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小麦“癌症”,这是什么高科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7 21:06 2

摘要:为贯彻落实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及“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要求,做好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控和“一喷三防“工作,培训小麦病虫草害高效施药技术,结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农机农艺三融合省力化精准施药技术与产业化”项目(2023YFD1701100)与“

好年景省力化精准施药技术

为贯彻落实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及“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要求,做好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控和“一喷三防“工作,培训小麦病虫草害高效施药技术,结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农机农艺三融合省力化精准施药技术与产业化”项目(2023YFD1701100)与“农药靶向传输释放调控与协同控害技术创新与应用”(2022YFD1700500)项目实施,5月15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的小麦重大病虫害农药农机农艺三融合省力化技术培训班在河南新野盛大举办。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靶向传输释放调控与协同控害技术创新与应用”(2022YFD1700500)项目重大成果,由河南好年景生物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好年景)打造的以缓释粒种药同播和基施缓释药肥为核心的省力化施药技术方案,在小麦茎基腐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中效果突出,成为本次大会观摩的重点。

从田间观摩情况来看,与对照区小麦茎基腐病重发、枯白穗现象严重、已经开始衰竭相比,使用好年景省力化精准施药技术的项目试验示范区小麦青枝蜡杆、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籽粒饱满,穗头数明显更多,对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等起到了非常好的防控作用。

一、

核心技术,根治小麦“癌症”

“从4月份的观察情况来看,与对照区20%的白穗率相比,通过拌种和使用颗粒剂的地块,发病率控制在1/10000以下,基本上没有造成损失,茎腐病病基本控制住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处长郭永旺在田间观摩中指出。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处长 郭永旺

据了解,在新野这片占地6500亩的示范田,从颗粒剂药种同播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种子包衣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到后期的防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几乎汇聚当下农药领域所有的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小麦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比拼和效果展示。而郭永旺处长口中所说的颗粒剂,正是河南好年景推出的农药缓释颗粒剂和药肥缓控释颗粒剂。

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黄啟良

据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黄啟良研究员介绍,本次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靶向传输释放调控与协同控害技术创新与应用”(2022YFD1700500)项目试验示范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点:

1 播种环节

第一是在播种时,通过缓释颗粒剂药种同播或基施药肥缓释颗粒剂,解决药和肥在土壤中容易过度淋溶和无序扩散的问题。药肥中含有的复合微生物群组,能够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改善根系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健壮发达,后期营养传输更充分。

2 返青时期

第二是返青时,根据生长需求实现药肥的精准控释,在作物吸收肥的同时带动部分农药由根部向植株传输分布。让病虫侵染早期对药剂最敏感的时候接触到药剂,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 茎叶喷雾

第三是后期茎叶喷雾时,通过使用功能助剂,减少雾滴的飘移和叶面的弹跳,增加叶面沉积,抗雨水冲刷。施药后两小时下雨不影响药效。

所以从田间可以看到,使用好年景方案的小麦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分蘖数、亩穗数多,功能叶等表现优异,与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

预防为主,缓释长效,

将病虫扼杀在摇篮期

据了解,在实际生产中,药肥成分多以“开放”形态、进行播前和播后施用,有效利用率低,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重大问题。项目按照“产品缓释化一释放标准化一使用精简化”思路,形成了根部长效缓释施药和茎叶助剂调控喷雾为主的小麦全生育期省力化精准施药技术,其核心作用原理在于:

1、基于小麦需肥特点及主要病虫精准防控需求,设计杀虫、杀菌农药与氮、 磷、钾等肥料协同增效配比,通过金属离子有机骨架创新、淀粉改性等混合负载水溶性高分子包膜,创建环境因子响应释放药肥缓释颗粒剂和土壤隐蔽施用技术,利用小麦春季返青时地温和水分的变化触发药肥按需释放,解决了小麦生长期地上部多频次用药施肥的问题。

2、小麦播种前将药肥缓释颗粒剂作为基肥施入土壤中或者在小麦播种时和小麦种子一起进行种、肥、药“同播”。药肥缓释颗粒剂在播后释放部分有效成分,可有效防控地下害虫和土传病菌为害,压低病虫基数,保苗壮苗;冬季低温务件下,负载材料保护药肥成分、控制向颗粒外释放,减少损失;春季返青时随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迅速响应释放,此时小麦根系正好全部分布在正下方的缓释药肥环境中,释放的药肥有效成分被小麦根系吸收并向上传输,形成“内部毒力空间”,在病虫侵染与发生最敏感时期进行防控,大幅提高农药利用率。

三、

省工高效,减量增效,助力小麦单产提升

试验方案共分为两个处理,处理1为“好年景2%吡虫啉缓释粒2公斤/亩+2%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缓释粒1公斤/亩”,掺混均匀后与小麦混播;处理2为“”好年景0.2%吡虫啉缓控释粒药肥40公斤/亩,随耕耙整地撒施,小麦无拌种处理。

项目执行专家、河南好年景董事长 徐博

项目执行专家、河南好年景董事长徐博表示,两个处理的优势在于,一是与种衣剂相比,不需晾晒,省工省时;二是植保上提倡预防为主,药剂通过土壤前处理、控制释放,能够以非常小的剂量,对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等起到预防的效果。

小麦省力化精准施药课题负责人、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曹冲

“将农药的缓释颗粒在播种时施用到土壤中,不仅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快速生长,还可以压低土壤的病虫害基数。在小麦返青之后,缓慢释放的农药成分又可以在病虫害最敏感的时候发挥预防作用。而功能助剂的添加,能够在后期茎叶喷雾中减少27%左右的用药量。” 小麦省力化精准施药课题负责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曹冲研究员表示,从2024年兰考800亩试验结果来看,增产幅度超过32%,不仅实现了增产节支,也实现了农药减施增效的效果,满足了国家对于单产提升的迫切需求。

今年河南地区普遍干旱、气温偏低,但是使用好年景药肥产品的小麦普遍根系发达,抗寒、抗旱能力强,与2024年兰考800亩试验表现一致,已经具备高产的架子,增产预计将同样十分可观。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

本期编辑:王翠翠

本期审核:翟怡婷

本期监制:吴俊生

来源:农资导报农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