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访华期间,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了第27次中法战略对话,这次对话主要聚焦于两国关系和合作两个大的方面。王毅外长强调,中法应该携手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局势的稳定性。听到王毅外长的讲话,博纳也提到了加强战略沟通,增强互信、强化合作的重要性,博纳还
法国总统马克龙现在完全就是两副面孔,一边派心腹来华举行战略对话,一边又加入了稀土“混战”,究竟想干什么?
根据外交部网站消息,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访华期间,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了第27次中法战略对话,这次对话主要聚焦于两国关系和合作两个大的方面。王毅外长强调,中法应该携手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局势的稳定性。听到王毅外长的讲话,博纳也提到了加强战略沟通,增强互信、强化合作的重要性,博纳还强调,要与中方开辟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众多新兴领域的合作。
法国抢稀土:看着凶,其实底气不足
稀土这东西,听着好像离咱们挺远,其实是现代工业的“命根子”——手机震动、风力发电、战斗机隐身涂层,甚至导弹制导,都得用它。
而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能力都在咱们中国,这就让西方各国心里发慌,法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更是急得不行。
早在2025年7月的G7加拿大峰会上,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就举着块稀土磁铁喊“要摆脱对中国依赖”,还推出了《关键原材料法案》,目标是到2030年把稀土进口依赖度降60%。
法国在这事儿上特别积极,欧盟列的47个战略项目里,法国占了9个,其中2个直接跟稀土有关。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特别骨感:法国本土最大的稀土回收企业MagREEsource,计划到2027年一年才产1000吨磁铁,这点量连欧洲每年从中国买的1.6万吨的零头都不够;另一家叫索尔维的企业,虽说重启了稀土氧化物生产,可技术还是咱们中国几十年前就玩熟的那套。
更尴尬的是,法国政府还得倒贴钱——给本土企业发高额补贴,还得劝买家接受比中国贵30%的“本土价”。
为了防中国,2023年8月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还出台政策:外国企业想收购法国稀土相关企业,只要股权超10%,就得政府审批,明摆着针对咱们。
同时法国还加入了美国搞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跟澳大利亚、加拿大签协议,想绕开中国建供应链。
可绕来绕去,还是绕不开技术依赖:比如法国Carester公司计划2026年生产重稀土氧化物,核心的“从旧磁铁里提稀土”技术,还得用中国的专利。
说白了,法国想在稀土领域跟中国“掰手腕”,手里的牌其实不多。
派心腹来华谈合作:表面和气,实则怕丢了中国市场
就在法国忙着在稀土领域“折腾”的时候,马克龙却派了自己的心腹——总统外事顾问博纳来中国,跟王毅外长开了第27次中法战略对话。
会上说得全是合作的话:王毅外长说中法得一起维护多边主义,别搞阵营对抗;博纳也跟着应和,说要跟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新兴领域加深合作。
一边在稀土上跟咱们对着干,一边又派心腹来谈合作,这表面的和气跟稀土领域的较劲,反差也太大了。
其实马克龙心里打得是“利益算盘”:中国可是法国的大市场啊——法国的葡萄酒、奢侈品,一半以上的出口都靠中国;还有法国电力公司(EDF)在华投资的台山核电站,光这一个项目就超100亿欧元;空客每年卖给中国几十架飞机,占全球订单的15%。要是因为稀土的事儿跟中国闹僵了,这些生意不得黄?
而且法国跟美国也不是一条心。虽然加入了美国的“矿产伙伴关系”,可美国根本不把核心技术分给法国——2024年美国国防部拿4亿美元支持本土稀土精炼,法国想沾点光都没门。
马克龙也不傻,知道光靠美国靠不住,还得跟中国保持联系。就像法国汽车巨头Stellantis,跟咱们宁德时代在法国建了电池厂,可工厂里用的稀土永磁体,还是得从中国进口。
所以博纳来华谈合作,说白了就是想“两边不得罪”——既不想丢了中国的市场和技术,又想在西方阵营里装样子。
背后的地缘小算盘:想当欧盟“稀土老大”,可麻烦不少
法国这么折腾,不光是为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更想在欧盟内部当“稀土老大”。
你想啊,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里说了,谁能在稀土这些领域实现自给自足,谁就能拿到更多欧盟补贴。
法国仗着自己在稀土回收上有点先发优势,就想抢这个名额——比如跟日本合作,今年3月法国Carester公司跟日本的JOGMEC机构签了协议,日本投了1.1亿欧元帮法国建稀土回收厂,未来工厂70%的产品要供给日本和Stellantis。
这么一来,法国既能拿到资金和技术,还能打通亚洲市场,在欧盟里的话语权自然就高了。
可这小算盘没那么容易实现。首先,法国在非洲的“传统地盘”被中国抢了不少——尼日尔政变后,法国没法在当地采铀矿了,咱们中国企业却通过“一带一路”拿到了新的开采权;
其次,美国也防着法国,去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不让法国企业参与澳大利亚的稀土矿项目。
说白了,美国只想让法国当“小弟”,不想让它真的强大起来。
所以马克龙现在的处境挺尴尬:想靠西方阵营摆脱中国,可西方不真心帮它;想跟中国保持合作,又怕被西方骂“胳膊肘往外拐”。
这种“两边讨好”的做法,其实也能看出来法国现在的难处——既想保持自己的大国架子,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制约。
这事儿不光是法国,现在很多中等国家在中美之间都得这么小心翼翼地找平衡,毕竟谁都不想真的得罪重要的合作伙伴。
说到底,稀土领域的“混战”本质上是利益的争夺,法国一边谈合作一边搞对抗,不过是想在这场争夺里多捞点好处。
可咱们中国手里有技术、有产能,法国想绕开咱们建供应链,短期内根本不现实。
未来中法在稀土上的博弈还会继续,但只要咱们保持优势,法国最终还是得回到合作的轨道上来——毕竟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光靠“装样子”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欧洲企业还是不够,法国稀土制造商:产能跟不上,太沮丧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法举行战略对话
来源:青史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