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立志博BD看当下的进攻型逻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7 19:30 3

摘要:很多人说这两个月创新药板块的调整,和近两个月没有再出现首付款几亿美元的大额BD有关。嗯,这是现实情况。包括现在的MNC也都在观望,5亿美元的deal再出现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这个别说我们,那些正在到处递名片的BD们也不知道。

好公司不会缺BD的!

很多人说这两个月创新药板块的调整,和近两个月没有再出现首付款几亿美元的大额BD有关。嗯,这是现实情况。包括现在的MNC也都在观望,5亿美元的deal再出现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这个别说我们,那些正在到处递名片的BD们也不知道。

我们必须得接受这种情况,笔者前段时间提到了防御型逻辑:找那些已经产生巨额BD,并且临床数据读出稳健,资金面上机构抱团紧密的biotech。

但是笔者昨天看到了维立志博的BD,产生了另一个想法:研发平台进攻型逻辑!找那些有着技术上经过临床数据验证的不错的研发平台,典型的像乐普的ADC,这次维立志博的多抗。这些平台已经有了首发ADC管线的临床数据验证,那么它们之后临床一期以及之前的分子,我们大概率是不会给估值的。

这就是预期差所在,我们算估值的时候不会算那些临床早期的分子,因此这些管线一旦BD,就是所有人都没料到的预期差,自然大涨。

是,维立志博这次BD拿到台面上来说金额不算大,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最高3800万美元,但这换算成人民币来说也有2.7亿元,维立志博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1.32亿元,这些至少可以覆盖掉维立志博一年的研发费用。

另一个典型的进攻型逻辑例子是乐普,乐普的ADC平台已经在2024年一整年经历了数据验证,MRG004A这一靶向TF的ADC分子在2024年的ASCO会议上验证了其治疗胰腺癌的数据,结果非常不错。

2024年下半年,如果我们“下注”乐普生物,我们仅仅是下注它的管线吗?应该不是吧,还有它的研发平台。如果我们做中长线投资,我们投的肯定不止是管线,还有它的研发平台能够产生更加优质的分子,并且这个分子有着BD上的预期差。

乐普生物也确实不负众望,在今年1月份完成了MRG007的BD,获得了4700万美元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这个ADC分子BD的时候我们当时连靶点是什么都不知道,绝对的预期差。

在现在这个创新药普涨阶段已经过去,进入分化阶段的时期,我们必须直面一个事实,那些大BD的预期,例如信达的IBI363,华海的HB0025,它们都在炒BD,大量BD的估值被打入,这种情况下,兑现不及预期的风险是很高的。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选择转换策略,防御型逻辑就像笔者前面一些文章写到的,典型的是科伦博泰,映恩生物等,映恩生物的解禁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而本篇文章我们写到了进攻型逻辑。在当下,如果有笔者去选择进攻型逻辑的biotech去中长期投的话,笔者会选择和誉,它兼具进攻型逻辑和防御型逻辑:既有稳健的BD和临床数据读出进行验证,也有优质的平台诞生了一批管线分子2.0,例如PD-L1小分子抑制剂等,它们都处于可给可不给估值的阶段。

笔者觉得这样biotech基本面足够稳健,也有非常不错的预期差,是比较优质的biotech。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