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瑞典文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表彰其作品“在灾难与恐惧的时代,重申了艺术的力量”。这一授奖词,如一道闪电,划破喧嚣时代的精神夜空。
近日,瑞典文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表彰其作品“在灾难与恐惧的时代,重申了艺术的力量”。这一授奖词,如一道闪电,划破喧嚣时代的精神夜空。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文字沉重、绵长、充满预言性,他书写世界的崩塌,却在废墟之上重建艺术的尊严。他的小说如缓慢推进的末日潮水,以近乎窒息的长句、循环往复的意象与末世般的氛围,直面人类文明的衰败、信仰的崩塌与个体的孤独。他不是在讲述灾难,而是在用语言重构灾难本身——这正是文学最深沉的抵抗。
这位新晋诺奖得主的三部代表作——《撒旦探戈》《仁慈的关系》《反抗的忧郁》——现已正式上线汇雅电子书平台:
《撒旦探戈》
译林出版社
2017.07
豆瓣评分:8.8
在线阅读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经典代表作,电影大师塔尔·贝拉传奇之作《撒旦探戈》的原著小说,被誉为电影界、文学界、翻译界不朽的奇迹。
故事描绘了一座村庄在希望与欺骗中缓慢腐烂的全过程,书中奇妙的结构与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其成为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作品之一,为读者们带来挑战极限的阅读体验 。
《仁慈的关系》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3.09
豆瓣评分:8.3
在线阅读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经典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包括其代表作《茹兹的陷阱》《理发师的手》在内的八个故事。
作为一部如神秘森林般的宝藏之作,书中的叙述难读却耐读、细腻又粗粝,复杂、宏大,且富于律动,它构建出的阅读之旅一路崎岖,却也在沿途埋藏下诸多惊喜和感动等待我们去发掘。
《反抗的忧郁》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3.07
豆瓣评分:8.8
在线阅读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获德国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奖的长篇小说,也是贝拉·塔尔的电影《鲸鱼马戏团》的原著。
小说以荒诞笔法讲述一头鲸鱼引发小镇恐慌的故事,通过多个人物的命运交织,展现极权阴影下的精神迷失,充满超现实色彩,既是社会讽刺,也彰显作者独特的语言艺术与对人性深渊的深刻洞察。
此刻,让我们亲手翻开这些曾被预言、被谈论、被敬畏的文字——在卡夫卡与贝克特之后,他让“末日书写”再次拥有了重量......
而循着这抹微光,回望诺奖百年长河,无数“在黑暗中点灯”的作家也早已留下不朽篇章。他们的文字,同样追问存在、直面苦难、捍卫美与真理。
接下来,让我们再一同走进文学殿堂的静谧深处,重读那些曾照亮人类精神版图的诺奖之声——
他们不是远方的星辰
而是我们心灵的引路人
PART ONE
在废墟上种花
诺奖中的“末日书写”与救赎之光
“当世界崩塌,文学是最后一座方舟。”
当世界陷入荒芜,当秩序崩塌、瘟疫蔓延、记忆消逝,文学并未沉默。它以温柔而坚韧的笔触,在文明的废墟上种下希望之花。这些作品不回避黑暗,却始终相信:艺术,是人类最后的方舟。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英国|2017
▲ 获奖理由:“在伟大情感的小说世界中,找到现实世界与虚幻深渊的连结”
⬤ 推荐作品:《远山淡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11
豆瓣评分:8.5
这部书作为石黑一雄技惊文坛的首部作品,便已显露其“记忆书写”的大师手笔。小说通过一位移居英国的日本孤孀悦子的回忆,缓缓拼凑出战后长崎的创伤图景。表面讲述母女关系的疏离,内里却是战争废墟上无法愈合的集体创伤与个人罪疚。悦子的记忆模糊、矛盾、自我欺骗,恰如“远山淡影”般朦胧,却正是这种不可靠叙事,深刻揭示了人在巨大灾难后如何用遗忘与重构来生存。
这部作品不仅是“末日书写”的典范,更展现了文学如何在记忆的废墟上,打捞出人性的微光。
在线阅读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
法国|1957
▲ 获奖理由:“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 推荐作品:《鼠疫》
花城出版社
2023.07
豆瓣评分:8.4
《鼠疫》被誉为“20世纪最具哲学深度的寓言小说”之一,以阿尔及利亚奥兰城爆发鼠疫为背景,描绘了一座城市在灾难中的隔离、恐惧、反抗与团结。医生里厄、记者朗贝尔、志愿者塔鲁等人,在荒诞的灾难面前选择行动,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西西弗斯精神对抗虚无。
《鼠疫》超越了具体的历史事件,成为人类面对一切“瘟疫”——无论是病毒、战争还是极权——时的精神镜像。它告诉我们:在末日的废墟上,良知与团结,就是最顽强的花朵。
在线阅读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印度|1913
▲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 推荐作品:《飞鸟集》
花城出版社
2023.07
豆瓣评分:9.1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在这部由上百首短诗组成的灵性之书中,泰戈尔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文明的黄昏中点燃了不灭的灯火。
