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赚钱国外花”这六个字,像狗皮膏药一样贴在谢兰脸上七年,撕都撕不掉。
“国内赚钱国外花”这六个字,像狗皮膏药一样贴在谢兰脸上七年,撕都撕不掉。
2023年12月,她的抖音定位突然跳回上海,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喊“欢迎香秀回家”,有人冷哼“又回来割韭菜”。
我没急着站队,只点进她最新一条视频——她坐在弄堂小馆吃腌笃鲜,筷子夹到一块咸肉,手抖了一下,那块肉掉回碗里。
镜头没剪,她就那么盯着肉,三秒。
三秒里,我看见了尴尬,也看见了真真实实的52岁。
当年《大宅门》播完,她红到出门买菜都得戴墨镜。
2012年,她40岁生娃,医生一句“高龄”吓得她连夜查美国月子中心,月子中心广告写着“空气好、奶粉好、不排队”,她心动了,老公师小红跟着心动,两口子把全部积蓄换成一张洛杉矶机票。
走那天,她发微博:只是想给孩子多一个选择。
网友翻译过来:国内钱捞够了,跑路。
后来我们看到的消息全是碎片:
师小红在美国拍一部没人看到的电影,片酬还不够付三个月房租;
谢兰推着婴儿车在超市买打折牛奶,被华人认出,合影里她眼角挤出笑;
疫情三年,她没抢到回国机票,微博停更,抖音停更,像断线风筝。
直到去年10月,上海某国产护肤品牌发布会,主持人喊“有请特邀嘉宾谢兰”,台下媒体一脸懵:怎么是她?
品牌方私下说,预算有限,她报价低,还有“国民丫头”滤镜,划算。
活动结束,网上骂声一片,品牌连夜把通稿里她的名字删掉,海报裁得只剩半张脸。
她没解释,只继续更新日常:
带儿子“蛋蛋”去外滩看灯光秀,孩子校服上绣着“上海某国际学校”;
去横店探班老同事,蹲在路边吃10块钱一份的蛋炒饭,被狗仔拍到,照片里她双下巴明显;
客串一部网络电影,三天戏份,片尾字幕连名字都没给,她还在朋友圈转发预告,配文“小小的一步”。
我算了一下,那部电影她拿到手的钱,大概不够在上海交一年国际学校的学费。
可她还是接了,因为不接就连这点水花都没有。
有人问她为什么不正面回应移民争议,她说:“我怕一开口,又被人截成十秒短视频,配上‘卖国’两个字。
”
这句话没上热搜,但被我记下了。
横店的熟人透露,她现在报价只有同年龄段演员的三分之一,还得自带保姆车。
剧组犹豫,她补一句:“我可以自己带饭,不添麻烦。
”
导演心软,给她一个老妈子角色,镜头扫过她背影,一秒。
她老公师小红也没闲着,把美国那摊进出口贸易搬回义乌,租了个小仓库,卖美式仿古相框,客户是曾经移民的老同学,如今反过来从中国进货。
两口子晚上在出租房算账单,美元换人民币,汇率跌一点,谢兰就叹气,师小红拍拍她肩膀:“至少孩子能讲上海话了。
”
我看着她抖音里那条掉肉的视频,忽然明白:
不是她想吃回头草,是草原本就长在她脚底下,她只不过绕了远路。
七年里,她没换护照,儿子却先学会了写“中国”两个方块字。
2024年,《老街往事》要上线,她演一个早年去海外打工回来的馄饨店老板娘,预告片里她对着镜头用上海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
弹幕飘过:这台词像她自己写的。
我没法替她洗白,也不想再骂。
只想把那句老话送给她——
人回来了,心能不能回来,得看下一碗腌笃鲜里,她还抖不抖筷子。
来源:冰淇淋一点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