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牌照、监管及道德下限:比亚迪问界特斯拉和米系商业伦理思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8 01:05 1

摘要:埃隆·马斯克凭借特斯拉,成为了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以及产业标杆。2023年,特斯拉凭借Model Y、Model 3、Model X等多款车型,在中美欧等主要市场“通吃”,实现了销量的大幅增长。这一年,其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市值更是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彰显出强

基于牌照、监管及道德下限:比亚迪、问界、特斯拉和小米汽车的商业伦理思辨

在科技革命如汹涌浪潮般重塑人类交通文明的进程中,商业成功与道德责任的平衡,始终如同一把高悬在汽车创新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警示着他们。

埃隆·马斯克凭借特斯拉,成为了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以及产业标杆。2023年,特斯拉凭借Model Y、Model 3、Model X等多款车型,在中美欧等主要市场“通吃”,实现了销量的大幅增长。这一年,其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市值更是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彰显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而比亚迪凭借在电动汽车全产业链上的深厚优势,在2023年成功超越特斯拉,成为电动汽车销量冠军以及行业的新标杆。这一场场激烈的商业较量,绝非仅仅关乎市场份额的争夺与利润的获取,更是在牌照、监管以及道德下限的严格框架下,引发了诸多深刻的商业伦理思辨。

销量与安全: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对比之惑

比亚迪的王传福在汽车安全性能及事故率控制方面堪称行业标杆。比亚迪构建了一套极为完善的安全技术体系,从车身结构设计的精妙布局,到电池安全防护的层层保障,全方位、无死角地守护着用户的行车安全。

相比之下,特斯拉CEO马斯克虽带领特斯拉取得了辉煌的销量成绩,但在安全性能方面却饱受争议。特斯拉车型曾多次出现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事故,这些事故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引发了公众对其安全性的深深担忧。

令人费解的是,性价比更高、安全性能更优的比亚迪,在中高端市场却难以与特斯拉抗衡。这看似是一个矛盾的现象,实则深刻反映了市场认知与品牌影响力的复杂关系。

特斯拉凭借其先发优势,以及科技感十足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成功树立了高端、创新的形象,吸引了大量追求科技潮流的消费者。而比亚迪虽然在技术和安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问界崛起:安全与智能的新标杆

2021年3月和8月,余承东与张兴海携手,向用户规模交付了AITO问界M5、问界M7。截至2025年9月底,鸿蒙智行累计交付量突破95万辆。鸿蒙智行凭借其在安全性、智能化以及产品力方面的卓越表现,成为了超越奔驰、宝马、奥迪及特斯拉的行业新标杆。

张兴海将安全视为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基石,提出了“非安全不智能、非安全不电动、非安全不豪华”的先进理念。赛力斯基于190多项用车场景需求,精心构建了覆盖“生命保护、车身防护、健康呵护、隐私守护”四大维度的智能安全技术体系。例如,问界辅助驾驶里程已近38亿公里,成功避免了超200万次可能发生的碰撞,问界M9更是成为中保研安全测试首个“超4G”车型。这些详实的数据充分证明了问界在安全领域的卓越表现。

在智能化方面,鸿蒙智行搭载了华为ADS智能驾驶系统,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出行体验。与搭载FSD的特斯拉相比,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鸿蒙智行问界在智能驾驶性能上完胜。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华为在智能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树立了全新的标杆。

小米入局:抄袭争议与营销困局,安全及车祸事故频发

雷军携小米汽车强势入局新能源赛道,小米SU7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上市,小米YU7于2025年6月26日也闪亮登场。然而,小米汽车却因涉嫌抄袭,被冠以“保时米”“法拉米”(据说小米第三款车型将上市法拉利米Purosangue)的绰号,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批评者认为,小米“抄袭”国外经典车型的设计,破坏了中国来之不易的工业原创及创新环境。尽管在法律法规允许且没有专利合规性障碍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花几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的价格买到比肩保时捷、法拉利外观漂亮的性能车,但这种行为仍然违背了创新的精神,有违背知识产权保护原则的嫌疑。

小米YU7三分钟大定20万辆,一小时大定28.98万辆,如此惊人的数据也引发了国家监管部门能否有效监管以及数据是否造假的质疑。由于目前监管部门难以判定数据是否造假,小米似乎在营销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这种利用监管缺失进行营销的行为,无疑违背了商业道德。

小米汽车几乎没有核心技术,主要依靠中国完善的供应链系统进行汽车的定义及设计,以组装为主实现车辆畅销。与智界R7/S7相比,S7销量相当于SU7的零头。小米汽车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方面明显存在不足,但销量却碾压智界双七,这实在违背常理。

更令人担忧的是,小米汽车为了追求性价比和外观漂亮,在底盘调校、刹车系统及AEB技术、电池封装技术等看不见的地方进行减配,而又配上1300匹大马力。这起码部分违背了科学和物理规律,给消费者的行车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北京市发改委在批准其上市时,牌照发放、是否存在监管失职渎职嫌疑,也值得深入探讨。

汽车行业领袖观点:安全、生态与全球化

张兴海(赛力斯):安全是最大的豪华

张兴海坚守“非安全不智能、非安全不电动、非安全不豪华”的理念,他认为智能化催生的主动安全就像一位“隐形卫士”,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汽车的安全难题。赛力斯构建的智能安全技术体系,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保障。问界车型在安全测试中的优异表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理念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雷军(小米):共建生态与维护行业秩序,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乱象

雷军从行业生态和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小米汽车的生态战略。小米汽车的发布完成了“人车家全生态”的闭环,通过连接近10亿台智能终端,生态价值正逐步显现。然而,小米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雷军呼吁全行业将精力集中到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上,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乱象,以营造积极向上的产业环境。这一呼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要真正实现良性竞争并非易事。而网友质疑,大量造谣、诋毁鸿蒙智行的汽车、数码大中V又大多与小米公司关联。

王传福(比亚迪):技术领先与全球化发展

王传福在2025年3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清晰地阐述了关于技术窗口期和全球化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产品和产业链方面领先全球大约3至5年,应把握这一宝贵的窗口期。这一判断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

王传福强调持续创新的重要性,指出智能化的下半场变革更快,大约需要2至3年,行业应从关注渗透率转向用“高阶智驾”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球化方面,他主张通过“出海又出产”的模式,在优势互补和开放合作中,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比亚迪在全球化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新能源汽车产品畅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树立了榜样。

道德危机与产业转型矛盾

世界首富马斯克和中国前首富两位科技领袖或代表人物在造车领域的道德危机,揭示出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的深层矛盾。特斯拉在追求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忽视了安全性能和消费者权益,引发了诸多道德争议。小米汽车在入局新能源赛道时,采用抄袭和减配等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突破,但也违背了商业道德和科学规律。

雷军说小米双七至今交付量突破40万辆,小米汽车在创造新势力最快交付量的同时,其安全性能也遭到主流官媒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第一财经等的质疑及质问。大量汽车大佬、业内人士、网友也对小米及雷军提出质疑、质问和调侃。这充分反映出公众对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关注。

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要追求商业成功,更要承担起道德责任。牌照的发放和监管的执行应该更加严格,确保企业符合安全、环保、创新等标准。同时,企业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技术创新和道德责任相结合,推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科技巨擘造车的浪潮中,比亚迪、问界、特斯拉和小米汽车各自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在牌照、监管及道德下限的严格框架下,企业需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平衡商业成功与道德责任,以实现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人类交通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