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特别能战斗”精神一等优秀论文丨传承与创新:“特别能战斗”精神在盘江矿区的实践与新时代使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18:02 1

摘要:1925反帝大罢工至今100年,“特别能战斗”精神作为煤炭行业的精神旗帜经久不衰,始终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以贵州盘江为研究对象,分析盘江在 “三线”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在“四化”建设中的技术革新、在发生灾害救援时的英勇无畏,以及绿色转型中的创新实践。

文丨张贤

摘要

1925反帝大罢工至今100年,“特别能战斗”精神作为煤炭行业的精神旗帜经久不衰,始终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以贵州盘江为研究对象,分析盘江在 “三线”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在“四化”建设中的技术革新、在发生灾害救援时的英勇无畏,以及绿色转型中的创新实践。探讨“特别能战斗”精神在盘江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路径,并通过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举措,推动这一精神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贵州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路径参考。

关键词:盘江精神;特别能战斗;煤炭行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

一、引言

“特别能战斗”首次出现于1925 年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文章盛赞焦作、开滦煤矿等1925年反帝大罢工中工人阶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天生品质 ,这一论断高度凝练了中国煤炭产业工人的精神特质,成为煤炭行业精神谱系的源头。百年间,从早期的手工开采到智能化矿山,从单一煤炭生产到煤电一体化发展,“特别能战斗”精神始终是煤炭行业战胜艰难险阻、实现转型升级的精神旗帜。“特别能战斗”精神也逐渐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推动煤炭工业进步的核心动力。盘江矿区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其发展历程是这一精神的生动写照。本文通过分析盘江煤炭工作者的实践,系统阐释 “特别能战斗” 精神的历史演进与新时代价值。

二、历史淬炼:“特别能战斗” 精神在盘江生根与传承

2.1 “三线” 建设时期:艰苦创业铸就精神底色

20 世纪 60 年代,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指引和“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动员下,大批工矿企业、科研院所从一线迁往三线,数十万建设者从全国各地奔赴乌蒙山区,在崇山峻岭中开启了盘江煤矿的开发历程。1966 年,盘江矿区开工建设第一对大矿月亮田矿,标志着盘江煤炭工业的起步。建设初期,面临交通闭塞、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等重重困难,建设者们以 “头顶青天,脚踏荒原” 的豪迈气概,在陡峭山壁上开凿巷道,用帐篷、油毛毡搭建临时住所,以 “愚公移山”精神和“蚂蚁搬家” 的方式赢得了“夺煤保钢大会战”,陆续完成火烧铺、山脚树、月亮田、老屋基四矿,水泥厂、总机厂、盘西铁路支线建设任务。这种 “战天斗地、无私奉献” 的精神,成为盘江 “特别能战斗” 精神的源头活水。

2.2 技术攻坚阶段:创新突破的战斗品格

为了激励广大职工在技术革新、小改小革和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合理化建议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创新性的合理化建议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攻关。2005年以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小改小革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上千项次,创经济效益千万余元。其中2006年共开展“双增双节”活动20余项,创造节约价值465万余元,收到合理化建议598条,采纳506条,创造价值405万余元;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小改小革活动160余项,创造经济价值118万余元。[1]20世纪 90年代以来,盘江积极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改造,逐步实现从传统开采向现代矿业的转型。按照“优化设计、装备升级、系统配套”思路,注重装备的升级与换代,走“设备大型化、工艺简单化”路子,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合理集中生产,抓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挖掘生产潜力,扩大现有生产规模。2006年—2010年,对6对生产矿井和配套72个子项目进行技术改造,规划总投资364445万元,[1]矿井生产能力有显著提升,原煤产量逐年提高。2007年,原煤产量超过千万吨,煤炭生产跨入千万吨级企业,成为中国长江以南特大型煤炭工业企业。这种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的创新精神,成为盘江精神的重要内核。

2.3 灾害应对时刻:英勇无畏的担当精神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始终面临着瓦斯、渗水、顶板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截至2010年,盘江救护大队及各矿中队抢救大小事故出动约400余次,抢救遇险和搜寻遇难人员近千人,有着处理瓦斯爆炸、火灾、煤尘、水灾、顶板等事故丰富经验。在发生灾害时,盘江应急救援队伍与多部门协同作战,圆满完成各种抢险救灾、群众搜救等任务,展现了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的过硬作风,这种 “临危不惧、舍生忘死” 的担当精神,成为盘江精神的鲜明标识。

