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 李婉清)10月16日报道 10月1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在青岛举行。会上举行了中国版权金奖颁奖仪式,“成都造”《哪吒之魔童闹海》荣获2025年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 李婉清)10月16日报道 10月1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在青岛举行。会上举行了中国版权金奖颁奖仪式,“成都造”《哪吒之魔童闹海》荣获2025年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
“中国版权金奖”由国家版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是中国版权领域最高奖项。这一权威奖项,为这部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作品再添认可,也展现了成都通过版权赋能产业发展的生态建设成效。作为全国首个版权示范城市,成都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与生态构建,让版权成为IP培育与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其背后的“成都密码”,又将如何持续推动“创意”向“产值”高效转化?
金奖背后的版权“护航”
《哪吒之魔童闹海》斩获“中国版权金奖”,离不开从创作源头到市场终端的版权“护航”。在创作端,制作团队在投入影片创作的同时,便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系统化布局。团队采取了多元化的保护手段,对电影剧本、角色形象、场景设计等核心创意内容,综合运用版权登记等方式进行确权,为IP的市场化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哪吒2》幕后创作展
这样的前端布局,需要后端有力的保护来支撑。2025年初,成都多部门便联合启动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该行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网信、公安、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参与,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机制。专项行动期间查处多起刑事行政案件,有效遏制了盗版势头。
保护力度在司法层面得到延续和巩固。2025年4月1日,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对四川省首例侵犯《哪吒之魔童闹海》著作权案件作出一审判决,不仅为权利人挽回了损失,也彰显了司法保护的效能。
为创意上一把“安全锁”
对爆款IP的强力保护,建立在为海量创意提供服务的基础之上。成都的秘诀在于,将保护关口前移,从源头为创新提供保障。这种环境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例如在国庆中秋假期,成都交子大道就变身现实版“次元街”。一公里的展区内,《哪吒》《遮天》《物华弥新》等28个“成都造”头部IP集中亮相,限定周边首发首秀,吸引超百万人次打卡。
国庆中期假期,哪吒和敖丙亮相“成都数字文创潮玩大街”
在星阅辰石的《遮天》展台,男主角“叶凡”的武器“万物母气鼎”1:1模型长期处于“补货中”状态;更吸睛的是,融合成都银花丝技艺打造的“姬紫月”同款项链与耳环,刚一预售便成为“IP+非遗”出圈的鲜活样本。“这个耳坠做工太精致了,IP和非遗结合的想法特别新颖。”一位手持银花丝耳坠的游客赞叹道。
“创意产业最怕‘出生即被盗’。”成都一家动漫公司负责人坦言,“早在2021年,成都搭建的数字版权综合服务平台就解决了我们的痛点。通过区块链技术即时存证、快速确权,让我们在创作和推广时心里更有底。”
让IP价值“滚雪球”
确权与保护是基础,最终目标是让IP价值实现最大化转化。成都通过政策、金融、交易多维度发力,构建起让版权“活”起来、“流”起来的生态闭环。
政策层面,《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清晰锚定“版权赋能”的核心路径;金融创新上,全国首单版权资产支持票据(ABN)在蓉发行,为文创企业融资超1亿元。
2024年第六届数博会,“成都版权+金融创新”入选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推介现场
“这不仅是一次融资,更是对版权资产市场价值的权威认证。”作为首批受益企业代表,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CEO杨达深感鼓舞,“我们不仅盘活了企业版权资产价值,获得了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也是公司首次以市场化手段完成核心版权内容的价值评估。这对创业者是巨大的信心注入。”
交易生态的完善则加速了IP价值的裂变。成都以数字版权平台为核心,整合成都文交所、咪咕音乐等专业机构,真正实现了“一个IP带动一个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
“成都创造”走向世界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版权金奖之路,可以看到成都版权生态的特点:用技术赋能确权,靠制度强化保护,再以生态促进转化,形成良性循环。
2025年上半年,成都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1872亿元,同比增长7.4%。亮眼的数据背后,是版权相关产业对GDP贡献率的持续提升。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