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一个国家,人人都是亿万富翁,一枚鸡蛋要卖20万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7 15:47 3

摘要:这里的人出门逛街都要早早准备好满满一袋子的钱,不然根本买不了东西。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一枚鸡蛋竟然能卖到二十万亿。

在游戏里都没有这么夸张的货币,但却真真实实发生在一个国家,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这个国家人均亿万富翁呀。

每个人手里都是上亿的资产,毕竟一枚鸡蛋就要20万亿。

这里的人出门逛街都要早早准备好满满一袋子的钱,不然根本买不了东西。

甚至装的钱可能还没有手里提着的包贵。

这个时候大家都不用担心钱被偷,钱已经不值钱了。

例如当时买一个面包就要几十亿,换成纸币,得拿多少才能买到啊。

而且当时的汇率一度达到了一元人民币能换五千万亿。

这要是到了那里也是一个亿万富翁了。

老百姓口袋里装满了钱,但是逛街买不起衣服,吃饭买不起米面,

手里拿着钱,全都是废纸,有人甚至把钱当作厕纸来用。

逼得政府不得不贴告示,提醒大家禁止使用钱当厕纸。

甚至当时不少老百姓为了填饱肚子,去地里翻虫子吃。

相信看到这里,不少人已经猜出来这是哪个国家了,就是位于非洲的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虽然现在看着落魄,但是往前几十年,津巴布韦可是非常繁华的,这里甚至被认为是非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当时这里可是被不少国家羡慕的富饶之地。

土壤肥沃,特别适合种粮食和烟草。

甚至这个国家矿藏也多,还有之前白人留下的工业雏形,还有景区能接客。

四十年前,这里的繁华甚至超过同时期的上海。

毫不夸张,津巴布韦的货币比美元还贵,一元津元能换一美元四十七美分,真金白银比美元还硬。

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津巴布韦应当发展越来越好,怎么就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了呢?

这就不得不了解一下津巴布韦他的发展了。

津巴布韦位于非洲南部,靠着南非和莫桑比克,国土三十九万平方公里,面积和日本差不多。

看到位于非洲,相信不少人就能想到这里早年被英国殖民统治过。

英国人当年占了这里,看中了这里肥沃的土壤和矿产,非常适合种植烟草。

于是白人农场主和矿主很快就在此地扎根,但是也因此津巴布韦的大部分资产压在少数人手里。

不到百分之五的白人,占了大约百分之七十五的农田,甚至矿产也紧紧掌握在手中。

此时的黑人只能进田里进坑里,累死累活的种地挖矿,然后拿工资。

津巴布韦当时产量确实很漂亮,粮食多到被叫“非洲面包篮子”,

烟草更是世界第二大出口,这么多的出口,数不清的钱财涌入津巴布韦。

尤其是跟周边贫穷的国家相比,津巴布韦富得流油。

但是这些钱大多数进了白人的口袋,根本不进黑人的口袋。

这些津巴布韦民众肯定不愿意一直就这么受英国统治。

于是在1980年,英国退出津巴布韦,津巴布韦宣布独立。

不过他们有一个条件,就是75%的土地还要掌握在白人手里。

虽然英国人走了,但是他们却留下了一整套能跑起来的农业、矿业、旅游业。

而且穆加贝上台后把教育抓得很紧,津巴布韦的识字率蹭蹭往上蹿,整个社会的秩序看着也顺。

除了津巴布韦内部的努力,他能发展起来,还有外界的支持。

那时冷战还没散场,欧美愿意拉朋友,愿意拿钱和渠道来加把劲,把津巴布韦当一个能示范的对象。

外界都觉得这架飞机要起飞,非洲要多一个“富邻居”。

但是好日子没维持多久,津巴布韦就遇到了打击。

九十年代冷战结束,一大批非洲国家照着欧美的模板走,政治上要一套,经济上也要一套。

津巴布韦的感觉不一样,穆加贝认为本国发展还算稳,没必要照单全收,态度很硬。

英国和美国不买账,斥责穆加贝压制、没人心。

穆加贝也不客气,反击英美干涉内政,驳来驳去好几年。

穆加贝是铁了心的不接受,双方来回吵了好几年。

英美一看还是这么冥顽不灵,就必须要动真格的了。

他们也没别的招,英美开始对津巴布韦实行制裁。

于是津巴布韦的对外贸还有资金援助全都被迫叫停。

偏偏津巴布韦最能出钱的烟草有九成九靠出口,

本国又不可能把烟叶全抽掉,外贸被卡住,等于把脖子按住。

援助一停,财政的缓冲层也没了,钱袋子看着就见底,

企业怕风险,银行收口,日常流动开始打结。

国家遭受这么重的打击,穆加贝肯定要想办法恢复经济发展呀。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土地。

