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护“粮袋” 沃野织新景——宣汉县秋收秋种一线观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6 16:02 2

摘要:近日,连绵阴雨让金黄稻谷面临考验,却也让党群同心抢收、科技赋能产业的动人图景愈发清晰。从挥汗如雨的稻田到机械轰鸣的土豆基地,一场关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劳作正在生动演绎。

近日,连绵阴雨让金黄稻谷面临考验,却也让党群同心抢收、科技赋能产业的动人图景愈发清晰。从挥汗如雨的稻田到机械轰鸣的土豆基地,一场关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劳作正在生动演绎。

“谷子泡久了要发芽,多亏了他们!”大成镇三桥社区的田间,十余位佩戴党员徽章的志愿者正弯腰挥镰,泥水溅满裤腿。面对持续阴雨导致稻谷收割滞后的困境,大成镇连夜组建“助农抢收队”,百余名党员干部奔赴田间。收割机无法进入的边角地块,就用传统镰刀收割;老人搬运困难的稻谷,就用肩挑背扛运抵晒场。

特别针对7户留守老人家庭,抢收队提供从收割、晾晒到储藏的“一条龙”服务。“不仅要抢速度,更要保质量。”正在帮忙清扫晒场的镇干部抹了把汗,“每个环节都关系到群众一年的收成。”在这场与天争时的“战役”中,沉甸甸的稻谷成了检验初心的“度量衡”,飘扬的党旗成为秋收现场最温暖的风景。

与此同时,在天生镇新芽村的连片基地里,秋土豆播种正酣。起垄覆膜一体机匀速推进,30余名社员紧随其后播下脱毒种薯。镇农技站专家蹲在地头,手持土壤湿度检测仪指导播种深度:“采用测土配方技术,肥料利用率能提高20%。”

这场看似寻常的秋播,实则藏着产业升级的密码。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统一品种、技术和销售。村民以土地入股获分红,通过田间劳作挣薪金,去年户均增收超万元。“小土豆长成大产业的关键,在于打通科技赋能与利益联结两个环节。”村支书指着正在作业的农机说,“机械换人让效率提升40%,更让标准化生产成为可能。”

在芭蕉镇,秋洋芋播种现场同样演绎着“科技协奏曲”。农技专员现场示范清沟开垄规格,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跟踪肥水管理。“专家指导+人机协作”模式让50亩示范田在一天内完成播种,为全镇推广树立了样板。

从党员带头抢收的“暖心速递”到科技渗透的“智慧农耕”,宣汉县乡镇的秋收秋种图景背后,是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与乡村振兴“长远大计”的深度融合。大成镇建立党员干部包片联户机制,对困难群体实行“生产需求清单”动态管理;天生镇将合作社收益反哺基础设施,形成“产业反哺乡村”良性循环;芭蕉镇构建“多方协作+专家指导+人机协作”生产机制,让农业示范区从蓝图变为实景。

这些实践印证着:把“藏粮于地”落实到每一亩良田,把“藏粮于技”注入每一颗种子,把“藏粮于民”写进每一张笑脸,乡村振兴的动能便会持续奔涌。当组织优势、科技力量与群众智慧在田野上激荡,巴山粮仓的丰收之歌必将愈发浑厚悠长。

来源:夸夸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