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从党代会读懂中国共产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18:01 1

摘要:“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历经风雨洗礼,而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无疑是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关键节点与核心脉络。由张士义、王祖强、沈传宝三位权威党史研究专家携手主编,东方出版社精心推出的《从一大到二十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宛如一部鲜

《从一大到二十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张士义 王祖强 沈传宝 主编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历经风雨洗礼,而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无疑是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关键节点与核心脉络。由张士义、王祖强、沈传宝三位权威党史研究专家携手主编,东方出版社精心推出的《从一大到二十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宛如一部鲜活生动的党史教科书,全景式展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艰辛探索、重大抉择与奋进历程。

权威主创:

以深耕者的笔触,筑牢历史的可信度

一部党史著作的价值,首先源于其创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与深耕。本书三位主编,皆是长期扎根党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的学术积淀与研究视角,为这部作品奠定了信得过、读得透的基石。主编张士义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原主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党史、党建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另一位主编王祖强则为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在党史研究方面建树颇丰;第三位主编沈传宝作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中共党史研究》杂志主编,长期深耕党的历史与理论研究。三位党史研究专家携手,为本书的权威性与专业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内容架构:

以20次党代会为脉络,串联百年奋斗路

翻开本书,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清晰的脉络感。全书以一大到二十大为时间轴,将二十次党代会作为独立章节,串联成一部完整的百年党史。每一章都遵循“背景—决策—影响” 的逻辑,既讲清楚 “这次党代会开了什么”,更讲明白 “为什么开这次会”“这次会改变了什么”,让读者既能看到 “点” 上的细节,又能把握 “线” 上的脉络,更能理解 “面” 上的意义。

比如讲述一大时,书中没有停留在 13 位代表、2 天会议的简单描述,而是将镜头拉远:先铺垫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穿插讲述了毛泽东和蔡和森写信互勉、同心建党的故事;再通过参照多位参会代表的回忆和当时媒体的报道,细致再现了会议本身曲折的场景:大会原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召开,第六次会议期间因敌探闯入,闭幕会议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最后点出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的重大意义。

而在讲述二十大时,书中则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成就,又聚焦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宏伟蓝图,解读 “中国式现代化” 的五个特征,让读者理解:党的二十大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谋划,它回答了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 这一根本问题。

从一大的开天辟地到二十大的团结奋进,本书以二十次党代会为节点,串联起百年党史的主线。这条主线,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是党始终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在挫折中奋起、在探索中前行的奋斗精神。读一遍下来,百年党史的逻辑脉络,一下子就清晰了。

细节亮点:

以鲜活的史料为血肉,让历史更有温度

如果说权威的主创和清晰的架构是本书的骨架,那么丰富的细节、鲜活的史料便是本书的血肉。本书摒弃了宏大叙事的空洞,转而用小切口展现大历史——他们依托大量会议记录、代表回忆、当时的新闻报道、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等,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过去式,而是能被读者触摸、感知的进行时。

在讲述一大转移南湖的细节时,书中展现了令人惊叹的考据功夫。长期以来,关于一大闭幕日期存在“7月30日” “7 月 31 日”“8 月 1 日”“8 月 2 日” “8月5日”多种说法,史料记载的模糊给历史研究带来了挑战。为了厘清这一细节,作者团队查阅了大量一手资料:先是对比了包惠僧、董必武等代表的回忆 ,接着又调取1921 年 7—8 月的沪杭铁路行车时刻表;然后还参考了当时《申报》等媒体的社会新闻——1921 年 8 月 1 日嘉兴地区有台风过境的报道,由此进一步佐证闭幕日期不可能是 8 月 1 日。这种以史料为依托层层考据的严谨态度,让读者不仅读懂了历史事件,更感受到了党史研究的科学性。

在描写六大的特殊历程时,书中则用生动的细节叙事让历史跃然纸上。1928 年,由于国内革命形势严峻,党的六大被迫在苏联莫斯科召开——这是党的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书中特别收录了代表们奔赴莫斯科的惊险经历,如周恩来和邓颖超从上海出发,经哈尔滨转道苏联,一路上既要躲避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又要应对日本警察的盘查。叙事的字里行间满是革命者的无畏与温情,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革命不是浪漫的口号,而是生与死的考验。

以史为鉴,向新而行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发展的坐标。读懂了这二十次党代会,就读懂了中国共产党,读懂了中国。当我们翻开《从一大到二十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读到的不仅是过去的故事,更是未来的方向。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没有将历史与现实割裂,而是通过对历次党代会的解读,让读者在历史中寻找当下的答案,在过往的奋斗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这部作品用权威的史料、生动的细节、深刻的思考,让我们读懂了党的百年奋斗史。那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史,一部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奋斗史,一部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探索史。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这部书就像一面历史之镜——它映照出党走过的路,提醒我们不忘初心;它记录下党遇到的挫折,告诉我们居安思危;它展现了党取得的成就,激励我们继续前进。无论是党史研究者、党员干部,还是青年学生、普通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养分,从而更坚定地走好当下的路,更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

来源:东方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