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圈惊现“1分钟18万”神话!沙特六王赛输球躺赚150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7 08:09 2

摘要:“70分钟输球,净赚150万美元”——兹维列夫在沙特六王赛的“躺赢”操作,最近炸穿了体育圈。换算下来,这位德国选手每分钟狂揽2.1万美元(约15万人民币),相当于普通打工人不吃不喝干3年的收入,他一场球就赚够了。而另一边,排名100开外的网球选手,正为凑500

“70分钟输球,净赚150万美元”——兹维列夫在沙特六王赛的“躺赢”操作,最近炸穿了体育圈。换算下来,这位德国选手每分钟狂揽2.1万美元(约15万人民币),相当于普通打工人不吃不喝干3年的收入,他一场球就赚够了。而另一边,排名100开外的网球选手,正为凑5000美元参赛路费发愁,甚至要靠直播带货、周末教球补贴生计。这场由沙特资本堆起来的“网球盛宴”,把全球网坛的贫富分化撕开了血淋淋的口子。

一、沙特的“钞能力”:免税+主权基金,把顶级选手变成“提款机”

沙特六王赛能让选手“输球也狂欢”,靠的根本不是赛事奖金,而是两套“组合拳”:

一是全额免税政策。作为无个人所得税国家,选手在沙特赚的每一分钱都能全额到账。对比之下,美网冠军虽能拿500万美元奖金,却要缴纳30%左右的联邦税+州税,实际到手仅350万;而沙特六王赛的亚军,哪怕只打一场输球,150万美元也能一分不少揣进腰包。

二是主权基金砸钱不眨眼。赛事背后的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手握超6000亿美元资产,办赛目的根本不是盈利,而是通过体育赛事重塑国际形象——就像之前砸钱买英超纽卡斯尔俱乐部、办F1沙特站一样,网球只是“国家公关”的又一块拼图。今年邀请的6位选手(均为世界前十),光出场费总额就花了1200万美元,比整个ATP250赛事的总奖金还高。

更夸张的是“隐性福利”:选手往返坐私人飞机,入住沙漠中的七星级酒店,连随行团队的食宿都由主办方全包。有教练透露,某顶级选手原本因伤想退赛,沙特直接追加50万美元“医疗补贴”,硬生生把人请了过来。这种“撒钱式办赛”,让六王赛成了顶级选手的“带薪度假”——反正输了也有钱,赢了更赚,何乐而不为?

二、底层选手的“生存战”:参赛贴钱、直播带货,打网球不如送外卖?

和顶级选手的“百万分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坛金字塔底座的残酷现实。

ATP官网数据显示,全球排名100-200位的选手,平均年收入仅12万美元,扣除差旅费(一场洲际比赛往返机票+酒店约1.5万美元)、教练费(月薪5000-8000美元)、器材费后,实际到手可能不足3万美元,还不如美国全职外卖员的年收入(约4万美元)。

排名200开外的选手更惨。26岁的美国选手科恩去年参加了18场挑战赛,总奖金仅2.3万美元,光机票就花了1.8万,最后靠在抖音直播“网球教学”赚了8000美元才勉强覆盖开支。“有时候打一场比赛,还不够付酒店押金”,他在采访里苦笑。

更讽刺的是,这些底层选手连“蹭热度”的资格都没有。沙特六王赛、迪拜表演赛等“土豪赛事”,全是闭门邀请制,只认世界前十;哪怕是普通ATP赛事,也会优先给高排名选手发外卡,底层选手想参赛,得先打多轮资格赛,赢了才能拿到正赛门票——而资格赛首轮出局,往往只能赚几百美元,连路费都不够。

三、资本搅局:顶级选手弃赛大满贯,网球生态正在变味?

沙特资本的涌入,还在悄悄改变网球的“游戏规则”。

以往,大满贯(澳网、法网等)是选手的终极目标,不仅奖金高,还能积累排名积分;但现在,“表演赛”的吸引力正在反超。比如澳大利亚选手克耶高斯,去年只参加了5场表演赛(包括沙特六王赛),就赚了480万美元,比他过去5年打大满贯的总奖金还多。今年他更是直接宣布退出法网资格赛,转头去中东参加一场“无积分、高出场费”的表演赛——“反正赚钱更快,为什么要去打高强度的大满贯?”

这种选择正在引发连锁反应:越来越多顶级选手开始“挑比赛打”,只参加高出场费的表演赛,普通赛事和大满贯的参赛质量下降;而底层选手因为没曝光、没收入,纷纷选择退役。ATP球员委员会去年做过调查,近5年全球职业网球选手数量减少了12%,其中80%是排名200开外的选手。

有网球名宿直言:“沙特的钱正在把网球变成‘富人游戏’——顶级选手躺着赚钱,底层选手活不下去,最后只剩下资本和流量,没了竞技体育的初心。”

结语:免税的钱好赚,但体育的公平该谁来守护?

沙特六王赛的“百万神话”,本质是资本、免税政策和体育资源的集中爆发。对顶级选手来说,这是天上掉馅饼;但对整个网球圈来说,却是一道越拉越大的贫富鸿沟——当打网球的目的从“追求冠军”变成“追求出场费”,当选手的价值只靠排名和流量衡量,体育的公平和纯粹,或许正在被金钱吞噬。

你觉得沙特的“钞能力”是在拯救网球,还是在摧毁它?如果是你,会选择打赚快钱的表演赛,还是拼尽全力冲击大满贯?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来源:禅悟小空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