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原地起飞!深度拆解这一“动力电池核心材料”逻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6 18:50 2

摘要:最近金属圈最火的词非“钴”莫属——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25年10月钴价单月暴涨20%,突破35万元/吨;华友钴业、寒锐钴业等龙头股一周内涨幅超15%。这波“原地起飞”的行情,是短期资金炒作,还是产业周期、供需格局、技术迭代共振的长期趋势?

最近金属圈最火的词非“钴”莫属——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25年10月钴价单月暴涨20%,突破35万元/吨;华友钴业、寒锐钴业等龙头股一周内涨幅超15%。这波“原地起飞”的行情,是短期资金炒作,还是产业周期、供需格局、技术迭代共振的长期趋势?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钴不仅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更是你我身边新能源车、智能手机、储能设备的“隐形基石”。今天,我们就来扒透钴“起飞”的底层逻辑,告诉你这一“小众金属”如何影响万亿产业链,以及普通人的布局机会。

一、钴“原地起飞”的本质:价格、资金、基本面的三重确认

1. 价格端:从“谷底”到“巅峰”的逆袭

钴价曾在2023年跌至18万元/吨的“历史低位”,如今一年多时间实现“翻倍式上涨”。这背后是供需缺口的持续扩大:2025年全球钴需求预计达28万吨,而供给仅25万吨,缺口3万吨;其中动力电池领域需求占比超60%,新能源车销量暴增是核心推手。

2. 资金端:机构与产业资本的“集体押注”

三季度以来,北向资金增持钴产业链个股超12亿元,社保基金在二季度新进华友钴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巨头也通过“长单锁价”布局钴资源,产业资本的“投票”表明对钴价的长期看好。

3. 基本面:企业盈利的“爆发式修复”

以华友钴业为例,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从年初的15%提升至28%,净利润同比增长200%;寒锐钴业刚果(金)矿山的“自给率优势”(矿石自给率超70%),使其成本控制在20万元/吨以下,在本轮涨价中盈利弹性尤为突出。

二、钴“起飞”的三大核心驱动

1. 供需端:“资源稀缺”与“需求暴增”的尖锐矛盾

供给端:全球钴资源高度集中,刚果(金)储量占全球60%、产量超70%,但该国政治风险频发(2025年上半年矿山罢工事件导致供给中断超2个月);同时,钴矿开采“环保成本飙升”,非洲矿区的生态税、劳工成本年均上涨10%,进一步压缩供给弹性。

需求端: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计突破3000万辆,动力电池对钴的需求同比增长35%;此外,消费电子(手机、笔记本)、储能电池对钴的需求也保持15%以上增速,“三元电池+储能”双轮驱动需求爆发。

2. 政策端:新能源赛道的“强背书”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明确提出“提升动力电池材料自给率”,对钴、镍等核心材料的“资源保障”列为重点任务;欧盟“电池护照”制度倒逼车企重视“钴资源的溯源与可持续性”,进一步推高合规钴资源的溢价。

3. 技术端:“三元电池”的不可替代性与回收技术的滞后性

尽管“磷酸铁锂”路线在中低端车型中渗透,但高端车型(续航超800公里、快充车型)仍依赖“高镍三元电池”(含钴量约5%-10%);同时,钴的回收技术尚处“试点阶段”,2025年全球钴回收量仅占供给的12%,短期内无法缓解资源短缺。

三、钴产业链的“掘金赛道”

1. 上游:矿产资源的“壁垒之王”

钴矿资源高度集中,拥有“海外矿山”的企业掌握绝对话语权。

华友钴业:在刚果(金)布局3座大型钴矿,年产能超3万吨,且通过“矿业+冶炼”一体化降低成本,是国内唯一实现“钴资源自给”的龙头。

洛阳钼业:旗下Tenke Fungurume矿山是全球最大钴矿之一,2025年钴产量占全球15%,资源储量可支撑开采超20年。

逻辑:“资源自给率”是上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自给率意味着在价格波动中盈利更稳定。

2. 中游:冶炼与加工的“利润放大器”

钴的冶炼技术壁垒高,具备“大规模冶炼能力”的企业能享受“量价齐升”红利。

寒锐钴业:刚果(金)的冶炼厂年处理钴精矿超2万吨,产品纯度达99.99%,主要供应特斯拉、LG新能源等头部电池企业,毛利率比行业平均高5个百分点。

金川集团:国内最早布局钴冶炼的企业,拥有从“钴矿-钴盐-钴粉”全产业链,客户覆盖国内80%的三元电池厂商。

逻辑:中游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客户绑定能力”决定了盈利弹性,优先选择与头部电池厂签订长单的企业。

3. 下游:电池与终端的“需求锚点”

钴的需求直接由下游产业拉动,关注“高钴需求”的细分领域。

三元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采用高镍三元体系,钴含量虽降但单车用量仍超5公斤;亿纬锂能的“大圆柱电池”在高端车型中渗透率提升,带动钴需求增长。

储能电池: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新增120GW,其中三元储能电池占比25%,对钴的需求同比增长40%。

逻辑:下游企业的“技术路线选择”和“市场份额”决定了钴的需求弹性,优先关注在高端电池领域市占率高的企业。

四、投资钴的“风险与应对”

1. 资源国政治风险:刚果(金)的“黑天鹅”

刚果(金)是全球钴供给的“命脉”,但该国政治稳定性差,矿山税收政策、劳工法规变动频繁(2025年拟提高矿业税至30%)。

应对:优先选择“资源布局多元化”的企业(如华友钴业在印尼、摩洛哥也有矿权布局),或通过“期货套保”锁定价格风险。

2. 技术替代风险:磷酸锰铁锂的“潜在冲击”

若“磷酸锰铁锂”技术突破(目前能量密度已接近三元电池),可能分流钴的需求。

应对:跟踪电池企业的技术路线,关注华友钴业、当升科技等企业在“锰基正极材料”的布局,若技术替代明确,及时调整仓位。

3. 价格波动风险:强周期属性的“双刃剑”

钴价波动率高达30%,短期价格回调可能引发市值大幅波动。

应对:采用“分批建仓”策略,结合上海有色网的“钴价周度报告”和矿山供给新闻,在价格回调时布局,避免追高。

结语:钴的“起飞”不是终点,是产业趋势的“起点”

钴的“原地起飞”,是新能源革命、资源稀缺性、产业集中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它不是“一夜暴富”的赌局,而是分享“动力电池核心材料”成长红利的契机。

来源:译萱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