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坚爆料直播间“先提价再补贴”,他掏20元红包,商家抬价后,消费者拿到的优惠却跟别人掏5元一样
孙坚爆料直播间“先提价再补贴”,他掏20元红包,商家抬价后,消费者拿到的优惠却跟别人掏5元一样
10月16日,他把这事拍成视频放上网,说得很直白,台前价一抬,红包再撒,观众看见倒计时心一热,觉得占了便宜,其实账一摊开,跟没补几乎没区别
他还说,有些网红平时晒豪车、名牌,到了出补贴的时候一句“补不起”,红包让粉丝买单,风光归自己,这股风看着就别扭
他举了个双十一的例子,某品牌跟他约好了发20元红包,临到前,其他达人不同意,说影响他们场子,品牌就突然反悔,合作还得继续,他只好先把价格往上提,再自己掏20元来“履约”
那一刻真有点心凉,他说自己像在给别人打工
他直言自己是理科生,看得懂这套数学题
讲完这些,他用“欺骗”两个字,态度很硬
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夜晚,刷到一个直播间,屏幕上飞着“仅此一波”“手慢无”,主播嘴里不离“家人们”,你手指悬着,心里想着反正便宜点,点了
第二天翻一眼旗舰店,发现差不多的价,甚至更低一些,只是没有那股煽动气氛
所谓大促,很多时候就是价签先加码,红包再演戏
这戏演给谁看,很好理解
说到底,这是个价值和信任的题
市场跑得太快,坑也就跟着多
2024年直播电商规模已到3.8万亿,流量像潮水一样推着人往前冲
潮水里翻了船的也不少
某头部主播因假燕窝事件让品牌信任度一度暴跌65%,教训还热乎着
与之相对的,是另一条路
价值共创的直播间复购率高出行业均值38%,东方甄选靠知识把客单价做到了增长230%,这说明好内容是有回报的
再看场景创新
遥望科技把直播和文旅绑在一起,转化率是传统叫卖的3.2倍,观众在风景里下单,心更踏实
可在现实最嘈杂的角落,套路还是层出不穷
央视主持人的名字和形象都能被AI拿去带货,号称“深海多烯鱼油”治百病,实际只是普通食品,监管已经出手处罚
你说离谱不离谱
更远一点,国内主播把“开窑直播”的把戏搬到海外,窑炉旁边一敲,残次一碎,成品立刻稀缺得发光,卖到三百美刀,可杯子是胶水粘的,拿货价几毛钱
TikTok上开窑直播的戏法也漂洋过海,几毛钱的杯子粘好胶就敢卖三百美刀,敲碎残次只是为了制造稀缺的幻觉
我们也见过更冷的故事
有人被包装成“大凉山孟阳”的悲情人设,直播里声声“家人”,背后实操却是499元的“999足金”手链,鉴定只有0.3克金,其他都是铜合金,还把退货流程绕成迷宫,赌你嫌麻烦
大凉山孟阳的悲情人设割韭菜,499元“999足金”手链称重只有0.3克金,退货还被故意整复杂,这不是营销,这是欺骗
想起家里长辈看到“限时秒杀”眼睛发亮的样子,心里就堵得慌
回到孙坚这次,他抖出的是行业里不愿明说的台前幕后
我们能想象,他和品牌、达人、供应链在同一个对接群里拉扯,你一句我一句,谁都说自己不容易
可话说回来,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把价格抬上去,再假装大方,这种“聪明”早晚会反噬
三方责任得立起来,主播、MCN、平台谁也别想把锅一甩了之
对消费者的尊重,要落在透明的规则里,而不是靠口号
有业内评论直言,直播带货的“温度”和“尺度”该重做了,平台要从流量优先转向价值优先,别再用夸张话术绑架消费者的判断
说句公道话,直播不是原罪,带货也不必被妖魔化,我见过主播凌晨还在复盘差评,见过小品牌靠一场干净利落的直播熬过现金流的冬天
问题是,大屏幕那头的人不能把信任当筹码
信息越不对称,越需要有人把灯举高
要破局,简单的办法是把价格链路摊开给大家看,原价、优惠、补贴谁出、什么时候出,一目了然
平台也该给这类诚实的直播间更多流量,别让“嗓门大”的永远压过“把活干好”的
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办法
买前多停一秒,别被“最后五分钟”催着跑,出去逛一圈,看看同类产品,看看评价再回来
消费者也别怕麻烦,多对比、多冷静,离开直播间去店铺看看历史价,再回来下单,你会更有底气
你不着急,别人就急了
大家都慢一点,套路就活不长
这件事的后续呢
截至2025年10月16日,这件事还没有官方回应或明确处理结果
这很现实,也很无奈
可讨论已经展开了,评论区里有人夸他敢说,有人提醒别把所有锅都甩给主播,也有人问监管能不能把“先提价再补贴”这类招式定个性,起码让规则有牙齿
最后想说给每一个在直播间里犹豫过的人听
优惠不是洪水,理性是堤坝
真正的便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尊重常识的人,不会任由话术牵着走
愿每一分钱,都花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上
愿每一个开麦的人,都记得自己对着的不是流量,是人
来源:波妞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