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7日,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圆满收官。自5月18日启幕以来,本届“北京博物馆季”以“文脉传承·创新融合”为主题,联动全市百余家博物馆和文化机构,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历时五个月,充分发挥了北京在文化资源、场馆和传播上的优势,形成了持续性的系统化布局。
10月17日,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圆满收官。自5月18日启幕以来,本届“北京博物馆季”以“文脉传承·创新融合”为主题,联动全市百余家博物馆和文化机构,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历时五个月,充分发挥了北京在文化资源、场馆和传播上的优势,形成了持续性的系统化布局。
主题接力,文化亮点不断
从五月到九月,“北京博物馆季”以主题月形式层层递进,串联展览展示、科技创新、文创设计、研学教育等多个方向,呈现了全景式的文化体验。
五月“展览月”,以百余场精品展览为“北京博物馆季”拉开序幕;六月“科技月”聚焦文博与科技融合,搭建了文博与科技双向融合的创新平台;七月“文创月”推动文创设计与消费融合,让文化延伸至公众日常生活;八月“研学月”面向青少年推出了丰富的研学课程及“文博护照”等互动周边,充分调动了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九月“教育月”深化馆校协作,让博物馆成为了市民的精神课堂。五个主题环环相扣,从文化传播到公众体验,充分展示了北京博物馆体系的开放性与创新力。据统计,首届“北京博物馆季”活动期间共呈现300余场展览,已然成为了全民参与、全城共赏的现象级文化活动。
精品呈现,资源共享惠民
在一系列主题活动中,多个亮点项目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文博“破圈”的鲜活案例。如“智探文博·企业行”“创享科技·文博行”促进了文博机构与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让高新科技为文化传播注入活力;“文化中国行·博物馆看不停”系列直播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全国观众“云端逛展”,扩大了首都文博的影响力;文创月举办的蓝色港湾、侨福芳草地文创市集,激活了消费空间,推动了“文化消费”的新业态;研学月推出的“文博护照”和多条研学路线,带动青少年深入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文化魅力。这些兼具艺术性与参与度的创新项目,使首届“北京博物馆季”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公众的纽带。
收官仪式上,推选出了“2025北京博物馆季热度展览”“2025北京博物馆季畅销文创”“2025北京博物馆季特色研学”等多类奖项。其中,首都博物馆与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共同推出的馆校融合课程实验项目:博物馆第一课《北京城的前世今生》;北京师范大学馆校协同10个馆校融合团组带来的馆校融合指导丛书项目等荣膺“2025北京博物馆季优秀项目”。这些来自教育月的优秀项目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学习形式,也展现了首都各博物馆在教育创新与馆校合作上的实践成果。荣誉背后,是全市文博力量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的努力,折射出了首都文化事业的活力与时代担当。
2025北京博物馆季热度展览获颁证书仪式
2025北京博物馆季畅销文创获颁证书仪式
2025北京博物馆季特色研学获颁证书仪式
2025北京博物馆季优秀馆校融合项目证书获颁仪式
首届“北京博物馆季”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首都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也为全国公共文化活动提供了借鉴经验。以博物馆为核心,实现文化、科技、教育、旅游、消费等领域的有机联动,让文化资源更高效服务社会。它让文物“活”了起来,让文化“热”了起来,充分提升了公众文化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北京将持续推动博物馆季品牌化、常态化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拓展文化传播边界,让更多人因博物馆感悟历史、启迪未来,北京博物馆之城的文化活力将在新的征程中持续焕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坚实力量。
来源:运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