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回在福建漳州古城北广场參与活动,看到“阿国面煎粿”店里也售“四果汤”,生意好得排队若长龙,几乎挤不进门。女老板宋瑞连知道尔等在大太阳之下拍摄辛苦,她立马动作利落递过一碗四果汤,汗流夹背时节一气吃光喝尽,热气顿消。啊呀!民间消暑饮品秘方,实在带劲浑身超爽。它已
宋瑞连
几回在福建漳州古城北广场參与活动,看到“阿国面煎粿”店里也售“四果汤”,生意好得排队若长龙,几乎挤不进门。女老板宋瑞连知道尔等在大太阳之下拍摄辛苦,她立马动作利落递过一碗四果汤,汗流夹背时节一气吃光喝尽,热气顿消。啊呀!民间消暑饮品秘方,实在带劲浑身超爽。它已经成为古城文化符号之一,交织着文旅标志、地域气候、物产禀赋、商贸往来与现代传播的多重驱动。
历史渊源,追溯千年。从药食同源,到市井风味。关于四果汤的历史,主流传说是,一千三百多年前,唐代军队从中原入闽时,为应对湿热气候引发的“闽南热病症”,以莲子、薏米、绿豆、银耳四种食材配伍,制成药食同源的疗方,这一配方,为“四果汤”之最初状。到宋代时,富户人家为抵御酷暑,将当季水果切块加入,并浸于深井水中取其阴凉,形成原始果汤。这一说法,在明清民国文献记载中得到佐证,四果汤的存在与发展,脉络清楚 。
随着漳州月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为适应南来北往及番爿来客之口味,各式食材与技艺不断涌入四果汤之中,“仙草.石花.阿达子”、芋圆、沙冰等逐渐融入,倍受欢迎,使其升级为配料丰富的复合饮品。石花的晶莹滑润,芋圆的软糯弹韧,“阿达子”的Q劲耐嚼,既保留了本土物产的朴实,又体现了海洋文化的包容。古早四果汤的配料如绿豆清热、薏米祛湿、银耳润肺,均符合中医养生理论。再加上沙冰,使四果汤成为冰镇“什锦汤”,口感更加无以伦比,老少皆宜 。
阿达子
漳州古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通过修缮古建、恢复老字号,重塑了“唐宋古城、明清风貌”的格局。四果汤凭借其市井烟火气与文化代表性,成为古城复兴的载体之一。老字号店铺在古城内坚持守望,吸引了大量游客体验“古早味”。四果汤作为漳州非遗美食代表,声名远播。商家则通过创新配料,如星空芋圆、低卡控糖版,共十二种配料,将四果汤打造极致,契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宋瑞连女士店里的四果汤,还可融入椰奶,色香味形皆有之!
右一为宋瑞连女士
来源:用户公孙奴陈继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