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区多措并举保障粮食稳产增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22:22 1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牢手中的饭碗,离不开坚实的耕地基础、持续的科技赋能和有力的政策保障。近年来,高要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着力点,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粮食生产领域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

近日,记者走在高要区广袤的田野上,只见连片水稻长势喜人,收割机整装待发,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牢手中的饭碗,离不开坚实的耕地基础、持续的科技赋能和有力的政策保障。近年来,高要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着力点,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粮食生产领域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夯实粮食安全“耕”基

对于粮食生产而言,面积是产量的前提。2025年,肇庆市向高要区下达任务,要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6.673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4.209万吨。面对这一硬指标,高要区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

“我们层层分解任务,压实镇村责任,强化农资保障和技术服务,确保种足种满、不误农时。”高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高要区已落实春种粮食播种面积26.27万亩,超额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

耕地红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命线,高要区在耕地保护与补充上持续发力。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高要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我们全力推进耕地流出整改及补充耕地工作,实现耕地流入3761亩,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这一举措不仅为当年的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更为2025年乃至今后的发展预留了宝贵空间。整治撂荒地,是唤醒“沉睡”耕地资源的另一重要抓手。今年,高要区推出撂荒耕地整治行动方案,组建3个督查组,分片区进行随机抽查督查,强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截至目前,该区15亩以上可复耕撂荒耕地及具备复耕复种条件的撂荒耕地已全部完成整治。

激活粮食增产动力源

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如何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是高要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今年7月,省、市农业专家前往高要区新桥镇珠江村水稻合理密植提单产核心示范区、白诸镇稳裕村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攻坚行动项目千亩示范片等地,开展测产验收。经田间实收测产,示范区(片)早稻平均亩产553.6公斤,较全区水稻平均亩产水平提高25.5%,成为高要区水稻高产栽培示范样板。这些项目选用良种、集中育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并采用“一喷多促”等增产提质技术措施,创新应用竹醋液助力水稻提质增产等,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有效结合,促进了单产水平的提升。

病虫害防控是粮食生产的关键一环。高要区秉持“防重于治”的理念,将监测预警的关口前移。“农技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墒情、病虫情,及时发布田管措施和病虫情报,指导农户科学防治。”高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区在关键期开展“三虫两病”统防统治及“一喷多促”服务7.95万亩次,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保障了“虫口夺粮”的成效。

织密粮食安全保障网

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之计。高要区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4年,高要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建设任务为2.02万亩,计划总投资6060万元,目前已完成市级竣工验收。“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让“望天田”变成了丰收田。

耕地保护,制度先行。高要区自然资源部门着力加强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印发实施一系列文件,为扎实推进土地卫片执法发现的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拆除复耕整治工作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引。

田长制的全面推行与有效运行。“我们健全完善田长制工作体系,全面构建区、镇、村和村小组‘3+1’田长制组织架构,共设置田长1541人。”市自然资源局高要分局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股负责人介绍。目前,高要已完成327个行政村(社区)的耕地保护网格划分工作,共划分1028个网格,实现耕地保护责任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区里不仅给我们做了培训,还发了这张清晰的巡田图,哪里是耕地,边界在哪里,一目了然。发现问题通过手机APP就能及时上报,非常方便。”一位村级田长向记者展示他手中的巡田“一张图”。据悉,高要区自然资源部门已到17个镇(街道)召开田长制技术培训会议,共下发1683张巡田“一张图”,将耕地保护的“哨所”真正建在田间地头。

来源:知肇分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