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餐饮行业,酒楼业态正经历一场“寒冬”——10月15日,北京富临饭店正式终止营业,这已是该集团今年关闭的第4家门店;回溯此前,广州富临皇宫两家门店、香港太子富城火锅海鲜酒家(经营20年)先后结业,再加上上海顺风大酒店、广州陶然轩二沙岛店(20余年五钻
2025年的餐饮行业,酒楼业态正经历一场“寒冬”——10月15日,北京富临饭店正式终止营业,这已是该集团今年关闭的第4家门店;回溯此前,广州富临皇宫两家门店、香港太子富城火锅海鲜酒家(经营20年)先后结业,再加上上海顺风大酒店、广州陶然轩二沙岛店(20余年五钻粤菜酒家)、顺德太和庄等一众老字号闭店,酒楼“关停潮”已不是个别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近年超5万家酒楼倒闭,北上广深及香港等城市,今年经营十余年的老字号闭店数量就超50家,曾经人声鼎沸的大酒楼,如今多是门可罗雀的冷清。
这场寒潮并非突然而至,去年便有苗头:鼎泰丰关停14家华北门店,上海誉八仙、玉芝兰闭店,广州渔民新村门店砍半,深圳翠园(美心集团旗下)退场。而今年5月“禁酒令”的出台,成了压垮行业的关键一击,直接让依赖商务宴请的酒楼业务崩塌,连二三线城市都未能幸免。二手餐饮设备商的说法更印证了行业困境:咨询回收大酒楼设备的客户占比达一半,8月咨询量超前三个月总和,“1000平米以上的酒楼,都在加速退场”。
酒楼的倒下,根源在于三重难以破解的经营困境。其一,是高成本成“吞金兽”。过去酒楼以“奢华”为标签,黄金地段选址、超阔大堂、水晶灯装修、海鲜区陈列,再加上上百位员工的人力支出,成本居高不下——东江海鲜酒家一家分店每月房租超133万,每日固定出账4.5万,现金流压力肉眼可见。其二,是宴席消费潮流生变。作为营收核心的宴席业务,正被其他业态分流:家庭聚会选商场餐饮或郊区农庄,婚宴因结婚率走低需求萎缩,且年轻人偏爱草坪、汉服等小众婚礼,不再认酒楼的“排场”;商务宴请则受“禁酒令”和“反酒桌文化”影响,高管们更倾向私房菜或咖啡店洽谈。其三,是性价比难获认可。不少酒楼依赖“老街坊”客源,菜单几十年不变,甚至用预制菜替代现做,品质下滑却价格偏高,社交媒体上满是“又贵又不好吃”的吐槽,新客难引、老客流失成常态。
不过,并非所有酒楼都在“坐以待毙”,一批率先转型的品牌,已找到破局之路,实现客流量与营收双增长。
有的酒楼绑定传统文化,从“吃饭的地方”变成“文化体验地”。徽商故里安徽骆岗店,将徽州鱼灯、徽剧等20余项非遗融入空间与菜品,让食客一餐体验多重文化;西安饭庄打造陕菜文化体验博物馆,用光影技术展现3000年陕菜历史,一年接待50万食客;广州酒家的月韵西关体验馆,以粤式园林布景吸引打卡,即便定价偏高,生意依旧红火。
有的酒楼贴近年轻人,用创意和性价比拉新。陶陶居研发芝士糯米鸡、火龙果汁金鱼饺,凭高颜值成社交平台热门;上海王宝和推出人均300元的大闸蟹自助,蟹粉月饼每日限量200个,排队成常态;全聚德天津店上线168元烤鸭自助餐,年轻客群占比从30%提升至55%。
还有的酒楼玩转流量,靠线上运营盘活生意。张记粤菜的“张家二少”拍搞笑视频宣传门店,日常爆满;聚福山庄投身抖音直播,单日最高GMV超150万,代金券核销量超40%;部分酒楼还让大厨出镜教做菜,以亲民形象吸引客流到店。
其实,酒楼的困境,只是当下行业迭代的一个缩影——9年倒闭7万家的KTV、4年倒闭5万家的网吧、国庆遇冷的农家乐,都曾是“时代顶流”。没有行业能永远站在风口,是守着旧模式等风来,还是跟着时代调方向,成了所有挣扎中的行业必须面对的命题。而酒楼的转型案例早已证明:不是时代抛弃了谁,而是不愿改变的人,被时代甩在了身后。
来源:林中望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