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先说化学药里的菊酯类。像溴氰菊酯、功夫 ,这药厉害着呢,喷完半小时,菜青虫基本上就翻肚皮了。但它也有个大问题,对蜜蜂、鱼、蚕都有很大伤害。要是您家菜地在花期附近,或者挨着鱼塘、桑树,可千万别用啊,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种菜的时候,最烦菜青虫来捣乱啦!叶子被啃得千疮百孔,看着就让人心疼。今天咱就来唠唠,对付菜青虫,用啥药效果好。
咱先说化学药里的菊酯类。像溴氰菊酯、功夫 ,这药厉害着呢,喷完半小时,菜青虫基本上就翻肚皮了。但它也有个大问题,对蜜蜂、鱼、蚕都有很大伤害。要是您家菜地在花期附近,或者挨着鱼塘、桑树,可千万别用啊,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再说说有机磷里的毒死蜱,这可是个老牌子,价格实惠量又足。不过它味道特别大,喷完后那股味儿能让人三天都不想进菜园子。辛硫磷呢,见光就分解,适合傍晚灌根用,对藏在地底下的那些虫子能精准打击。
酰胺类的氯虫苯甲酰胺,最近这几年可是成了菜农们的新宠儿。它毒性低,还有内吸性,哪怕叶子背面没喷到药,也能把虫子毒死,而且药效可以维持十天左右呢。不过也别一直用,老用的话,虫子会产生抗药性,到时候就不管用了。虫螨腈和茚虫威可以当成备用。要是发现抗药性变强了,就靠它们上场,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生物药也不容小觑。别觉得它慢,其实手段很“狡猾”。比如说苏云金杆菌Bt,专门欺骗菜青虫的肠子,虫子吃了就不再吃东西,过上三天就饿死啦。关键是,它对瓢虫、草蛉这些益虫一点伤害都没有。还有核型多角体病毒,这就更绝啦,只要有一只虫子感染,就能在全田传播病毒,就像丧尸片里的情节一样。植物源的印楝素、苦参碱也不错,喷了之后,虫子就不爱吃叶子了,很适合在苗期用来预防,就当给蔬菜吃“保健品”了。
而且现在还有不少新花样。经过基因改良的Bt菌株,杀虫范围可比老版本宽了一倍呢,就算是有抗性的虫子也扛不住。还有纳米农药,把药粒包裹成芝麻大小,往叶子上一粘,下雨都冲不走,打一次药能顶以前三次的效果。用无人机撒药那就更厉害啦,两分钟就能搞定一亩地,还能省三成的药,邻居也不用担心药飘到自家地里来骂人了。
不过啊,老办法咱也不能忘。早上露水还没干的时候,戴上手套去叶子背面捏虫卵,比喷药精准多了。再弄个30目以上的防虫网,成虫就飞不进来了。搭网之前,可别忘了把地里的蛹都清理干净哦。轮作也是个好办法,上一茬种葱蒜,下一茬种白菜,让虫子找不到“家”。
要是真到了非打药不可的时候,记住三句话:轮换用药、减少用药量、选对天气喷药。轮换用药可以避免虫子产生抗药性,减少用药量能降低农药残留,选天气嘛,避开高温强光天气,药效才能更好发挥。
下面再给大家详细讲讲各种常见药的使用要点。生物杀虫剂有阿维菌素乳油、苏云金杆菌液(Bt可湿性粉剂)、青虫菌、1%苦参碱等,这些药源自让害虫生病的微生物,对农产品安全,对环境也友好。用的时候按照商品包装说明稀释后喷雾就行。但要注意,不能和碱性农药、杀菌剂混用;喷药也要躲开高温强光照天气。
化学杀虫剂常见的有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辛·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5%氟虫腈、2.5%多杀菌素等。这些药灭虫速度快、效率高,用药后残留低,相对安全些。使用时同样按照商品包装说明稀释后喷雾。不过得提醒一句,它们对蜜蜂、鱼等有毒害作用,储存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不能和碱性农药混用;喷药要避开高温强光天气;而且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别自己增加用药量。
新的杀虫剂像灭幼脲3号、氟虫脲、氟苯脲、除虫脲、杀铃脲等,在土壤、水体里都容易降解,农药残留少,对环境几乎没污染。但这类药剂对鱼虾有微毒、对蜜蜂无毒,对家蚕可是剧毒,喷药的时候千万别靠近蚕养殖区和桑树。
要是菜青虫的量不多,咱们就人工捕捉。要是到幼虫盛发期,就可以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者90%敌百虫1000倍液,每隔一周喷一次,连续喷2 - 3次。特别要注意,喷完化学农药后7天内,可别采摘蔬菜吃。有经验的人在洗菜的时候会加少量小苏打浸泡,能大大降低农药残留。
家人们,关于防治菜青虫的药我都给大家讲到这儿啦。你们在对付菜青虫的时候,都用过啥药?效果咋样?快来评论区分享分享,咱们一起交流交流,让种菜少点烦恼,多点收获!
总结:介绍防治菜青虫的各类药物特点、使用要点等 ,邀交流用药经验 。
来源:豆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