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天气转冷,棚室环境逐渐进入低温高湿状态,这种条件为灰霉病、黑星病、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此类病害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若防控不及时,易导致蔬菜叶片枯萎、果实腐烂,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掌握病害识别要点与科学防控方法,是保障棚室蔬菜安
随着天气转冷,棚室环境逐渐进入低温高湿状态,这种条件为灰霉病、黑星病、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此类病害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若防控不及时,易导致蔬菜叶片枯萎、果实腐烂,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掌握病害识别要点与科学防控方法,是保障棚室蔬菜安全生产的关键。
一、精准识别:三大病害的典型特征
(一)灰霉病:“V”形病斑与灰色霉层为典型标志
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可侵染蔬菜的花、果、叶、茎等多个部位,以果实和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时,病斑沿叶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呈灰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交界分明;湿度较大时,病部会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果实受害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灰褐色霉层,幼瓜脐部先出现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扩大并腐烂。黄瓜、番茄、辣椒等茄果类和瓜类蔬菜均为高发作物。
(二)黑星病:星纹病斑与胶状物是核心识别点
黑星病主要危害蔬菜的嫩叶、嫩瓜和嫩茎,尤以黄瓜、西葫芦等瓜类蔬菜受害突出。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椭圆形斑,后期病斑扩展为星纹状,中心呈灰白色,边缘为暗褐色。果实受害后,表面出现褐色胶状物,病斑凹陷,严重时导致果实畸形,失去商品价值。茎部发病会产生椭圆形凹陷斑,同样伴随胶状物渗出,后期病斑上可形成黑色小点。
(三)霜霉病:多角形病斑与霉层的“上下差异”
霜霉病主要危害蔬菜叶片,病势由下而上逐渐蔓延,黄瓜、白菜、番茄等多种蔬菜均易感染。叶片正面初期出现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褪绿斑,颜色逐渐加深至黄褐色;潮湿环境下,叶片背面病斑处会生出紫灰色或灰白色霉层,早晨露水未干时最为明显。病情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成片,导致全叶干枯卷曲,影响植株光合作用。
二、科学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治”
(一)农业防控:筑牢病害发生第一道防线
1. 优化棚室环境调控:在温度允许的条件下,及时放风除湿,缩短棚内高湿持续时间;大风降温天气可适当缩短放风时间,避免寒害发生。有条件的棚室可安装除湿机等设备,主动降低空气湿度。
2. 强化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避免植株徒长导致通风透光不良;连阴天尽量不进行掐须、打杈等农事操作,减少病原菌侵染伤口。避免在阴雨天浇水,浇水后及时放风排湿。
3. 清洁田园环境: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病果及腐烂花瓣,带出棚室外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病原菌积累。
(二)免疫增强:提升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不良天气来临前,可喷施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免疫诱抗剂,增强植株抗逆性;同时冲施甲壳素、腐殖酸等养根肥料,促进根系发育,从根本上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此外,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是降低病害发生风险的经济有效措施。
(三)药剂防控:精准用药降低危害损失
药剂防控需坚持“早发现、早用药”,优先选用烟剂或粉剂,避免增加棚内湿度。
- 灰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啶酰菌胺、氟菌·肟菌酯、腐霉利等药剂,或异菌脲与吡唑醚菌酯复配使用,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 黑星病:发病初期可选用托布津与百菌清复配喷施,连用2-3次,间隔7天一次,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 霜霉病:可选用霜霉威盐酸盐、氟噻唑吡乙酮、烯酰吗啉等药剂,或氟吡菌胺与氰霜唑复配使用,提升防控效果。
低温季节棚室蔬菜病害防控需立足“控湿、健株、早防”核心,通过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控手段,有效阻断病害传播链条,为蔬菜生长营造健康环境,保障冬季蔬菜生产稳定。
来源:风趣一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