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每月只能花200万的人,怎么敢在直播镜头前笑着卖护肤品?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每月只能花200万的人,怎么敢在直播镜头前笑着卖护肤品?
李嘉欣不是在卖面霜,是在卖自由。
她不是第一个想挣脱豪门枷锁的女人,但她是第一个把家族信托的缝隙,用一场直播卖成千万流水的人。1200万港元,不是运气,是算准了时间——许家不给钱,她就自己造钱。
没人逼她,但她知道,再等下去,连说话的底气都会被磨平。
许晋亨呢?
他坐在画廊里看赵无极的抽象画,4280万港元,一眨眼就没了。
可那幅画不会说话,不会问他“你快乐吗”。
他买的是资产,不是生活。
家族信托像一把锁,锁住了他的银行卡,也锁住了他的人生选择权。
他能动用的,只有每年三次、每次不超过五百万的“紧急通道”——听起来像救命钱,其实不过是家族施舍的零花钱。
而他的儿子Jayden,13岁在哈罗公学拿数学金奖,账户里躺着5000万教育基金,美林银行盯着每一笔支出。
这孩子还没成年,就已经被写进了家族的下一盘棋。
他将来能支配的资产,是许家精心设计的“奖励机制”——不是天赋,是控制。
何超琼在横琴投了180亿,资产翻了40倍。
她没哭,没闹,没回头。
离婚那天她没要一分钱,现在却站在了整个澳门的经济版图上。
有人说是她赢了,其实她根本没参与这场输赢游戏。
她只是把婚姻当成了一个阶段,而不是一生的定义。
你看到的豪门恩怨,是八卦;我看到的是,一群被财富驯化的人,如何在铁笼子里,一点点咬开缝隙。
李嘉欣的JMX品牌上线那天,评论区有人说:“她终于活成自己了。
”可没人提,她连发条动态都要算准许家的财务周期。
她不是逆袭,是硬生生在断粮的环境下,种出了自己的粮食。
许家的第三代条款,83%的香港豪门都在学。
不是仁慈,是怕下一代被养废。
可他们忘了,真正能扛住财富的,从来不是账户余额,是心里那点不认命的火。
你我可能没资格谈信托,但我们都懂那种感觉——被规则框住,想动一下,都要看别人脸色。
李嘉欣卖的不是面膜,是所有被系统定义过的人,心里那句没说出口的:“我也可以自己来。
”
来源:自若枫叶一点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