《飞鸟集》融合了印度哲学的智慧与对自然、爱情、生命的深刻体悟,以轻盈的意象承载沉重的哲思。它诞生于殖民与动荡的时代,却传递着超越性的和平、爱与希望。一个多世纪以来,它治愈了无数破碎的心灵,证明诗歌本身,就是人类最坚韧的救赎。
在线阅读
PART TWO
语言的炼金术
诺奖中的实验者与文体革新者
“他们不讲故事,他们重新发明语言。”
文学的边界从不固定。他们打破叙事常规,重构时间、视角与文体,让小说不再只是故事,而成为思想的迷宫、意识的流、语言的狂欢。他们用形式本身,拓展了人类表达的可能。
托马斯·曼(Thomas Mann)
德国|1929
▲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 推荐作品:《魔山》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23.11
豆瓣评分:8.9
托马斯·曼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歌德”,本书作为其代表作,被称作欧洲文学的历史地标,也是。故事设定在瑞士高山上的肺病疗养院,七年的时光被无限拉长,化为一场关于时间、疾病、理性与非理性、欧洲文明危机的哲学思辨。
小说结构精密,对话充满哲理交锋,它不仅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更是“语言炼金术”的典范——用小说的形式,熔炼了整个时代的灵魂,带领众读者共攀一座思想的高峰。
在线阅读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
波兰|1980
▲ 获奖理由:“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类在剧烈冲突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 推荐作品:《冻结时期的诗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07
豆瓣评分:7.8
米沃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而《冻结时期的诗篇》正是他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这部诗集创作于冷战高峰期,标题中的“冻结时期”既指政治高压下的压抑现实,也暗喻人类精神在极权与战争阴影下的凝固状态。然而,米沃什并未沉默,他以史诗般的视野与精密如哲学论文的语言,将个人记忆、东欧历史与文明批判熔于一炉。
他的诗句看似冷静克制,实则蕴含巨大情感张力,如:“我召唤那些名字,他们已不在人世……我的诗篇是证词。”他打破抒情诗的传统形式,引入叙事、议论、档案式列举等手法,使诗歌成为承载历史重量的“思想容器”。阅读米沃什,就是见证一位诗人如何在废墟中,用词语锻造不朽。
在线阅读
PART THREE
大地的歌者
诺奖中的乡土、民族与文明之根
“他们从泥土中生长,却唱出了人类的乡愁。”
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呼吸与记忆。这些作家是大地的歌者,他们扎根于特定的乡土、民族与文化传统,用文字为河流、山脉、村庄与人民立传。他们的作品是文明的根脉,是集体记忆的活化石,让我们在现代化的洪流中,听见来自土地深处的回响。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
土耳其|2006
▲ 获奖理由:“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
⬤ 推荐作品:《我的名字叫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10
豆瓣评分:8.6
作为奠定帕慕克国际文坛大师地位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几乎获得了世界所有重要文学奖项。书中,帕慕克以伊斯坦布尔为灵魂坐标,用这部历史小说为奥斯曼帝国晚期的细密画艺术唱响一曲挽歌。
故事围绕一幅画作引发的谋杀案展开,通过画师、寡妇、凶手等12个视角交替叙述,拼凑出一个关于艺术、信仰、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宏大图景。帕慕克将城市、历史、艺术与个人命运编织成一张精美的细密画,让伊斯坦布尔的“呼愁”成为全人类的乡愁。
在线阅读
赛珍珠(Pearl S. Buck)
美国|1938
▲ 获奖理由:“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 推荐作品:《大地》三部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10
豆瓣评分:8.1
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小说奖双料得主赛珍珠以在华生活的深厚积淀,写出了这部20世纪最震撼西方的中国农民史诗。
《大地》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讲述了农民王龙从贫苦到发家,再到家族分裂的三代兴衰,以土地为核心,描绘了农民与土地生死相依的关系,以及传统中国社会的伦理、阶级与变迁。它打破了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让世界看见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坚韧与对家庭的忠诚。这部作品不仅是“乡土书写的巅峰”,更是跨文化理解的里程碑。
在线阅读
(三部曲其余两部作品见文末【更多推荐】)
PART FOUR
心灵的暗室
诺奖中的哲思者与存在追问者
“他们不提供答案,只让问题更深。”
在喧嚣之外,有一间心灵的暗室。这些作家是孤独的勘探者,他们潜入意识的深渊,追问存在的意义、自我的本质、爱与死亡的谜题。他们的作品不提供廉价的安慰,而是以勇气与敏锐,照亮人性最幽暗的角落,让我们在直面虚无后,依然选择前行。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德国|1946
▲ 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 推荐作品:《荒原狼》
