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老张坚持控糖8年,却查出肾衰!医生一看:早该提醒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18:13 2

摘要:66岁的老张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每天数着米粒过日子一般地控糖,坚持了整整8年,最终却换来了“肾衰竭”四个字。他疑惑、焦急,甚至有些愤怒:糖都控得这么严了,怎么还是没逃过?医生看了他的检查单,只叹了一句:“早该告诉他这个问题!”

66岁的老张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每天数着米粒过日子一般地控糖,坚持了整整8年,最终却换来了“肾衰竭”四个字。他疑惑、焦急,甚至有些愤怒:糖都控得这么严了,怎么还是没逃过?医生看了他的检查单,只叹了一句:“早该告诉他这个问题!”

老张是个退休教师,自从被诊断出2型糖尿病后,便把控糖当作了人生头等大事。主食减半、甜食不沾、定时服药、规律运动,几乎是糖尿病管理的“模范生”。

但他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糖尿病的“魔爪”不止伸向血糖这么简单,它还会悄无声息地危害身体的多个器官,尤其是肾脏。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数据显示,中国约有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这个过程往往缓慢又隐匿,就像温水煮青蛙,等到察觉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的时机。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工厂”,负责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而高血糖状态会让肾小球长期处于高压工作中,微血管壁被破坏,蛋白质开始漏出,慢慢发展为蛋白尿,最终走向肾功能衰竭。整个过程可能长达数年,但早期几乎毫无症状。

这也是老张最大的误区。他每年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合格,便以为自己“控得好”。但他忽略了另一个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这是发现早期肾损伤的“金标准”。如果能在最初的微量蛋白尿阶段就发现,采取干预措施,肾功能是有机会挽回的。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糖友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在“控糖”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却始终没回头看看:肾,还好吗?医生指出,糖尿病管理的“标准三件套”不应只有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运动,还应包含肾功能的定期评估,包括尿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等。

糖尿病肾病早期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即便出现了轻度水肿、尿泡沫增多、乏力等表现,也常被误认为是“老毛病”、“小问题”。等到尿毒症阶段,才如梦初醒,但治疗选择已经非常有限。

老张的经历并不孤单。在临床中,类似的病例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控糖严格”的患者,往往对血糖过于关注,却忽略了其他关键指标。这是糖尿病管理中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盲区”之一。

肾衰竭并非一夜之间到来,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高血糖、血压波动、血脂异常、吸烟、滥用止痛药,甚至一些中药成分,都可能加速肾脏损伤。老张在控糖的同时,忽视了血压管理,也从未进行过系统的肾功能筛查,这才一步步走向不可逆的结局。

在这一点上,中医有着值得借鉴的理念。中医将肾视为“先天之本”,强调“养肾”贯穿于人生各阶段。虽然与西医的结构功能划分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核心:肾脏的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若只顾一头,必将失衡。

国家卫健委早在多年前就提出: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结合血肌酐和GFR判断肾功能状况。但现实中,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把体检当走流程,把报告放抽屉,从不追查异常指标背后的意义。

恐怖的是,一旦发展为中晚期糖尿病肾病,治疗就会变得异常复杂。部分患者需长期透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甚至面临换肾等高风险治疗手段。老张如今每周三次前往医院透析室,生活被彻底打乱,原本惬意的晚年生活,变成了“时间表上的病人”。

糖尿病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它需要多学科协作、全方位管理。肾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甚至心理科,都可能参与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决定一个糖尿病患者的未来。而不只是“血糖达标”这一个数字那么简单。

有意思的是,老张的控制方式其实存在一些“过度矫枉”问题。为了控制血糖,他几乎不吃水果,甚至减少了蛋白质摄入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这种“控糖过头”的做法,反而让身体处于持续应激状态,加重了肾脏负担。

这也提醒广大糖友:科学控糖不是节食、不是极端,而是平衡与管理。每一次饮食调整、药物使用、运动计划,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偏听偏信、盲目模仿,最终吃亏的都是自己。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高血压和高血脂常与糖尿病“抱团作乱”。老张的血压曾一度忽高忽低,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殊不知,高血压本身就是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共同作用,会成倍加速肾功能恶化。

糖尿病肾病不是“血糖高的人才会得”,而是“血糖控制不好或控制不全面的人容易得”。这之间的差别,是“结果”与“过程”的差别。老张无疑是后者,他在控糖的过程中,忽略了全局的健康大图。

糖尿病就像一只隐形的章鱼,血糖只是它的一条触角,其他触角早已悄悄缠上了肾脏、眼睛、神经和血管。如果我们只盯着血糖这个数字,等于盯着章鱼的一只脚,却没看到它的全貌。而那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

所以医生才会叹气:“早该告诉他。”是的,早该提醒老张,也该提醒每一个糖尿病患者:真正的控糖,不只是控住糖,而是保住命,护住肾,守住生活的质量。

现在的老张,每次透析时都反复回想:如果当初有人告诉他要查尿蛋白、要关注肾功能,也许结果会完全不同。而这份遗憾,不该再被更多人重复。

想避免走上老张的老路,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和GFR检查;

控糖同时合理控压、控脂;

均衡饮食,避免营养不良;

不盲目用药,尤其是止痛药和某些草药;

保持良好作息,减轻肾脏负担。

健康,不止是一个血糖值的数字,更是一种全身管理的智慧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与管理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21,60(3):201-206.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12):945-950.

健康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用于公众健康知识传播,不能作为诊断、治疗或用药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切勿自行判断或延误治疗。

来源:马医师健康小助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