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跟我AA制37年,他存款30万不给我花,婆婆来我做红烧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7 22:54 2

摘要:"刘翠兰,你别在这儿碍手碍脚的,去客厅陪妈说话!"赵建国挥着锅铲将我赶出厨房,"省钱要有技巧,你不懂。"

三十七年的账本

"刘翠兰,你别在这儿碍手碍脚的,去客厅陪妈说话!"赵建国挥着锅铲将我赶出厨房,"省钱要有技巧,你不懂。"

我愣在原地,看着他熟练地控制火候,手上的动作利索得很。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小日子里并不多见。

我和建国是七八年结婚的,那会儿全国上下都在讨论改革开放,我们也迎来了自己的小日子。

那时候刚分到纺织厂的宿舍,两张铁架单人床一拼,成了我们的新房。

结婚第一天,建国就拿出一个红皮记账本,认真地对我说:"咱俩工资差不多,生活费AA制公平。"

我当时只是点点头,觉得新社会的婚姻就该这样,男女平等嘛。

那会儿我们年轻,还没尝过生活的酸辣苦甜,只知道手拉手往前奔。

厂里每月发四十多块钱工资,算是城里人里过得不错的。

每到发工资那天,建国总要拿出那个红皮账本,掰着手指头算这个月该交多少钱到家用里。

"房子电费两块三,水费一块五,煤球钱四块,买米面油十五块..."他念叨着,一项项记下来。

我在一旁看着,有时候也想,要不咱们钱都放一块儿得了,可转念一想,他爱计较,我由着他就是。

那时候,厂里的食堂一顿饭五毛钱,我们两人一个月省下二十多,建国总高兴地说:"存起来存起来,这可都是票子啊!"

我们每人手里的钱,像是自己的小秘密,谁也不过问谁。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

每到礼拜天,我喜欢买两毛钱的瓜子,坐在单元楼下和邻居大婶们唠嗑。

建国则总爱擦他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擦得锃亮,跟新的似的。

有时我笑他:"擦得再亮也是旧的,何必费那劲?"

他就认真地说:"东西不管新旧,只要用心了,就能多用好些年。"

就这样,我们的日子像纺织厂的布匹,一匹接一匹地织了下去。

八十年代末,我们添了个小子,取名赵小海,盼着他像大海一样有出息。

为了照顾孩子,我请了半年假,工资减了不少。

那段时间,建国看着账本直叹气:"这孩子真是个小财神爷,刚来就把咱家的钱给吸走了。"

虽然嘴上抱怨,但每次回家他都要逗弄小海好一阵子,眼里满是掩不住的喜爱。

九十年代中期,改革大潮下,我们的纺织厂没撑住,双双下了岗。

那天,我拿着遣散费回到家,一头扎进被窝就哭。

建国比我沉稳,他说:"哭有啥用?咱得另谋出路。"

那段日子,我去菜市场摆摊卖豆腐,建国骑着二八大杠跑起了送货。

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手上的茧子越来越厚,腰也越来越不好了。

每天晚上,还是各自清点钱袋子,记在各自的账本上。

这成了我们之间不言自明的规矩。

有时我心里也纳闷,这日子过得,咋像是合伙做生意的搭档,而不是夫妻?

但转念一想,能在这下岗大潮中保住一家人的温饱,已经很不错了,也就不再多想。

小海上了初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能吃三大碗米饭。

有天他问我:"妈,咱家为啥每次买东西都要算得那么清楚?李明家都是想买啥就买啥。"

我摸摸他的头,说:"咱家和人家不一样,爸妈都下岗了,得精打细算。"

其实我心里明白,就算没下岗,建国也会这样计较。

这些年,我悄悄存了点钱,打算给小海将来上大学用。

我想,建国肯定也有自己的小金库,但我从来不问,这是我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春去秋来,一晃就是三十多年。

小海大学毕业,在市里一家外企上班,有了女朋友,很少回家。

我和建国也熬成了老夫老妻,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话也越来越少了。

只是这AA制的习惯,像是已经融进了骨子里,谁也没提过要改。

有时我在想,这么多年过去,我们之间除了一本账本,还剩下什么?