三、时代升华:盘江 “特别能战斗” 精神的新内涵与实践

3.1 安全生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盘江将 “特别能战斗” 精神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形成 “全员参与、全流程管控” 的安全文化。按照“齐抓共管”的要求,明确了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安全工作职责,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各部门做好业务保安,强化安全监督检查,按规定开展月度、季度、年度大检查,质量标准化等安全工作的同时,建立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形成了群防群治、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发挥了“群监井口接待站”“家属协管会”“青年安全监督岗”的作用,筑起了群众安全监督的防线;开展了安全讲演、安全展览、安全画廊、现身说法、事故剖析、警句警示等经常性的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长期不间断地开展“质量标准化”“百日安全生产”“安全月”“安全周”等安全活动,促进了安全生产的实现。全公司实行 “领导带班制”,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上率下效作用,严格按照带班制度,带头排查安全隐患,带头反“三违”。通过开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对一”培训等工作,保持安全生产低事故率。在安全投入方面,盘江每年提取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安全设备设施和安全技术改造项目,不断营造矿井安全生产环境。为充分体现风险同担、利益共享、重奖重罚、全员管理的原则,通过设置安全专项奖励、缴纳安全风险抵押等形式,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安全奋斗目标,这种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的理念,成为盘江精神的重要保障。

3.2 绿色发展:践行 “双碳” 目标的责任担当

盘江以 “特别能战斗” 精神引领绿色转型,探索 “煤炭清洁利用+新能源开发” 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煤炭清洁生产方面,盘江本着环境绿化一次性成型、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思路开展绿化工作,通过推行煤矸石井下填充、矸石山生态修复等技术,加大绿化投入,不断加强管理和维护,配备专职卫生、绿化队伍,截至2010年底,盘江矿区绿化、美化面积达到693473平方米,种植树木2800744株,投入绿化资金2710.06万元,[1]昔日的矸石山已变身生态公园,一改煤矿“黑脏乱差”刻板形象。在新能源领域,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并网装机容量突破 1000 兆瓦,采用“光伏+石漠化治理+乡村振兴”模式,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盘江普定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设计供电煤耗274.34克/千瓦时,同比同类型(同容量)的(超临界)机组每度电节约煤耗30克左右。该项目建成以后,预计年发电量约66亿度(千瓦时),产值约24.8亿元,创税1.5亿元左右。[2]这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成为盘江精神的时代注脚。

四、文化传承:新时代弘扬盘江精神的路径探索

4.1 文化铸魂:构建特色企业文化体系

盘江以“特别能战斗”精神为核心,打造企业文化。多年来长期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文明煤矿创建活动、文明住宅小区创建活动,大力挖掘身边好人好事,推进矿区文明进程;以编撰企业史志、举办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娱活动等方式,将精神内涵融入员工生活文化日常。2020年疫情以来,盘江负重前行,在生产经营等工作取得全面进步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关键时期为全省电煤保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彰显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厚度;为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地贡献积极力量,盘江共投入帮扶资金1474.87万元,帮扶项目实现产值5595.98万元,收益4142.58万元,带动农户7241户(其中贫困户291户)户均增收5638元,[3]彰显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力度。

4.2 人才强企: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盘江将“特别能战斗”精神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联合高职院校开展“定向委培”实现人才“订单式”培养,为人才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盘江能源技师学院结合矿井生产实际,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最新技能知识。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凉都工匠场及人才基地,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定期开展职称评定、劳动技能竞赛、“师带徒” 等活动,帮助干部队伍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着力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注重专业培训的精准度,在提高专业化能力上下功夫,涌现出彭天文等一批全国劳模和技术能手,形成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4.3 品牌塑造:提升行业影响力与社会美誉度

盘江以 “特别能战斗” 精神为品牌内核,在煤炭清洁生产方面,建设高标准的绿色矿山项目,从开采、洗选到运输全过程实现绿色环保作业,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样板。在电力领域,打造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展示盘江在电力输送、分配智能化管理方面的领先水平,为品牌树立 “贵州煤电领军者” 的形象定位。文化方面,通过挖掘“三线”文化,开发“三线”文化馆、盘江文化园,打造三线文化旅游示范点,展现三线建设到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历程;同时,利用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在主流报刊、杂志、企业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介绍盘江的发展成就、技术创新成果以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展示盘江的企业文化、职工风采以及特色。积极开展品牌故事营销,讲好“盘江故事”,挖掘盘江发展历程中的感人故事、创业故事以及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故事,通过企业内刊、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形式传播,引发社会公众情感共鸣,提升品牌美誉度。

五、结论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精神历久弥新。“特别能战斗精神”不仅是历史积淀,更是面向未来的不竭力量。新时代盘江将继续在“特别能战斗”精神引导下,进一步凝聚广大职工共识,通过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系列举措,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在智能化矿山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安全生产管理等领域再创佳绩,为贵州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提供 “盘江样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 “双碳” 目标的征程中积极贡献盘江力量。

参考文献

[1]盘江集团志.1965-2010/《盘江集团志》编纂委员会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9.8 ISBN 978-7-221-15361-6

[2]普定县人民政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盘江普定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施工火热助力煤电绿色转型升级[EB/OL].(2023-12-15)(2025-05-24)

[3]中国网.国企大担当:见证盘江煤电集团的社会责任[EB/OL].(20218-013) (2025-05-24)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