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女士的女儿走了,年仅十几岁的生命戛然而止。八个月前,医生告诉她,孩子最多还能活一年半。绝望之下,她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家号称能“彻底清除肿瘤”的医疗机构,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前往求医。然而,仅仅治疗12天后,女儿病情急剧恶化,最终不幸离世。
马女士的女儿走了,年仅十几岁的生命戛然而止。八个月前,医生告诉她,孩子最多还能活一年半。绝望之下,她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家号称能“彻底清除肿瘤”的医疗机构,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前往求医。然而,仅仅治疗12天后,女儿病情急剧恶化,最终不幸离世。
这家名为“郑州医养康医院”的机构,在短视频平台上大肆宣传自己是“胶质瘤克星”,声称无需手术、不用药物就能根除肿瘤。然而,现实却给了马女士沉重一击——女儿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在短短十几天内迅速恶化。更令人愤怒的是,当她悲痛地告知机构女儿去世的消息时,对方竟直接拉黑了她的联系方式。
调查发现,这家机构根本不具备治疗肿瘤的资质。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肿瘤科诊疗项目赫然缺失。也就是说,他们连最基本的医疗条件都不具备,却敢在网络上公开宣称能“根治”恶性脑瘤。
专业医生指出,马女士女儿所患的是高级别胶质瘤,平均生存期本就有限。而涉事机构所谓的“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治愈”,完全违背医学常识。他们利用患者家属的绝望心理,编织了一个看似美好的谎言,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问题不仅出在这家机构身上。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短视频平台本应对医疗广告进行严格审核。《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广告发布前必须经过审查,且不得含有治愈率、功效保证等虚假宣传内容。然而,这家机构的广告却能在平台上畅通无阻,甚至吸引了不少像马女士这样的受害者。
更讽刺的是,涉事机构的公开资料显示,其经营范围仅包括医疗美容、药品零售等,压根没有肿瘤治疗这一项。平台若稍加核实,就能发现其中的猫腻。但显然,审核机制在这里形同虚设。
类似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不少医疗机构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夸大疗效的广告,误导患者。有些甚至不具备相应资质,却敢承诺“包治百病”。这些行为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可能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监管部门虽已出台《医疗广告认定指南》,明确医疗广告的边界,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监管盲区。一些机构钻空子,利用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肆无忌惮地进行虚假宣传。
马女士的经历令人痛心,但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何这样的骗局能一再上演?为何患者在绝望时,仍会被虚假广告蒙蔽?
医疗关乎生命,容不得半点虚假。唯有加强监管、压实平台责任,才能避免更多家庭陷入类似的悲剧。
来源:孕妈育儿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