去年冬天,我的风湿病犯了,腿疼得厉害。

建国二话不说,骑着电动车带我去医院。

挂号、检查、取药,他忙前忙后,一点不含糊。

回家路上,他忽然说:"要不咱以后买点好的钙片,别总买便宜的了。"

我愣了一下,点点头,心里却暖暖的。

或许,这就是他表达关心的方式吧。

昨天,老家的婆婆坐了三个小时的长途车来看我们。

七十多岁的人了,腿脚还算利索,就是牙口不太好。

我想着要做些软烂的菜,特意去市场买了五花肉,准备做婆婆最爱吃的红烧肉。

刚切完肉,建国就紧张兮兮地跑进厨房。

"少放点糖,那玩意儿贵。"他盯着我的手。

"妈难得来一次,做得好吃点怎么了?"我有些不高兴。

"酱油也少倒,够用就行。"他继续唠叨,眼睛紧盯着调料瓶。

我心里一阵烦闷:"就几滴酱油的事,至于这样吗?"

"你这样炒,肉都老了,火候也把握不好。"建国皱着眉头说。

"那你来?"我把锅铲往他手里一塞。

没想到他还真接过来,开始认真地翻炒起来,还不忘把我赶出厨房:"去陪妈说话,这里我来。"

我被他这一出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只好出去陪婆婆聊天。

婆婆问东问西的,话里话外都在打听小海的婚事。

我心不在焉地应付着,心思却全在厨房里。

建国这三十多年来,很少下厨,今天是怎么了?

半小时后,他端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婆婆尝了直夸好吃。

"建国啊,没想到你手艺这么好。"婆婆笑眯眯地说。

建国难得露出笑容:"妈,您多吃点。"

吃完饭,我收拾碗筷,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深。

晚上,趁建国洗澡,我鬼使神差地翻开了他床头的抽屉。

平时我从来不会这样,但今天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一本工商银行的存折静静躺在那里,上面的数字让我眼睛一酸——三十万。

三十七年,他一个人默默存了这么多,竟一分不肯拿出来改善生活?

难怪这些年来,他对每一分钱都计较得那么清楚。

我们住的还是老房子,家具也是二十年前的老款式,电视机还是那种大背的老式彩电。

每次我提出要换新的,他总说:"能用就行,花那冤枉钱干啥?"

现在我总算明白了,他是把钱都悄悄存起来了。

想到这里,我心里一阵酸楚。

这么多年的同甘共苦,到头来却连他有多少存款都不知道。

我们之间,究竟算什么呢?

"你在干什么?"建国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转身将存折甩在他胸口。

"你存了这么多钱,宁愿我们过苦日子,你到底要干什么?"我眼泪一下涌出来。

三十七年的委屈,像决了堤的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钱是我们一起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你一个人藏着掖着,是不是早就不拿我当自家人了?"

建国愣住了,随后像泄了气的皮球坐在床边,声音低得像是自言自语:"翠兰,你听我说..."

"还有什么好说的?"我打断他,"AA制三十七年,我当了一辈子的合伙人,连你存了多少钱都不知道!"

建国深吸一口气:"妹妹得了病,医生说要动手术,我想着......"

我这才想起他那个在南方的妹妹小芳,前几年丈夫出了意外,一个人拉扯孩子。

建国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就照顾着弟弟妹妹。

"小芳怎么了?"我的声音不自觉地放轻了。

"肝上长了东西,需要手术,大概要二十多万。"建国搓着手,"我这些年就是想着...万一家里有个大病小灾的,咱们还有口气。"

我一时语塞。

原来他存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应对可能的变故。

"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我的声音也软了下来。

"怕你不同意。"建国抬起头,眼里有了些许湿润,"这么多年AA制惯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他顿了顿,继续说:"再说,你也有自己的小金库吧?我从没问过。"

我愣了一下,是啊,我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秘密。

我也存了些钱,准备给小海结婚用的。

"可你也不能什么都瞒着我啊,"我还是有些委屈,"小芳生病这么大的事,你怎么能不说呢?"

建国叹了口气:"我这人,你是知道的,不善言辞。"

是啊,认识这么多年,他就是这样一个闷葫芦。

有什么心事都憋在心里,从来不跟人说。

"我明天就去看小芳。"我拿出自己的存折,"我这里有十五万,咱们一起凑。"

建国愣住了,眼圈微微发红:"翠兰,你..."

"别说了,"我摆摆手,"都是一家人,还分什么你我?"

