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2岁的大姐,退休后生活节奏慢了下来,每天早上泡杯茶、翻翻报纸,顺手抓一把南瓜子当零食。她也没多想,只觉得嚼着香,打发时间。半年后去做体检,结果出来后,医生眉头一挑:“你最近是不是吃了点特别的东西?”大姐一愣,脱口而出:“就吃点南瓜子啊。”
62岁的大姐,退休后生活节奏慢了下来,每天早上泡杯茶、翻翻报纸,顺手抓一把南瓜子当零食。她也没多想,只觉得嚼着香,打发时间。半年后去做体检,结果出来后,医生眉头一挑:“你最近是不是吃了点特别的东西?”大姐一愣,脱口而出:“就吃点南瓜子啊。”
医生看着报告,连连点头。血脂比以前稳了,肝功能也比过去好了一点,甚至轻微贫血居然缓解了不少。这让医生挺惊讶——南瓜子,这东西看起来不起眼,结果还真不是个简单的“瓜子”。
南瓜子很多人都吃,尤其是年纪稍长的人,闲下来就爱磕两口。但真有人认真研究它的营养,反倒不多。南瓜子虽然小,却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最佳健康食品之一”的种子类食物。
它富含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镁、锌、铁和多种抗氧化物。特别是锌,含量在常见坚果类中算是比较高的。而锌对老年人来说,简直太重要了。不光能帮忙提升免疫力,还对伤口愈合、消炎、甚至前列腺健康都有帮助。
更别提它还有植物甾醇,这类成分被发现能降低“坏胆固醇”(LDL),对心血管绝对是个好消息。
医生看到这位大姐的血脂报告时,明显比半年前理想了一些。没有换药,没有特别控制饮食,就是每天一小把南瓜子——这背后还真能解释。
因为南瓜子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这种脂肪酸可以调节胆固醇代谢,帮助清除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更关键的是,这些脂肪酸不会像动物油那样增加饱和脂肪,反而是对血管有“清道夫”作用。
光靠南瓜子也不是灵丹妙药,但作为一种稳定血脂的辅助食材,确实有它的价值。特别是年纪大了以后,身体代谢慢了,吃饭也清淡了,反而更需要这种“细水长流”的营养补充。
这位大姐还有个老毛病,就是贫血。每年查体,铁蛋白总是偏低。可这次,医生发现她的血红蛋白竟然升了点。她没吃铁剂,也没换饮食习惯——就是多吃了点南瓜子。
这可不是巧合。南瓜子中的铁含量本来就不低,关键是它还含有促进铁吸收的维生素E和一些微量元素。对老年女性来说,长期轻度缺铁是常见问题,尤其是退休后生活节奏慢了,饮食不太规律,肠胃吸收也下降。
而南瓜子恰好能“补上这一口”。坚持吃几个月,身体自然会有反应,气色变红润、手脚不再那么冰凉、晚上睡觉也没以前焦虑烦躁。
很多60岁以上的人,体检报告都会出现轻微的脂肪肝或者转氨酶偏高。这位大姐的肝功能以往也不是很理想,但这次的报告居然比去年好了一点。
南瓜子中的天然抗氧化物质,比如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植物甾醇,确实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这些成分可以减少自由基对肝细胞的伤害,帮助抑制慢性炎症反应。
南瓜子中的蛋白质属于植物优质蛋白,对肝脏修复有一定帮助。虽说比不上药物治疗,但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长期坚持吃,对肝脏来说是一种温和的养护。
半年坚持吃一把南瓜子,不是奇迹,也不是迷信。它没有让人脱胎换骨,但悄悄地,血脂稳了,气色好了,肝功能也不再恶化。
这就是“食补”的力量,尤其适合像这位大姐这样的老年人——不太爱吃药、怕副作用、但又想保养身体。
食物不会一口吃出健康,但它能在每天的“吃吃喝喝”里,给身体一点点支持。关键在于长期、稳定、适量。不是猛吃,更不是盲信,而是像泡一壶茶那样,慢慢来。
再好的东西也有讲究。南瓜子属坚果类,热量不低,每天吃一把(25克左右)就差不多了。吃太多容易上火、胀气、甚至影响消化。
还有就是别买那种过咸、过油、香精味重的加工瓜子。最好买原味南瓜子,自己轻轻炒一下,或者低温烘焙,吃起来健康又放心。
血糖高的人也别大把大把地吃,虽然南瓜子升糖指数不高,但它毕竟含油脂,吃多了也会影响血糖波动。
身体不是机器,不是靠某一种食物就能完全修好的。它更像一个园子,需要阳光、水分、肥料和细心照料。南瓜子,只是其中的一把好种子。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红,刘静.南瓜籽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4):210-215.
[2]王芳.南瓜子对高脂血症模型鼠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6):72-75.
[3]李娜,郑华.南瓜子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健康效应分析[J].营养与健康,2019,11(3):45-47.
来源:胡医师讲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