过轩尼诗的“扉页”广告以及自己的龙舌兰酒“007”广告——这些举动在当时虽然也引起过一些非议,但这个“老球星开发新商业”的氛围下,詹姆斯的举动反倒被认为是“自信大度开得起玩笑”和“自创品牌保障品质”的行为——在笔者看来,当时詹姆斯和酒水产业的碰撞,在舆论环境上得到的更多是“正反馈”。

▲现在回头看来

可能正是“扉页”广告的“翻身仗”

促使了詹姆斯和轩尼诗“更进一步”的决策

此外,相比庞大的直播带货产业,以及更庞大的直播带货消费者,“NBA球迷”其实成了相对小众的存在。如今哪怕是一些球迷试图去论证“球星直播带货”的“不合理不纯粹”。也没法在更广阔的公共舆论场上获得支持——商家扩大了影响力,球星获得了收益,带货消费者获得了优惠,支持球星带货的球迷也获得了额外接触球星的机会——在这个多赢的局面下,坚守“纯粹性”的球迷不得不开始面对这个现实。但遗憾的是,偏偏就是在这个已经开始宽松的舆论环境下,詹姆斯和轩尼诗还没来得及享受直播的红利,而营销的走向就已经开始失控了。

▲在中国开启直播带货的NBA球星

如今已经可以拉出很长的名单了

三连胜带来的错觉?

就笔者分析,这次“轩尼诗决定二”策划的落地,很有可能是“被胜利三连冲昏了头脑”——其实,熟悉詹姆斯的球迷都知道,在最近一段时间,詹姆斯一直在利用自己的“梗”来打广告:除了上述的轩尼诗“扉页”广告外,詹姆斯还在今年6月,以“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的“退役梗”,为亚马逊Prime Day打广告。

▲这次亚马逊广告策划的效果

至少在数据上也相当不错

而且“安全风险”控制的很成功

至少绝大部分国内球迷

并未因此觉得詹姆斯会在当时宣布退役

此外,詹姆斯还为自己出品的龙舌兰酒品牌,拍摄了一则精致的视频广告,同样没有引发特别大的争议——也就是说,短短的半年左右时间,詹姆斯在“自己卖酒”,“自黑梗营销”“退役噱头营销”这比较难的三大关卡上,都取得了突破甚至是不错的成绩——营销效果不错,口碑没有受损——更细节一点说,詹姆斯甚至通过“扉页广告”成功塑造了自己无惧诽谤的形象,而“退役噱头”更是“安全上垒”——似乎并不会有人把“詹姆斯要在6月官宣退役”这件事当真。

▲作为“自律”界的模范

很少有人担心和质疑

詹姆斯会因为进入酒水营销领域后

对自己的竞技状态产生影响

而也就是这样的一路顺风,让詹姆斯和轩尼诗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即将制造出来的营销会制造多大麻烦。此次他们“暴雷”的细节,网上已经有很多了,笔者不再赘述,总结来讲就是,无论是多高端的品牌,多伟大的符号,多高光的履历,一个新的营销策划方案,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

跨界危局谁来挽?

其实,比起深陷争议的詹姆斯和轩尼诗,笔者倒觉得,这件事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Nike——想一想吧,双方已经携手共同发展二十年了,这期间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双方堪称是“同荣辱,共患难”的典范了,纵观整个篮球乃至体育领域,如此亲密无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稀缺的。更让人觉得遗憾的是,在这则广告之前,詹姆斯刚刚结束了他的中国行,以及23代签名鞋的宣传。很难想象,在刚刚营造完詹姆斯“霸气王者”的形象之后,他会卷入这样一起风波之中。而由于伤病,短时间内詹姆斯又很难上脚新鞋通过场上表现来为自己正名——很难想象吧,运动品牌的“黑天鹅”,竟然会来自八竿子打不着的轩尼诗。

▲自己精心打造的品牌形象

竟然遭遇其他行业的降维打击

如何避免这样的“黑天鹅”

恐怕成了品牌需要深入思考的新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携手走过的二十多年里,无论是品牌还是詹姆斯本人,经历过的打击和挫折都不少了,相比过去那些惊涛骇浪,这次的风波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而詹姆斯和他的商业伙伴们会用什么方法来逆转形势,也非常值得期待。

文章作者 创意策划 | 刘柏柏

幕后设计 |大贾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履程DY#

SOLE履程DY平台持续更新优质内容

「一个细节认识鞋」

来源:真叫人脸扁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