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6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关于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市委金融办,市金融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市证监局相
首都之窗李磊摄
10月16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关于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市委金融办,市金融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市证监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都之窗李磊摄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介绍《北京市关于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北京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制定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
今年5月以来,为落实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要求,我委会同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金融监管局、北京证监局、北京市委金融办等八家单位共同制定了《北京实施方案》。
《北京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和制定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北京市高度重视发展科技金融工作,相继获批建设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和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初步打造形成全国领先的科技金融发展环境。今年5月,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若干政策举措》,进一步对各地区科技金融工作做出系统性部署,推动科技创新需求侧和金融供给侧同向发力,并且明确要求北京等重点地区要做好科技金融服务,为全国科技金融发展做出示范引领。
为加快构建与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扎实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我委联合相关单位按照以下四条原则推动《北京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一是坚持精准施策。将国家政策与本市实践相结合,着力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点问题。二是强化增量牵引。聚焦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发行等领域,推动本市加大引入科技金融增量投入。三是构建闭环体系。建立“目标量化—实施推进—统计评估”全链条管理机制,设定量化指标,实现政策举措的闭环管理。四是推动优化创新。依托中关村先行先试制度优势,努力打造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金融生态创新范式。
《北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
《北京实施方案》以加快建设完善首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核心,为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初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投入格局。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科技创新领域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等在京新设基金规模力争超万亿元;科技贷款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突破5.5万亿元和2.5万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市各项贷款增速;推动科技创新债券、科技保险、科技型企业上市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北京实施方案》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财政引导、金融开放等8个方面,提出了20条政策举措,既有创新引领的增量政策,也有注重迭代升级的存量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包括:争取各类国家级基金在京落地、深化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支持长期资本在京扩大股权投资规模、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等五条举措。其中明确提出:推动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京津冀区域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等在京落地;争取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中关村示范区开展先行先试,对符合条件的合作基金仅以有限合伙人身份参与设立,力争到2027年底合作基金总规模不低于500亿元等亮点举措。
二是发挥货币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包括: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优化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推动银行丰富科技信贷创新产品、推动科技金融专营化专业化发展、深化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试点等五条举措。其中明确提出:建立“中关村领航积分”评价模型;探索为科技型企业提供5年期以上“科创贷”,可按需无还本续贷;建设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E平台,力争到2027年底各项业务授信金额不低于1000亿元等亮点举措。
三是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包括:加大力度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挂牌上市、打造债券“中关村科技板”、提高REITs(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发行数量及规模等三条举措。其中明确提出: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质未盈利企业开展的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实施专人对接、精准服务;支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中关村特色产业园REITs储备、发行、扩募等亮点举措。
四是发挥科技保险支持创新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明确提出:做好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普惠型科技保险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优化升级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将本市创新药纳入商业保险范围;研究在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组建重大科技攻关保险共同体等亮点举措。
五是加强财政政策对科技金融的引导和支持。明确提出:用好用足本市现有贷款贴息、担保或保费补贴、投资奖励、风险补偿等科技金融专项政策;发挥政府投资基金逆周期调节作用,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等亮点举措。
六是打造科技金融开放创新生态。包括:提升跨境资金使用便利性、推动科技金融开放合作等两条举措。其中明确提出:用好“科汇通”政策,为符合条件的非企业科研机构提供资金入境及使用便捷通道;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支持境外头部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京设立分支机构等亮点举措。
七是加强组织实施。包括:加强科技金融工作统筹、持续做好企业融资对接、完善科技金融监测统计机制等三条举措。其中明确提出:用好市级科技金融工作落实协调机制;建立北京市科技金融综合评估机制;探索编制北京市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等亮点举措。
本次制定的《北京实施方案》,将对本市未来三年科技金融工作提出系统部署和明确目标,为本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以《北京实施方案》为指引,协同相关单位,分年度细化分解重点工作任务,如期、保质、保量落地执行,为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贡献北京力量。
新闻发布会上,张继红还回答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出的问题。
问:科技部、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政策出台后,北京市率先出台《北京实施方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作为方案牵头部门,请介绍下后续推动方案实施的总体考虑,拟推动哪些举措率先落地,以及政策实施的预期效果是什么?
答: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加快建设完善首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推动力。作为《北京实施方案》牵头部门之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用好一套机制、推进三方面举措,率先形成引领示范,确保方案落地见效。
“一套机制”是指用好市级科技金融工作协调机制。作为“双牵头”的一方,我委将会同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统筹协调各单位做好《北京实施方案》的任务细化工作,分年度形成工作清单,将每项举措任务化、项目化、目标化,并通过定期会议机制督促落实。
“三方面举措”是指:
一是在创业投资领域,我委将积极协助市区相关部门做好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京津冀区域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等各类国家级基金在京落地及对接服务相关工作,争取社保基金、银行AIC基金、保险资金等更多长期资本在京设立创投基金并加大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力度。继续发挥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商业航天、新材料等八支政府投资基金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北京科技创新基金、社保基金中关村专项基金继续加快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二是在银行信贷领域,对本市创新积分模型进行优化,综合考虑研发投入、科技计划、科技奖励、科技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银行风控等评价指标及权重,预计年底前推出创新积分2.0版,即“中关村领航积分”评价模型,对领航积分达到一定分值的企业持续提升主动授信覆盖率。同时,我们还将引导银行不断丰富科技信贷创新产品。今年7月,我委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与首都科技发展集团在全国率先推出“批量研发贷款”,双方共同组建3.75亿元的研发资金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最长不超过8年、用途灵活的长周期专项资金支持。近期,在科技部指导下,我委还将联合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出“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贷”,与科技部颠覆性专项实现“立贷联动”,贷款额度最高可达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金额的1.2倍,贷款期限最长可达5年。
三是在科技保险方面,今年3月,为保障本市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委联合北京金融监管局指导17家财险公司、2家再保险公司、1家保险经纪公司组建了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创新保险产品。后续,我委还将与相关单位一起,系统总结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经验,继续研究推进在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组建重大科技攻关保险共同体,加大保险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同时,我委也高度重视发挥保险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保障作用,正在推动人保财险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评估平台设立的论证工作,争取年内在京注册成立国内首个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风险评估的法人机构。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基于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推动、协助相关单位构建成链、成网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联动,发挥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从零到一、从一到十的关键作用,打造一批示范性科技金融模式案例,进一步强化北京科技金融在全国的引领作用。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