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17年3月31日,当逮捕令下达时,朴槿惠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平静地走进洗手间,亲手拆下标志性的盘发,卸掉维持了一生的精致妆容。
这位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以最体面的方式,告别了青瓦台的主人身份,走进了首尔看守所,成为了囚犯“503”。
从那一刻起,属于“总统朴槿惠”的时代彻底终结,取而代之的,是长达1736天的囚徒岁月。
朴槿惠的牢房位于首尔看守所一个偏僻的角落,编号22。
为了将她与外界彻底隔绝,狱方清空了她牢房两侧的房间,并在外面加装了隔离栏。
这种“特殊待遇”与其说是保护,不如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孤立。
房间内的设施简陋到极致:一个马桶,一个洗手池,一张简易病床,和一台她从不观看的电视。
对于一个曾住惯豪宅、被称为“冰公主”的人来说,这种环境带来的心理冲击是毁灭性的。
朴槿惠曾多次请求更换牢房破旧的壁纸,改善居住环境,但无一例外都被驳回。
更致命的是物理上的折磨。
牢房地处建筑最北端,没有地暖,到了冬天异常湿冷。
即便穿着厚厚的衣服、裹着围巾睡觉,朴令惠也常常在半夜被冻醒,那床被子被形容为“四处漏风”。
而到了夏天,没有空调的房间又变成了蒸笼,酷热难耐。
比环境更让人崩溃的是伙食。
韩国监狱的伙食标准是每餐1440韩元,约合人民币9元。
这意味着朴槿惠的餐盘里,几乎见不到荤腥。
早餐通常是番茄酱配面包,午餐和晚餐则是糙米饭配着各种泡菜、豆芽、辣酱汤。
这些食物对于普通人尚可果腹,但对于牙口本就不好、饮食清淡的朴槿惠而言,无异于一种酷刑。
由于饭菜过咸,她不得不将每一样菜都在清水里涮过再吃,即便如此,每餐也只能勉强吃下半碗。
长期的营养不良和高盐饮食,导致她的身体出现严重浮肿。
为了补充能量,朴槿惠只能依赖律师柳荣夏带给她的五谷粉、营养剂,以及在看守所内购买的方便面。
讽刺的是,方便面,竟成了这位前总统在狱中能吃到的“最好的食物”。
就连过生日,她也喝不到一碗韩国人习惯喝的海带汤。
这种在基本生存需求上的苛刻,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她身份的转变,将她的尊严碾碎在每一顿难以下咽的饭菜里。
身体上的痛苦尚可忍受,精神上的孤立才是最致命的。
入狱后,朴槿惠几乎切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
她拒绝了所有家人,包括亲弟弟朴志晚和亲妹妹朴槿令的探视。
她从不参加监狱的集体活动,不去公共浴室洗澡,甚至放弃了每天1小时的放风时间。
她把自己彻底封闭在那个12平米的单间里,仿佛一座孤岛。
唯一能见到她的人,是她的律师柳荣夏。
每周两次的会面,是她与外部世界唯一的连接。
柳荣夏为她带来了粉丝的信件、生活用品,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大量的书籍。
在与世隔绝的日子里,阅读成了朴槿惠唯一的精神寄托。
她从不看报纸和电视,只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尤其偏爱历史类书籍和英语词典。
在所有书籍中,有一套书被反复提及——日本历史小说《德川家康》。
外界普遍猜测,朴槿惠是在从这位忍辱负重、历经磨难最终夺取天下的枭雄身上汲取力量。
德川家康的人生哲学是“忍”,在屈辱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朴槿惠一遍遍地阅读这个故事,或许是在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这一切只是暂时的,她需要像德川家康一样隐忍,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既是她不屈服的内心写照,也是一种悲凉的自我安慰。
然而,再强大的精神意志也无法抵抗身体的持续垮塌。
长期的监禁生活,让朴槿惠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她的牙齿几乎全部松动,无法咀嚼硬物;肩部肌腱撕裂,腰椎间盘突出,全身关节炎让她行走困难,最终只能依赖轮椅;胃病也反复发作。
更令人担忧的是她的精神状态,狱警曾发现她对着墙壁喃喃自语,出现前做后忘的现象。
尽管检查结果显示精神正常,但这无疑是巨大压力下的应激反应。
2021年12月24日,时任总统文在寅宣布特赦朴槿惠,理由是“促进国民团结”以及考虑到她持续恶化的健康。
2021年12月31日,朴槿惠正式出狱,但她并非昂首走出监狱,而是直接从病床上被送往医院。
此时的她,已经虚弱到无法站立。
有趣的是,当年亲手将朴槿惠送入监狱的检察总长尹锡悦,如今也和朴槿惠一样,步入了“青瓦台诅咒”。
朴槿惠出狱后,两人上演了一场“世纪和解”,尹锡悦亲自登门拜访。
这场会面充满了政治的冰冷与现实。
朴槿惠在她的回忆录《不是对谁都心生思念》中,字里行间暗示自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并写下“谎言可以暂时欺骗一部分人,但不能永远欺骗所有人”,矛头直指当年的检方。
如今,朴槿惠早已远离政坛,在乡下别墅里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她出版的书籍依然畅销,显示出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然而,青瓦台的诅咒依然在继续,下一个倒霉的又是谁呢?
参考资料:
朴槿惠的看守所生活:囚号503 住12平米“单间”
2017年04月05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湖北台国际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