独立时四分之三的地还在白人手里,这是当时独立的条件。

穆加贝认为土地是国家经济恢复的最大阻碍,决定从这里开刀。

2000年政策落地,放出了土地收回和再分配的信号,基层的方法五花八门。

而且当时的黑人对白人那可是积怨已久,

因此情绪像火苗一样,碰到干草就窜起来,冲突在各地同时冒头。

白人闻到危险,干脆走人,走的时候不只带走钱,还把种植技术、设备管理、供应链关系一并卷走。

无人看守的农场有人冲进去,能拆的拆,能拿的拿。

等事情结束之后,人们就发现落在手里的怎么都是烂掉的围栏、散架的机器和一堆看不懂的账本。

当时的津巴布韦没有经验,没工具,没配件,没贷款,种下去就是一场赌。

赌局输得很快,粮食产量往下掉,仓里空得吓人。

工业同样遭殃,离开的不只是农场主,还有工厂里的师傅和采购,

物资开始短缺,供需失衡越拉越开,

这时候黑市抬头,市场价格像被扯着绳子一样颤。

事到如今,为了避免事态变得越来越严重,穆加贝又想出一个主意。

他试图用更快的印钞速度,把市场上的缺口填住。

印钞机一运转,津巴布韦的货币开始疯狂的加倍。

2007年十亿面额的纸币上街,刚开始还能买到不少东西,到了年末,能买的被压成几个鸡蛋。

这时候穆加贝发现大家买不起东西了,那就在多印一些货币。

因此津巴布韦的货币十亿、百亿、千亿,一路往上冲。

2009年甚至能在津巴布韦见到了“十万亿”的纸币,

2008年年初的实际通胀率已经超过了2.3亿%,

到了年底,这个数被拉上了更吓人的台阶。

津巴布韦的价格系统彻底崩了,合同也不管用了,

标价牌一天换好几次,昨天能买一套房的存款,今天只够一篮鸡蛋。

因此企业做不了预算,工厂不敢备货,司机不愿接长途,

大家把眼睛盯在当天,把脑子全用在“换成现在还能用的东西”。

此时的穆加贝迫不得已停用了本国流通的货币,

改用了其他国家的九种货币来当做本国的流通货币。

希望能把支付系统拽回到能预期的轨道。

2016年的时候,人民币也进入津巴布韦的官方通用篮子,

对一个国家来说,竟然没有本国货币,简直是奇耻大辱。

当时我们国家眼看津巴布韦一副好牌打成了这样,

也为他们免除了当时2.6亿人民币的债务啊。

毕竟他们真的还不起,不如顺水推舟做点好事。

而且他们国家还有其他好东西,两国之间的交流也更密切了。

除了贷款呢,中国也在制裁期不断给出援助。

津巴布韦总统也说了,当全世界都在抛弃制裁津巴布韦的时候,只有中国愿意向他们伸出援手。

2019年,津巴布韦重启了本国的货币,先从二元、五元开始,过了一阵子加了十元、二十元。

到今天,超大面额没有再出现,津巴布韦市场也稳定下来。

相信他们也吸取了当时的教训。

津巴布韦者曲折的发展,不是一个“通胀”就能解释的。

最初的富足来自地力和秩序,土地肥,矿多,英国的殖民制度能让产出稳定出来。

殖民时期虽然让津巴布韦经济上去了,但是却留下了不小的社会矛盾。

独立之后的津巴布韦发展确实迅速,教育投入还让识字率上去,

整个国家一片欣欣向荣,秩序也更像秩序。

冷战背景里的外部支持加在一块,全球看好这条路。

结果在九十年代遭受了西方大国的制裁,贸易和金融的开关被人捏在手里。

而且该地的烟草高度依赖外销,一旦出口链条断了,所有外汇几乎就打水漂了。

外援的退出加快了财政见底,进出口的摩擦传导到工厂、农场、运输、银行的每一环,所有人都在退一步自保,系统性的收缩由此开始。

之后的发展越来越不可控,等到他们意识到无法挽救的时候,本国的经济已经彻底崩盘了。

货币成了政务工具,表面看是救火,里子上却把火苗吹得更旺。

大家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但是能买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不过现在津巴布韦也是慢慢的好起来了,相信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来源:东观话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