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以“责任压实、科技赋能、社会共治”为核心,逐步构建起“主动治理+精准防控+科技赋能+社会共治”的防火新模式,实现了从“人防为主”向“智防主导”的转变,有效提升了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以“责任压实、科技赋能、社会共治”为核心,逐步构建起“主动治理+精准防控+科技赋能+社会共治”的防火新模式,实现了从“人防为主”向“智防主导”的转变,有效提升了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
防火制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
一是林长责任体系全覆盖。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林长制,以林长负责制为主线,落实护林员职责,压实“县级林长包乡镇、乡镇级林长包村、村级林长包社、生态护林员包区域”的“四包”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二是林长织密“防火责任网”。县级林长统筹全局,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乡镇级林长抓执行,负责落实具体措施;村级林长强落实,落实辖区内防火责任落实。
三是八机制三清单一包保一承诺机制。结合省市要求,细化任务清单,逐级签订包保责任书,落实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防火期及高火险期的管控措施,确保责任到人。
责任落实从“粗放管理”向“精准防控”转变
一是智能化平台建设。以“防优于救”的理念,构建多维度、全链条的防火体系,推动森林资源保护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助力林草资源管护。投资75万元建设“林长+监测平台+护林员”示范区,整合热成像探测、AI烟火识别等技术,构建覆盖高空铁塔、立杆球机、枪机监控的立体化监测体系,让传统护林模式升级为“智慧护林”,可远程查看林区火情。
二是网格化巡护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镇村林长联动体系,临洮县将县域林区细分为 319 个责任网格,构建常态化巡护体系。镇级林长每月至少巡林 1 次,村级林长每周巡查1次,护林员借助巡林 App 每日打卡。
三是责任与考核机制。对照“制度 + 机制” 拧紧履职 “安全阀”。通过“两单两函”(工作提示单、资源清单、提醒函、督办函)强化过程管理,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以思想破冰引领精神提振、以作风建设汇聚发展动能、以精准监督推动责任落实,促进林长制工作落地见效,实现“林长制”到“林长治”的转变。
防火效率从“传统管控”向“科技赋能”转变
临洮县通过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推动防火效率实现从传统人工巡护向科技赋能转变。
为打好“人防+技防”组合拳,落实“人防+技防”协同机制,不断提升森林防火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科学安全地做好火情火灾应急处置。
把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与森林草原资源管护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建设防火监测预警平台和重点林地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智能化手段在森林资源管护领域的应用,科技赋能着力促进“智慧护林”与林长制的深度融合,提升森林草原资源管理效能,守牢森林草原防火底线。
目前,该县已安装防火监控摄像头53个。
工作成效从“行业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变
一是构建群防群控机制。建立林长制义务监督员制度,通过林长制义务监督员制度旨在保障人民群众对森林资源保护的监督权和参与权,以社会监督员“局外人”的视角,反映群众诉求,为林长制工作“挑刺”,营造全社会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提升林长、护林员和林草机构等履职效能。
二是实施边界联防联控。为健全全域防火合作机制,加强区域联防合作,按照“行政区域有界,防火救火无界”的原则,截至目前共开展协同行动20余次,有效建立“联络、联动、联防”的三联机制,形成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联防格局。
三是社会参与度提升。该县构建起 “全方位、立体化、浸润式” 宣传矩阵。组织开展防火知识“五进” 活动,全县5 辆森林草原防火流动宣传车穿梭于全县 18 个乡镇和重点林区,循环播放防火警示片;联合通信运营商,向全县手机用户定向推送防火提示短信超 60 余万条;在校园开展 “小手拉大手” 主题教育,通过宣教活动,让小学生化身 “防火宣传员”。群众防火意识显著提高,使森林草原防火宣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
四是应急响应能力提升。组建县林草局森林草原火灾扑救队伍。下属各林场、管护站组建扑救小组6个,由干部和护林员组成。物资储备方面,建成县级物资储备库1个,储备防火服、二号工具、防火铁锨、灭火器等物资1.2万件,提升火灾初期扑灭率。
执行主编|刘斯文
邮箱|zgslfh@126.com
▼爱护森林草原 点赞在看分享▼
来源:中国森林草原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