昨夜我们聊到很晚。

把这三十七年来的酸甜苦辣,都掏心窝子地说了个遍。

建国告诉我,他每次省吃俭用,就是怕有一天家里遇到难处。

我则说出自己的委屈,觉得他太计较,像是不把我当自家人看。

说着说着,我们都笑了,原来各自心里都有说不出的小九九。

今天一早,我们一起坐上了去南方的火车。

车窗外,是初夏的田野,油菜花黄得耀眼。

建国握着我的手,手心里全是粗茧。

这是他几十年劳作留下的印记,也是我们共同生活的见证。

"翠兰,"他忽然开口,声音有些哽咽,"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我鼻子一酸,这个在金钱上斤斤计较的男人,第一次这样直白地表达感情。

"以后咱们不搞那个什么AA制了,"他继续说,"钱都放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我点点头,眼泪悄悄滑落。

人到中年,才明白,婚姻里最重要的不是精打细算,而是心里装着对方。

那些被我们计较的柴米油盐,终究抵不过彼此的牵挂与责任。

火车哐当哐当地向前奔驰,窗外的风景飞速变换。

我和建国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三十七年前,我们刚刚踏上婚姻的旅程那样。

小芳的手术很成功,医生说过段时间就能出院。

看着病床上虚弱却满脸感激的小芳,我心里百感交集。

这么多年来,建国一直惦记着妹妹,却从不在我面前提起。

他把责任都扛在自己肩上,生怕给我增添负担。

回家的路上,建国少有地主动开口:"翠兰,我想给咱家换个新冰箱,那老冰箱制冷效果越来越差了。"

我笑了:"行啊,电视也该换了,那老电视看着眼睛都花了。"

建国点点头:"都换,都换,这些年委屈你了。"

回到家,我们第一件事就是把各自的存折拿出来,然后一起去银行开了个新的共同账户。

三十七年的分割,在这一刻终于合二为一。

晚上,建国主动下厨,做了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看着他忙碌的背影,我想起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

他虽然计较,但从未亏欠过家;他虽然木讷,但一直用行动表达着关心。

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爱情吧。

不善言辞,不懂浪漫,但心里始终装着对方。

小海回来看到我们的新电视新冰箱,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了。

"爸妈,你们中彩票了?"他半开玩笑地问。

建国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就是觉得是时候改变一下了。"

小海若有所思:"你们最近怎么了?感觉不一样了。"

我和建国相视一笑:"没怎么,就是想通了一些事情。"

晚饭后,建国和小海在客厅看球赛,我在厨房收拾碗筷。

忽然听到建国对小海说:"儿子,爸给你个建议,结婚后钱要放一起花,别像我和你妈这样AA制。"

小海惊讶地问:"为什么啊?"

建国沉默了一会儿,说:"因为婚姻不是做生意,不需要算得那么清楚。"

我在厨房里,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个倔强的男人,终于想通了。

几天后,建国拿回了那个陪伴我们三十七年的红皮账本。

他郑重其事地在最后一页写道:"从今天起,共同账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然后他把账本递给我:"你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我想了想,拿起笔写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建国看了,咧嘴笑了。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他年轻时的样子又回来了。

三十七年,我们的账本终于要合为一本。

其实账本里记录的,不只是钱,还有我们共同经历的酸甜苦辣,和未来要一起面对的风雨。

人这一辈子,到头来看,钱财如过眼云烟,真正值钱的,是朝夕相处的那个人啊。

现在,我和建国常常一起去公园散步,偶尔还会手拉手,像年轻时那样。

有时路过银行,他会开玩笑地说:"要不咱把钱都取出来,包顿饺子吃了?"

我就笑他:"得了吧,这么多年的老抠,能改?"

他也不恼,憨憨地笑着说:"有钱不如有你。"

这样的甜言蜜语,从前可是一句都听不到的。

日子还是那个日子,我们还是那对夫妻,但心里的隔阂没有了,感觉一切都不一样了。

或许,这就是婚姻的奇妙之处吧。

经历了风风雨雨,才能真正懂得彼此的珍贵。

今天,我们又收到了小芳的电话,她已经康复了,准备下个月来看我们。

挂了电话,建国说:"翠兰,谢谢你。"

我笑着说:"谢什么呀,都是一家人。"

他点点头,眼里有光:"是啊,一家人。"

我想,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谛吧。

不在乎钱财多少,而在乎心里是否装着彼此。

三十七年的账本,记录的不只是钱,还有我们的青春、岁月和爱情。

每一笔支出,都是生活的见证;每一次计较,都是对未来的担忧。

如今,我们终于学会了放下计较,学会了真正的共同进退。

这也许就是上天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吧。

来源:第三人称817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