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王静:羡慕哥哥王刚是人生赢家,她晚年有烦恼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8 08:53 1

摘要:在 2025 年国庆节的山西演出舞台上,68 岁的女高音歌唱家王静身着素雅演出服,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唱得圆润甜美,细腻的表演与稳健的台风,让台下掌声持续了近一分钟。这位被誉为 “歌剧的常青树” 的艺术家,主演过《刘胡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多部经典歌剧,1

在 2025 年国庆节的山西演出舞台上,68 岁的女高音歌唱家王静身着素雅演出服,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唱得圆润甜美,细腻的表演与稳健的台风,让台下掌声持续了近一分钟。这位被誉为 “歌剧的常青树” 的艺术家,主演过《刘胡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多部经典歌剧,1998 年更凭借《屈原》中 “婵娟” 一角斩获第 16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事业上堪称圆满。可鲜少有人知道,舞台下的她,心中藏着一份对哥哥王刚的羡慕,更有着一份关于儿子婚事的晚年烦恼。

一、兄妹情深:从童年依靠到事业伙伴

王静小名 “毛毛”,1957 年出生于吉林长春,比哥哥王刚小 9 岁。童年时,家里有着重男轻女的观念,父母从不给王静零花钱,她想吃块糖、买个小零食,都得靠王刚去跟父母开口。王刚向来疼惜这个妹妹,母亲给的点心、水果,他从不会独自吃完,总会悄悄藏起一半,等没人的时候塞给王静,指尖还沾着点心的碎屑,看着妹妹嚼得眉眼弯弯,他自己也跟着笑。

1966 年,外面局势动荡,父母不准兄妹俩出门,王刚就把自己攒的长篇小说《牛虻》找出来,坐在家里的木板凳上,一句一句给王静朗诵。窗外的风声呼呼响,屋内的朗诵声却格外安稳,王静蜷在哥哥身边,听得入了迷,连时间都忘了。那时王刚有个同学叫李晓光,父亲是唱《怀念战友》的著名歌唱家李世荣,王刚常从同学那借来唱片,在老式唱片机上播放,王静就跟着旋律学唱,天赋在这时渐渐显露 —— 一首七八分钟的大咏叹调,她听几遍就能完整唱下来,气息稳得不像个孩子。

1969 年,兄妹俩一起应征入伍,成为沈阳军区的文艺兵,这事在当时的长春引起不小的轰动,邻里都说 “王家俩孩子比考上北大清华还厉害”。后来王静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在歌剧领域崭露头角,两次举办独唱音乐会,主持人都是王刚;2007 年第二次音乐会时,王刚还特意作为助演,跟妹妹合唱《我为祖国献石油》,舞台上两人眼神交汇的默契,满是多年的情谊。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王刚为妹妹 “出头” 的往事。王静刚进总政歌舞团时,有位同事总故意刁难她,排练时故意记错走位挡她镜头,分配服装时给她挑不合身的款式。王静委屈得忍不住跟哥哥诉苦,王刚一听就急了,第二天直接冲到歌舞团。当时王静正和同事排演《刘胡兰》,刚下舞台,就看见王刚站在剧场大门口,脸涨得通红,对着陆续出来的演员大声喊:“以后谁再欺负王静,我绝饶不了他!”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没人认识这个胖乎乎的男人,直到王静慌慌张张跑过去拉他,大家才知道是她哥哥。王刚还想再说,王静赶紧把他拽出大门,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哥,你这样让我以后怎么跟同事相处啊?” 王刚看着妹妹泛红的眼眶,才意识到自己的莽撞,后来在自传《我本顽痴》里,他还特意写了这件事,字里行间满是愧疚。

二、舞台荣光:用歌声铸就的 “常青树”

王静的歌剧生涯,藏着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从《刘胡兰》里坚贞不屈的革命少女,到《屈原》里温婉坚韧的婵娟,再到《红灯笼》里鲜活的民间女子,每个角色她都反复打磨 —— 为了演好刘胡兰,她特意去山西文水体验生活,跟着当地老乡学纺线、干农活,感受角色的精神;唱《屈原》中的咏叹调时,她每天清晨五点就去河边练声,对着河水调整气息,直到每个音符都饱含情感。

1998 年,《屈原》巡演到北京,首场演出结束后,评委们一致认为她的 “婵娟” 形神兼备,将角色的温柔与风骨演绎得淋漓尽致,最终将 “梅花奖” 颁给了她。领奖台上,王静握着奖杯说:“这份荣誉,是给角色的,也是给所有支持歌剧的人。”

即便到了 68 岁,她对舞台的敬畏丝毫未减。2025 年国庆山西演出前,她提前三天抵达当地,每天在酒店房间练声两小时,还特意去剧场走台,熟悉舞台的大小、音响的效果,连麦克风的高度都反复调整。演出当天,她穿着一身宝蓝色长裙,站在聚光灯下,一开口,声音依旧清亮饱满,观众席上的老人跟着哼唱,年轻人举着手机记录,落幕时,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她弯腰鞠躬三次,才缓缓走下舞台。

三、晚年烦恼:儿子未婚的牵挂与对哥哥的羡慕

事业之外,王静的人生有着不为人知的坎坷。她曾与 “棋圣” 聂卫平有过一段婚姻,两人育有一子聂云青,1999 年离婚后,她独自抚养儿子长大。这些年,她从不在儿子面前说聂卫平的不好,反而鼓励儿子多和父亲来往,聂云青后来去聂卫平的棋院学围棋,她还特意叮嘱儿子 “要尊重爸爸,好好学”。

可让她操心的是,2025 年已经 34 岁的聂云青,至今未婚。聂云青高中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学的是企业管理,2015 年回国后在聂卫平的棋院做管理工作,性格沉稳,长相也清秀,可婚事却一直没着落。王静曾托熟人给儿子介绍对象,对方姑娘一听他家是 “歌唱家妈妈、棋圣爸爸、主持人舅舅”,都犹豫着不敢接触,觉得 “名人家庭不好相处”;聂云青自己也谈过几次恋爱,可都没走到结婚这一步。

看着儿子迟迟不成家,王静心里的牵挂越来越重。她退休金不低,在北京有宽敞的房子,身体也硬朗,一年还有不少演出邀约,晚年生活本可无忧无虑,可一提起儿子的婚事,她的语气就会沉下来:“我这年纪,啥也不图了,就想看着他有个家,有人照顾。”

这份烦恼,让她时常羡慕哥哥王刚的圆满。王刚经历过几次婚姻,2006 年与解放军艺术学院大提琴副教授郑艳东再婚,2008 年 60 岁时还迎来了一个儿子;女儿王婷婷嫁给英国人彼得后,带着两个孩子回北京定居,家与王刚家仅一墙之隔,逢年过节全家团聚,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王刚常跟王静分享家里的趣事,说小儿子会拉小提琴了,说外孙又考了好成绩,王静听着,脸上笑着,心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2025 年深秋,王静在一次演出后接受采访,被问到晚年愿望,她想了想说:“希望我的歌剧能被更多人喜欢,也希望云青能早点找到自己的幸福。” 说话时,她望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眼神里满是母亲对孩子的期盼,那模样,与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歌唱家不同,只是一位普通的、牵挂儿子的母亲。

来源:抚快讯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