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降温甲流狂?医生:身体这4个异常,再拖恐酿大祸!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8 09:41 1

摘要:前几天门诊上来了一位40岁出头的男士,小刘,平常健健康康,一个月都不感冒一次。可这次,才刚入秋转凉,他就开始发热、咳嗽、肌肉酸痛,连着几天高烧不退。

前几天门诊上来了一位40岁出头的男士,小刘,平常健健康康,一个月都不感冒一次。可这次,才刚入秋转凉,他就开始发热、咳嗽、肌肉酸痛,连着几天高烧不退。

最开始他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吃了点药硬扛,结果三天后发展成肺炎,住进了医院。“早知道是流感,我就不硬撑了”,这是他在病床上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每年一降温,门诊就像“春运火车站”,挂号队伍能排到门外。尤其是甲型流感,这个“老熟人”一旦来袭,轻则高烧几天,重则引发肺炎、心肌炎,甚至住进ICU也不是危言耸听。你以为自己年轻扛得住?真等症状一个个冒出来才重视,往往已经晚了。

问题是,流感并不会一开始就告诉你“我是甲流”。它常常披着普通感冒的外衣,等你发现不对劲的时候,身体已经亮红灯了。那到底哪些信号不能再拖?我们今天就讲清楚,身体出现这4个异常,再拖下去真的可能酿成大祸!

第一个异常:高烧超过两天,吃退烧药也压不住

身体发烧本身不稀奇,但如果持续高烧超过38.5℃、超过48小时没退,而且吃药退烧只维持几个小时就又烧上去,这就不是简单感冒了。甲流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高烧反复”,而且常常伴随全身酸痛、畏寒、乏力。

我去年接诊一个大学生,叫小王,熬夜赶论文,身体本来就疲惫。结果一场高烧连烧了五天,最后确诊甲流。最棘手的是,他因为延误治疗,引发心肌炎,休学了一个学期。

“发烧不是万能警报器,但反复高烧一定是”,特别是年轻人别以为自己底子好就能抗。甲流不像普通感冒“烧一烧就过去”,它是能打出“组合拳”的,而且是打身体最脆弱的那块。

第二个异常:剧烈肌肉酸痛,像被车撞过一样

很多人说,得甲流就像“被人揍了一顿”,不是夸张。那种全身骨头疼、肌肉酸痛的感觉,真的能让人一动不动躺床上。尤其是腰背部、四肢、眼眶后面那种酸胀痛,和普通感冒轻飘飘的“有点不舒服”完全不一样。

门诊有个5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老陈,平时风里来雨里去都不喊累。可那次一中招甲流,他形容自己“连打方向盘的力气都没有”。检查后发现,他肌酸激酶飙升,差点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这种极端疲惫和酸痛不是硬撑就能扛的。它是身体免疫系统在和病毒拼命作战的信号,如果不及时应对,病毒可能“偷袭”你的心脏、肾脏,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个异常:剧烈咳嗽、气短、胸闷,像喘不过气来

很多人以为只有老人、小孩才会因为甲流引发肺炎。错了,我见过太多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一开始咳嗽不当回事,结果发展成病毒性肺炎,胸片一拍,肺里一大片白花花的阴影。

咳嗽不怕,怕的是咳得喘不过气、呼吸困难,尤其是晚上平躺睡觉都觉得胸闷、心跳快,那就危险了。尤其甲流病毒极容易侵犯下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个真实案例:深圳某高校的老师张女士,甲流后持续咳嗽、气短,最后确诊为双肺感染,住院治疗了整整两周。她说,“我一直以为年轻没事,结果险些要上呼吸机。”

第四个异常:头痛欲裂、恶心呕吐、反应迟钝

这是最容易忽略的症状,很多人以为是吃坏肚子或者偏头痛,但其实这可能是甲流侵犯了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老人、儿童或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出现这种“脑袋像被锤了一样痛”的表现,一定要提高警惕。

曾有一位患有糖尿病的退休工程师,甲流之后出现剧烈呕吐、意识模糊,家属以为是低血糖,结果送来急诊,初步判断为病毒性脑膜炎,幸好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甲流病毒突破血脑屏障,就是“打到司令部”了,而不是打“外围战”,这时候再拖就不是简单的输液能解决的问题了。

甲流不是“感冒升级版”,而是一场“全身战争”

它不仅会影响呼吸系统,还可能“跨界攻击”心脏、肾脏、脑部,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关键是,它来得快,发展得更快,就像一场突袭,防不胜防

但也不是说人人都要恐慌。从我的经验来看,真正危险的是那些“拖、忍、扛”三部曲的人。很多人习惯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觉得只是“小感冒”,结果拖成“大麻烦”。

生活中,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多:比如及时关注体温变化,尤其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一旦高烧不退,别再“等等看”;多休息、多喝水听起来老套,但在流感季节,真的很重要;还有,别小看口罩和洗手,这两个动作是最廉价也最有效的“防护罩”

还有一点特别需要说的是心理层面。很多年轻人得了流感,最怕的是“请假耽误工作”,而不是病情本身。

我门诊见过一个刚入职的女孩,甲流都烧到39.6℃了还在办公室加班。她说:“领导说现在正缺人,我不能请假。”结果三天后直接进了医院,连着休了两周,工作还是拉了下。

你看,不是请假耽误工作,而是病倒耽误了人生节奏

有人说:“那是不是有这四个症状就一定是甲流?”当然不是。医学不是数学题,但这些异常,是身体在敲警钟。你听不听,就是你自己的选择。

冬天来了,冷空气像催命符一样卷着病毒扑面而来。不是吓唬你,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写在门诊数据和病患经历里的“血泪教训”。

身体的每一个不舒服,都是它在“说话”。你听得懂吗?你愿意听吗?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或家人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别让错误的信息比病传播得更快。关注健康,不止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

[1]段燕红,刘海波,李慧敏,等.深圳地区2023年冬季甲型流感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4,38(02):123-127.

[2]王晓红,田磊,刘志军.甲型流感合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0):879-883.

[3]李明,陈慧.成人甲型流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04):345-349.

来源:岐黄传人夏大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