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媒体,为什么越做越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7 01:52 2

摘要:很多医院做新媒体,一开始就想着“做爆款”“冲播放量”, 结果拍得像广告: 不是设备介绍,就是活动促销。 患者看两秒就划走。

医院新媒体为什么越做越难?

个人IP | 医院运营 | 账号打造

1.

新媒体的本质是“信任建立”

很多医院做新媒体,一开始就想着“做爆款”“冲播放量”, 结果拍得像广告: 不是设备介绍,就是活动促销。 患者看两秒就划走。

新媒体的本质不是“曝光”,而是“信任建立”。 医生讲“日常看诊小故事”、护士分享“护理小贴士”、院长聊“医院理念”, 这些内容不炫,但最容易让人信任。 因为患者不是来看热闹的,而是想找一个靠谱的医生。

转变思维:爆款带流量,信任带患者。 先赢得信任,流量自然来。

2.内容别太“专业”,要讲“人话”

很多医生拍视频时一上来就说:“慢性咽炎属于咽部黏膜慢性炎症……” 患者根本听不懂。 结果内容做得越专业,离患者越远。

要知道,大多数人看视频是想被安慰、被理解、被教会一点简单的东西, 不是听课。

建议拍这些类型的内容::

医患小故事(“一位老奶奶因为一句‘别怕’就安心了”)

生活化分享(“嗓子不舒服时,不要立刻吃这些”)

医生日常(“主任一天的门诊节奏”)

少讲理论,多讲情感。 患者看懂、听懂、感受到温度,才会产生信任。

3.别单打独斗,要做矩阵协同

很多医院只有一个“官方号”,发活动、发新闻, 但现在的传播逻辑已经变了—— 用户信的是医生,不是机构。

医院的传播要像“团队作战”:

医院号做品牌;医生号做人格;

护士号做服务;院长号做理念。

这样,患者在不同角度看到医院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招牌”。 矩阵一起发声,传播才有厚度。

重点思路: 一个医生号,是信任入口; 十个医生号,是传播壁垒。

4.别光发内容,要建“转化通道”

很多医院新媒体数据还不错,但就是没患者来。 为什么? 因为缺少转化路径。

视频发完没人回复评论、没人接私信、没人引导到院, 流量全白费。

落地做法:在视频中留下“轻咨询”提示,例如:“有类似情况可以留言咨询”;

评论区快速回复,让用户感受到“医院在看”;

设置私域社群,提供答疑、挂号引导;

把每一位互动用户都当成潜在患者,持续跟进。

-X

来源:健康综合营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