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贝能从小馆子做成全国370多家门店、年收入四五十亿的餐饮巨头,靠的从来不是"贵",而是家长们愿意为"儿童餐健康"支付的溢价。
西贝的预制菜争议还没平息,始祖鸟的"雪山烟花秀"又引爆舆论。
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品牌,一个栽在儿童餐的冻西兰花上,一个折在喜马拉雅山的烟火里,却暴露了同样的致命问题:
把"合法合规"当成了挡箭牌,亲手撕碎了与核心用户的信任契约。
西贝能从小馆子做成全国370多家门店、年收入四五十亿的餐饮巨头,靠的从来不是"贵",而是家长们愿意为"儿童餐健康"支付的溢价。
2024年,西贝儿童餐销量突破2000万份,短短几年增长400%,靠的就是"为孩子选好料"的承诺,成了无数家庭的"亲子餐首选"。
对这些核心用户来说,西贝的贵是"放心税",他们相信花的钱能换来天然、新鲜的食材。
这场信任危机的导火索在2025年9月10日被点燃。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死贵",引发全网热议。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当即否认,称按国家六部门定义"没有一道是预制菜",甚至放话要起诉罗永浩,并开放后厨自证清白。
但这场"自证"反而成了"自曝"——镜头里,保质期9个月的椒麻鸡、18个月的海鲈鱼整齐码放,儿童餐里的"有机西兰花"更是标注着24个月的保质期,比不少吃这份餐的宝宝年龄还大。
更刺眼的是供应商爆料:西贝采购的冷冻鲈鱼仅3元一公斤,解冻加热后就成了108元的"硬菜",价格翻了36倍。
而那些号称"现做"的羊肉串,解冻后能卖两天,后厨员工甚至用漏勺疏通下水道,厨师操作时不戴口罩还戴着手链。
这些细节彻底击碎了家长们的信任——他们付溢价买的不是"冻货加热",而是品牌承诺的"新鲜健康"。
面对日均营业额暴跌百万的危机,西贝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应对:降价。
2025年9月底,西贝不仅下调菜单价格,还推出"买3.9元馒头送100元代金券"的活动,社交媒体上满是"薅羊毛攻略",国庆期间部分门店甚至重现排队场景。
但这波操作治标不治本:普通消费者薅完羊毛就走,核心家长群体反而更坚定了质疑——"降价是不是默认之前卖贵了?""是不是知道预制菜不值钱了?"。
后来西贝虽将羊肉串改为现烤、儿童餐牛肉酱现场制作,但信任重建谈何容易。就像有家长说的:"以前带娃吃饭闭眼选西贝,现在看到菜单就想起24个月的冻西兰花,怎么敢再点?"。
如果说西贝是错在产品,始祖鸟则是输在了品牌根基上。这个早年的芬兰小众品牌,能被安踏收购后做成"户外顶奢",靠的是户外爱好者认可的专业性能和"敬畏自然"的价值观。
十几年前,买始祖鸟的都是真・户外玩家,靠它的冲锋衣防风防雨,而品牌官网上"与高山保持联系是我们存在的理由"的宣言,更是成了核心用户的精神共鸣。
但2025年9月19日的一场营销活动,让这份共鸣彻底破裂。
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5500米处举办"升龙"烟花表演,沿山脊燃放的"火龙"虽号称"艺术表达",却在生态敏感区留下了塑料桶、电线等残留物,需要村民和无人机专程清理。
面对质疑,始祖鸟先是强调活动"已在生态环境局备案,使用环保材料",符合合规要求。
但户外爱好者根本不买账:"雪山是我们的信仰载体,不是营销秀场"。
更讽刺的是,品牌9月21日发布的道歉信出现"内外双标"——国内版说"对自然更谦卑",海外版却称"正与中国团队沟通调整",被指"甩锅"。
这场预算超千万、需层层审批的活动,暴露了始祖鸟的致命迷失。
被安踏收购后,它挖来奢侈品行业高管,刻意往"运奢"方向靠拢,却忘了核心用户在意的从来不是"高端感",而是"户外基因"。
正如老户外玩家所说:"始祖鸟卖得比国产冲锋衣贵十倍,靠的是专业和环保标签,现在标签碎了,跟普通贵价衣服有啥区别?"。
最终官方通报给出了定论:活动涉嫌违法,始祖鸟需承担生态损害赔偿和修复责任,多名当地干部被追责。
这场想"拔高格调"的营销,成了自毁长城的闹剧。
两个品牌的翻车看似偶然,实则都是"自毁长城"的必然,根源在于同一个认知盲区:把"流程合规"当成了"公众认同"的通行证,无视了核心用户的真实期待。
西贝始终强调自己的食材符合国家对"预制菜"的定义,始祖鸟也反复声明活动经过官方备案,但公众愤怒的从来不是"是否合规",而是"是否守信"。
西贝的核心用户买的是"健康承诺",不管冻西兰花符不符合标准,24个月的保质期都与"新鲜"的品牌形象背道而驰;始祖鸟的核心用户认的是"敬畏自然",即便烟花材料可降解,在生态脆弱的雪山搞爆炸表演,本身就违背了品牌价值观。
这一点在对比中更明显:同样用预制菜的萨莉亚,因从未承诺"现做新鲜",人均不到50元的定价让用户对预制菜毫无意见;而西贝和始祖鸟都是靠"价值承诺"赚溢价,却在关键处掉了链子。
就像买素食的人不会接受"植物烤乳猪",不是因为食材不安全,而是因为违背了自己认同的生活方式。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错误本质是对核心用户的"背叛"。品牌资产之父大卫・阿克曾说,品牌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是累积感知与关系的旅程"。
西贝的家长群体、始祖鸟的户外爱好者,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品牌的"联合创造者"——他们愿意为溢价买单,更会主动传播口碑。
但当西贝用冻西兰花敷衍孩子,始祖鸟用炸山辜负自然,这些核心用户的愤怒自然会抵消品牌十几年的积累。
巴菲特说"名誉需要20年积累,摧毁它只要5分钟",西贝和始祖鸟的经历正是这句话的写照。
西贝的降价看似拉回了流量,却永久拉低了价格锚点,想再靠"健康"提价难如登天;始祖鸟失去了户外群体的认可,沦为普通奢侈品牌,迟早会被时尚潮流抛弃。
结语:菲利普・科特勒早在2017年就指出,企业正在丧失品牌塑造权,品牌越来越由互相连接的顾客决定。
对品牌来说,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规模或溢价,而是与核心用户的信任契约。
这种契约不需要多么华丽的口号,关键在"言行一致":承诺健康就别用过期冻货,标榜环保就别在雪山炸烟花。
萨莉亚的成功、胖东来的口碑,本质都是守住了"用户期待与自身行动"的匹配。
而修复破碎的信任,靠的从来不是降价或公关话术。
西贝后来搞的"现烤羊肉串"、始祖鸟承诺的"环保补救",或许是正确的开始,但想让家长重新放心、让户外爱好者重拾认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透明的行动。
毕竟,信任建立在一次次兑现承诺的细节里,而非危机后的补救声明中。
来源:听云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