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XX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现有 42 个教学班,学生 1980 人,教职工 142 人,服务周边城区及乡镇适龄儿童。作为区域义务教育起始阶段的核心学校,小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良好习惯与学习兴趣的关键使命。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课程衔接不足
一、方案背景
XX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现有 42 个教学班,学生 1980 人,教职工 142 人,服务周边城区及乡镇适龄儿童。作为区域义务教育起始阶段的核心学校,小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良好习惯与学习兴趣的关键使命。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课程衔接不足,低年级游戏化教学占比低,高年级实践活动碎片化,难以适应学生认知规律;其二,课程内容脱离生活,如科学课多为课本讲解,未结合校园种植、家庭劳动等场景,学生难以感受知识的实用价值;其三,校本课程童趣不足,现有内容多为学科知识延伸,未充分利用校园农场、周边社区公园等资源,无法满足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天性;其四,评价方式单一,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忽视行为习惯、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为破解这些问题,构建符合小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义务教育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立足学校 “童趣启智,知行共育” 的办学理念,结合城郊结合部小学生源特点(城区与乡镇儿童混合,生活经验差异大)。以培养学生 “爱生活、善思考、乐实践、有习惯” 为核心,构建 “基础扎实、童趣浓厚、实践多元” 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兴趣与初步实践能力,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计原则
1.低幼衔接原则:兼顾低年级与高年级差异,低年级以游戏化、生活化课程为主(如 “生活小能手” 游戏课),高年级增加简单实践项目(如 “校园种植观察”),逐步提升认知与实践难度。
2.生活性原则: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小学生生活,如劳动课教整理书包、系鞋带,数学课学超市购物计算,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3.童趣化原则:依托校园农场、绘本馆等资源,开发充满童趣的课程,如 “绘本故事创编”“黏土手工”“小动物饲养”,通过游戏、绘画、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4.实践性原则:每周设置 1 节 “实践游戏课”,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种植、社区捡垃圾、家庭小劳动等活动,实践内容安全、简单、易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5.动态调整原则:每学期末通过 “学生画心愿”“家长问卷” 收集意见,根据学生兴趣变化调整课程,如春季增加 “播种实践”,秋季开设 “果实分享会”。
四、课程目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课程建设,构建科学适配的小学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基础的学科知识与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爱自己、爱家庭、爱学校的情感,成为身心健康、乐于实践的小学生。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科知识:低年级(1-2 年级)能熟练认读常用汉字,会 100 以内加减运算;中年级(3-4 年级)能写 300 字左右短文,掌握万以内加减与简单乘除应用;高年级(5-6 年级)能完成 500 字观察作文,理解分数、小数基础应用,科学课能完成简单实验(如种子发芽观察)。
生活技能:低年级学会整理书包、系鞋带、洗手帕;中年级掌握简单家务(如摆碗筷、擦桌子)、种植小植物(如多肉);高年级能打扫房间、烹饪简单食物(如煮面条)、使用剪刀做手工,全体学生能安全使用文具与简单工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方式:90% 以上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游戏、小组讨论,中高年级能自主完成简单学习任务(如独立阅读绘本、记录种植日记)。
探究能力:低年级能观察身边事物(如校园花朵变化)并表达发现;中高年级能参与小组实践(如 “社区垃圾分类调查”),用画图、文字简单记录结果,每学期参与 1 次班级实践项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培养:95% 以上学生喜欢上学,能说出 3 个以上喜欢的校园活动;中高年级了解 XX 市特色(如地方小吃、公园名称),愿意向同学介绍家乡。
习惯养成:低年级养成按时上学、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中高年级养成课前预习、课后整理书桌的习惯,班级 “文明小标兵” 每周评选率达 80%。
心理品质:学生能表达自己的开心、难过等情绪,心理健康课参与率 100%,遇到困难愿意向老师、家长求助,乐观情绪占比达 95% 以上。
审美与劳动:低年级能画出喜欢的校园场景,参与班级劳动(如擦黑板);中高年级能欣赏简单的儿童画、儿歌,每周参与 1 次校园劳动(如浇花、打扫教室),劳动参与率 100%。
五、课程结构体系
(一)课程分类
1.国家课程:严格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涵盖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3-6 年级)、科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 10 门学科,占总课时 85%,是课程体系核心。
2.地方课程:依据 XX 市教育局要求,开设 “XX 市文化启蒙”“安全小卫士”“健康生活” 3 门课程,占总课时 10%,贴合小学阶段需求。
3.校本课程:结合学校资源开发,分必修与选修两类,占总课时 5%。必修校本课程为 “校园生活指导”“趣味实践”;选修校本课程分 “种植游戏类”“绘本创意类”“手工制作类”“运动游戏类” 四大类。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总周课时 30 节,每节 40 分钟)
1. 国家课程
道德与法治(1-6 年级):每周 2 课时,低年级通过故事学礼仪,中高年级结合生活讲规则;
语文(1-6 年级):每周 5 课时,低年级识字结合校园事物,中高年级开展绘本阅读、观察日记写作;
数学(1-6 年级):每周 4 课时,低年级学认数、算价格(模拟购物),中高年级学测量(量教室长度)、统计(班级生日分布);