台海出版社
2023.12
豆瓣评分:8.0
在这部畅销两个世纪的现象级小说中,黑塞以自传性笔法,刻画了现代知识分子哈里·哈勒尔的精神分裂:他既是“人”,又是“狼”;既渴望精神的高洁,又无法摆脱欲望的低俗。在绝望中,他进入“魔术剧院”,经历了一场意识的狂欢与解构。
小说直面“虚无”“孤独”等存在主义命题,揭示了现代人内心的撕裂。但黑塞并未止步于绝望,他通过幽默、艺术与“不朽者”的启示,指向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再生”可能,以震撼人心的独白,叩问每一个敏感的心灵。
在线阅读
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
法国|2022
▲ 获奖理由:“她的勇气和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
⬤ 推荐作品:《羞耻》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07
豆瓣评分:8.1
“六月的一个星期日,中午刚过,我的父亲想要杀死我的母亲……”
埃尔诺以“无人称自传”的冷峻笔法,回溯童年时父亲在厨房暴怒、差点掐死母亲的暴力事件。她不渲染情绪,而是像社会学家一样分析“羞耻”如何成为阶级、家庭、性别权力的产物,并如何塑造了她一生的情感模式。她将自己作为标本,揭示了创伤记忆如何在个体与社会的夹缝中生长。
阅读《羞耻》,如同目睹一场精密的手术,在最私密的伤口上,看见最普遍的人性真相。
在线阅读
从1901年苏利·普吕多姆摘下首枚诺奖桂冠,到2025年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以“末日艺术”震撼世界,诺奖文学始终在追问:在动荡与变革中,人类如何守护精神的火种?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更是一面面镜子——照见历史的阴影,也映出人性的光辉。它们告诉我们:文学从不是孤立的审美游戏,而是对时代最深刻的回应,对生命最诚挚的礼赞。
此刻
当我们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
或许会更清晰地理解
不仅是与大师对话
更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因为每一本书中
都藏着一个等待被唤醒的世界
而那个世界
终将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
更多诺奖作家好书推荐
《大地三部曲2:儿子们》
(美)赛珍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10
豆瓣评分:8.1
在线阅读
《大地三部曲3:分家》
《遗弃》
(英)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08
豆瓣评分:8.9
在线阅读
《愤怒的葡萄》
(美)约翰·斯坦贝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10
豆瓣评分:8.7
在线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美)海明威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1.03
豆瓣评分:7.5
在线阅读
《一个女孩的记忆》
(法)安妮·埃尔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07
豆瓣评分:7.9
在线阅读
>> 左右
PC端登录汇雅,解锁更优阅读体验
如在IP范围内进入链接可直接登入首页;如在IP范围外则需输入个人账号及密码进行登录。
首次在IP范围内登录后,可根据汇雅首页右下角弹出的提示信息进行个人认证,完成认证后,则可在IP范围外通过个人账号进行登录。
《撒旦探戈》
译林出版社
2017.07
豆瓣评分:8.8
在线阅读
《仁慈的关系》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3.09
豆瓣评分:8.3
在线阅读
《反抗的忧郁》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3.07
豆瓣评分:8.8
在线阅读
⬤ 推荐作品:《远山淡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11
豆瓣评分:8.5
⬤ 推荐作品:《鼠疫》
花城出版社
2023.07
豆瓣评分:8.4
⬤ 推荐作品:《飞鸟集》
花城出版社
2023.07
在线阅读
PART TWO
语言的炼金术
诺奖中的实验者与文体革新者
⬤ 推荐作品:《魔山》
豆瓣评分:8.9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07
豆瓣评分:7.8
在线阅读
PART THREE
大地的歌者
诺奖中的乡土、民族与文明之根
⬤ 推荐作品:《我的名字叫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10
豆瓣评分:8.6
⬤ 推荐作品:《大地》三部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10
豆瓣评分:8.1
在线阅读
PART FOUR
心灵的暗室
诺奖中的哲思者与存在追问者
⬤ 推荐作品:《荒原狼》
台海出版社
2023.12
豆瓣评分:8.0
⬤ 推荐作品:《羞耻》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07
在线阅读
更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因为每一本书中
都藏着一个等待被唤醒的世界
而那个世界
终将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
更多诺奖作家好书推荐
《大地三部曲2:儿子们》
《大地三部曲3:分家》
《遗弃》
《愤怒的葡萄》
《乞力马扎罗的雪》
《一个女孩的记忆》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