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美国打压!全球疯抢中国“地沟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7 06:37 1

摘要:美方近日以威胁“不买中国食用油”来报复“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不过业内专家表示,美方情急之下可能闹出乌龙,其所谓“不买中国食用油”,可能指的是“不买中国废弃食用油”。

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又出“盘外招”了,没想到不但碰了一鼻子灰,还闹了笑话!

据环球网援引的报道称,美方近日以威胁“不买中国食用油”来报复“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不过业内专家表示,美方情急之下可能闹出乌龙,其所谓“不买中国食用油”,可能指的是“不买中国废弃食用油”。

具体说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中国故意不购买我们的大豆,并给我们的大豆种植户造成困难,我认为,这是一种经济敌对行为。作为报复,我们正在考虑终止与中国在食用油及其他贸易领域的业务往来。例如,我们自己可以轻松生产食用油,无需从中国购买。”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

作为新闻工作者,核查事实是基本功:特朗普的原文用的是“Cooking Oil”,这一表达,字面上是“烹调用油”,也就是做菜用的油,无论是豆油,菜油,还是“调和油”,皆可入列!

但特朗普似乎应该补补课:业内专家表示,中国是全球大豆油料和食用油的第一大消费国,也是全球第一大进口国,很少对外出口食用油——其实这从常识就可以推断出来:14亿人,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巨大的市场,难道还需要向国外开拓市场吗?

确实,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食用油约4000吨,价值仅约1000万美元。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也显示,美国食用油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印尼和欧盟,而非中国。

事实上,市场对包括特朗普在内的美方一些人,可能一开始就出现了误判,或者说,美方情急之下可能闹出乌龙,其所谓“不买中国食用油”,可能指的是“不买中国废弃食用油”。这里的“废弃食用油”(Used Cooking Oil,UCO),在中国,很多时候和另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地沟油”联系在一起!

从欧洲到美国:

“地沟油”变废为宝

记得笔者小时候,隔三差五就可以从新闻里看到“某地打掉一制售地沟油特大犯罪团伙,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的新闻,甚至一些知名的餐饮品牌,也曾经卷入“地沟油”风波,恨得咬牙切齿,感慨人心竟然可以坏到这个程度!

将“地沟油”搬上餐桌的犯罪分子固然可恨,但彼时,UCO的正当回收利用渠道不畅,也是此类犯罪猖獗的重要根源之一。根据新华社2011年的报道,“地沟油”原本可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等化工品的原料,但企业生产的生物柴油“根本卖不出去。各地的加油站不收,我们的产品就没有销路”。最终生产“地沟油”!

当时的“地沟油”生意有多暴利?某企业以每吨5500元至6000元的价格收购掏捞并粗炼过的“地沟油”后,加工为成品油,以每吨8100元至8300元的价格卖给批发商,对比正常食用油当时每吨1万元的价格,中间差价,足以让人铤而走险!

但任何新事物,都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中产生的:就在同一年,荷兰皇家航空开始使用以UCO提炼的生物燃料,执飞阿姆斯特丹至巴黎的定期航班,成为全球首家将UCO作为燃料的航空公司,开启了UCO“上天”的序幕!

荷航此举,其实也是因应监管的要求:早在2009年4月,欧盟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指令》制定了生物燃料使用的强制目标,约定成员国于2020年前,将生物燃料占交通运输部门总燃料消费比提高至10%,如果原料来自废弃物、非食物纤维或木质纤维,可按双倍减排量计算。

问题在于,欧洲去哪找到这么多的UCO?荷航自然把目光瞄向了境外。从2012年开始,荷航旗下公司就在日本、韩国、中国等地寻找“地沟油”和其他生物燃料,然后运往欧洲。而此后,这种行为被多国效仿,欧洲从中国进口的UCO呈爆炸式增长,成为飞机里的燃料!

眼看欧洲和中国做UCO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美国人终于坐不住了,开始从中国大量进口UCO,以此体现“低碳环保”的形象!

