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斥资25亿美元,打造“新丝绸之路”空中枢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7 22:57 1

摘要: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双内陆国”乌兹别克斯坦,正以一系列雄心勃勃的举措,试图打破地理的桎梏,将自身打造为连接东西方的现代化空中走廊。一场以机场基础设施升级为核心的“航空革命”正在该国全面展开。

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双内陆国”乌兹别克斯坦,正以一系列雄心勃勃的举措,试图打破地理的桎梏,将自身打造为连接东西方的现代化空中走廊。一场以机场基础设施升级为核心的“航空革命”正在该国全面展开。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6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亲临奠基仪式,宣告了耗资高达25亿美元的新塔什干国际机场正式破土动工。这一里程碑式的项目,不仅是该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体基建投资之一,更寄托了其成为区域性航空枢纽的梦想。

该项目由一个实力雄厚的国际财团负责承建,成员包括沙特阿拉伯的Vision Invest、日本的双日株式会社(Sojitz Corporation)以及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公社。强强联合的背后,是全球资本对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潜力的认可。

根据规划,新机场将拥有14座廊桥,每小时可处理多达30架次的起降,设计年客运吞吐能力将跃升至2000万人次,货运处理能力则达到12.9万吨。更具前瞻性的是,新机场将无缝接入多条国家级主干高速公路与铁路网,形成一个集航空、公路、铁路于一体的多式联运交通枢纽。此外,该机场将秉持最新的高效与可持续设计理念,未来有望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运行,成为中亚地区绿色机场的典范。

如此巨大的投入背后,是乌兹别克斯坦自2018年以来航空与旅游业自由化改革所释放的巨大红利。数据显示,改革启动后,该国新增了15家本土航空公司,商业机队规模突破百架大关。与此同时,来自中东、印度和东亚的众多外国航司,特别是低成本航空公司,也纷纷涌入这片新兴市场。

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最为直观。外国入境游客数量从改革前的每年约三百万,激增至2024年的近1000万人次,并预计在2030年前达到1500万。然而,巨大的成功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作为国家主要门户的现塔什干国际机场(TAS)设计容量仅为1100万人次,已接近饱和,且因地处建成区中心,扩建空间极为有限,已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瓶颈。

在此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决心充分利用其地处欧亚大陆中心的独特地理优势,从一个旅游目的地国家,向连接各大洲的客运与货运中转中心转型,这正是其“新丝绸之路”战略在空中的具体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早些时候,该国已完成对首都另一座机场——塔什干东机场(UTTP)的改扩建。该机场建立在前苏联飞机制造厂的旧址上,目前主要服务于公务机和货运业务,未来或将为规划中的塔什干东部新城提供配套服务。

乌兹别克斯坦的航空蓝图并非仅限于首都。就在新塔什干机场动工的前一天(10月15日),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公社与乌方签署协议,将以公私合营(PPP)模式,对西南重镇乌尔根奇的国际机场(UGC)进行现代化改造、扩建和运营。

根据这份为期19年的特许经营协议,韩方将负责新建客运和货运航站楼,并全面接管机场的运营及地勤服务。乌尔根奇是通往古代丝绸之路名城——希瓦的门户,近年来已成为国际游客的热门目的地。2024年,该机场客流量约为60万人次,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升温,其增长潜力巨大。

从首都新枢纽的联合承建,到地方枢纽的全权运营,韩国资本与管理经验的深度介入,显示出乌兹别克斯坦在推动基础设施现代化过程中,积极拥抱国际合作的开放姿态。

总而言之,从首都的宏伟规划到地方的精准布局,乌兹别克斯坦正通过一场全方位的机场升级行动,为其经济腾飞插上翅膀。这不仅将彻底改变其国内外的交通连接性,更是在地缘经济格局中落下的一枚重要棋子,意图在未来欧亚大陆的“枢纽之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来源:航空之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