英语(3-6 年级):每周 2 课时,学习日常对话(问候、介绍自己)、简单词汇(动物、水果);
科学(1-6 年级):每周 2 课时,低年级观察植物、小动物,中高年级做简单实验(如沉与浮、种子发芽);
体育与健康(1-6 年级):每周 4 课时,低年级学跳绳、拍皮球,中高年级学踢毽子、集体游戏(如老鹰捉小鸡);
音乐(1-6 年级):每周 1 课时,低年级学唱儿童歌,中高年级学简单乐器(如口风琴);
美术(1-6 年级):每周 1 课时,低年级画简笔画,中高年级做黏土、剪纸;
劳动(1-6 年级):每周 1 课时,低年级整理文具,中高年级打扫教室、种植;
综合实践活动(1-6 年级):每周 1 课时,低年级开展校园寻宝,中高年级组织社区小观察。
2. 地方课程
XX 市文化启蒙(2-4 年级):每周 1 课时,低年级听 XX 市传说故事,中年级认识地方特色(如 XX 公园、XX 小吃);
安全小卫士(1-3 年级):每周 1 课时,教交通规则、防磕碰、安全使用玩具;
健康生活(4-6 年级):每周 1 课时,讲饮食习惯(不挑食)、作息安排(早睡早起)。
3. 校本课程
校园生活指导(必修,1 年级):每周 1 课时,教排队、举手发言、整理书包;
趣味实践(必修,2-5 年级):每周 1 课时,2-3 年级做手工(折纸),4-5 年级参与校园种植;
种植游戏类(选修,3-6 年级):每周选课 1 课时,包含种多肉、浇花、观察记录(画生长图);
绘本创意类(选修,1-4 年级):每周选课 1 课时,包含读绘本、画绘本、讲绘本故事;
手工制作类(选修,2-6 年级):每周选课 1 课时,包含黏土捏制、纸艺、简易小制作(如笔筒);
运动游戏类(选修,1-6 年级):每周选课 1 课时,包含丢沙包、跳房子、集体跳绳。
(三)课程内容规划。略
六、课程实施保障体系。略
七、课程评价体系。略
八、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第 1 学期):成立课程委员会,通过 “学生画心愿”“家长访谈” 了解需求;培训教师设计趣味课程,开发首批校本课程(如《折纸乐园》《多肉小管家》);建设校园农场、绘本角,与校外基地签订合作协议。
2.试点阶段(第 2-3 学期):在 1-2 年级试点校本课程,收集学生反馈(如 “你最喜欢的课是什么”);调整课程内容,如增加低年级喜欢的 “丢沙包” 游戏课,优化手工课材料;完善保障措施,如补充手工工具、培训教师安全管理。
3.全面实施阶段(第 4-6 学期):在 1-6 年级全面推行课程体系;每学期开展 “课程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如一起做手工、玩游戏);定期评估课程效果,动态调整内容,形成 “种植”“绘本”“手工”“游戏” 四大特色课程。
4.巩固提升阶段(第 7-8 学期):总结课程建设经验,编写《XX学校趣味课程案例集》;将优秀课程(如《校园小菜园》)推广到区域内其他小学;完善评价体系,增加 “学生自评”(中高年级),形成可持续的小学课程机制。
好消息!
《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材料汇编》(升级版)新鲜出炉!新品上架!汇编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独特新颖、质量上乘!主要包括学校课程建设的规划、方案、总结、汇报、制度和方法等内容,共7项52篇。具体目录如下,需要的朋友私信:
一、课程规划
(一)课程建设规划
01.学校课程建设规划
02.学校课程建设规划
03.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建设行动规划
(二)课程体系规划
01.学校课程体系规划
02.学校课程体系规划
03.学校课程体系规划
04.学校课程体系规划
05.学校课程体系规划
06.学校课程体系规划
07.学校课程体系规划
二、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方案
01.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02.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03.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04.学校2025学年课程建设方案
05.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06.学校德育课程实施总方案
07.学校创新课程实施方案
(二)校本课程方案
01.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02.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03.学校校本课程建构方案
04.学校新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05.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06.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07.学校新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08.学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
(三)综合课程方案
0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0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0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三、建设总结
01.学校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
02.学校2025年特色课程总结
四、建设汇报
01.学校课程建设汇报
02.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特色汇报
03.学校贯彻新课程方案暨落实新课程标准工作汇报
04.“创建书香学校”及“常态化实施地方课程”汇报
05.学校“生态智慧网+”课程建设汇报
五、建设案例
01.《建立课程体系 筑牢学校教育基石》
02.《构建天地课程群 --指向拔尖创新思维培养》
六、建设制度
01.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制度
七、建设方法
01.学校课程规划和课程管理
02.学校课程建设的规划和实践
03.学校课程体系设计的四大变化
04.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内容概要
05.学校课程建设必须进行“系统设计”
06.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中课程实施策略的布局
07.《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关于校本课程的规定
08.新高考选课走班 学校该如何设计课程方案
09.学校课程建设应该建立在办学理念基础之上
10.学校课程规划与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区分
11.学校课程规划杂乱无章?6步快速理顺(附案例)
12.一贯制学校课程的校本化建构
13.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知多少
来源:学校工作材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