美国《通胀削减法》在2022年8月生效后,为生物柴油、可再生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提供了丰厚的税收抵免。两个月后的2022年10月起,中国一直在向美国运送越来越多的UCO。2023年前8个月,中国向美国出口的UCO接近38.4万吨,约占美国同期进口总量的65%。到了2024年,美国已经成为中国UCO最大买家,购买的中国UCO约100多万吨,价值达10亿多美元,占中国UCO出口总量的42.94%,折算下来每吨近1000美元!

没想到2025年,特朗普的上台,深刻改变了全世界的贸易格局,自然也包含UCO:特朗普政府不仅加大了从中国进口各类商品的关税,而且通过《45Z税收抵免法案》等法案,将进口UCO(主要针对中国)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几乎排除在税收抵免资格之外。“双重打击”夏,中国UCO进入美国的路,几乎早已被特朗普堵死了!

特朗普的威胁建立在这样一个误判上:即美国仍是中国的UCO不可或缺的买家。但离开美国市场,中国的UCO就没处去了吗?大错特错!

中国的“地沟油”,

早已不够卖了

“效果”:还是立竿见影:与2024年全年美国占据绝对主导的情况不同,到了2025年8月,新加坡成为UCO当月最大的出口市场,份额远超其他国家。同时,美国的出口量同比大幅减少了83.84%,份额显著萎缩。这表明全球UCO贸易流向正在发生快速调整。

2025年8月UCO分国家/地区出口数据统计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海关总署

一些财友或许会好奇,新加坡弹丸之地,买那么多UCO干什么?很多人可能忘记了,坐拥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是联合国认证的工业国,尤其注重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炼化工和绿色能源产业!

相关资料显示,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燃料炼制中心和船舶加油枢纽。全球领先的可再生燃料生产商Neste在此设有大型工厂,主要生产先进的生物柴油(HVO)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为UCO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据外媒,2025年迄今,新加坡是中国UCO最大买家,进口量增长15%,达到5.37亿美元。

而新加坡用UCO生产的产品,绝大一部分出口到日本等海外市场。以日本为例,该国国内SAF产业刚起步,例如,全日空航空是日本首个使用SAF的航空公司。其目标是到2030年用SAF替代至少10%的喷气燃料。航空公司为达成减排目标,急需进口SAF,其中新加坡,无疑是一个潜在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国内,也把收集来的UCO,送到新加坡加工后再返销日本!

在欧洲,SAF也得到了青睐:据环境经济杂志,欧盟已经颁布强制令,要求从2025年1月1日起,欧盟机场所有航空燃料供应商必须在其供应的燃料中添加至少2%的SAF,目标是在2050年之前,将SAF在航空燃料中的混合比例逐步提升至70%,其中合成燃料的比例需要达到35%,这对于国内UCO出口欧盟,将是又一利好!

欧盟的强制SAF标准逐渐提高

图片来源:环境经济杂志

新加坡也好,欧盟也罢,都是在国内UCO产业链尚不完备的时代,通过海外贸易的形式“变废为宝”,现如今,国内的相关产业链蓬勃兴起,已经使得UCO某种程度上变为一种“战略资源”,需要动用国家政策调控的地步!

早在去年6月,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报告称“由于欧洲和美国的需求激增,中国很快就会用尽废食用油”。也有霍尼韦尔的高管表示“中国应限制‘地沟油’出口,把绿色航煤的产值、利润都留在中国”。而霍尼韦尔,已经与嘉澳环保、金尚环保等公司在中国利用UCO生产生物燃料!

到了2024年11月,财政部发布公告称,将从12月起取消或下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其中就包括UCO。此前,UCO可享受13%的出口退税,而以其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等产品并无出口退税优惠。

无论是政策的调整,还是资本的布局,都说明了一点,未来大量UCO将不必以原料形式出口,而是在国内被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SAF后再出口或供国内航班使用,完成产业链的升级。中国的UCO,现在已经成为“香饽饽”。

尾声

特朗普的一句近乎呓语,竟然牵出了一个如此隐秘的新兴产业链。2024 年上海举行的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上,有专家指出,UCO的价格已经暴涨至每吨7200元人民币,“想吃都吃不到了”。而这背后,既有现代科技的力量,也有各方政经势力的博弈。并进一步说明,单边主义没有赢家,只有相向而行,才是通往可持续未来的正道。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财经早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