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洛杉矶粉丝三次飞回?真的假的,网友说是“真实海空两线全复现”。
9月,成都首站,火药味就已经在票圈蔓延。
抢票?秒空,紫光一片。
黄牛笑了,歌迷跳脚了,本地乐队看懵了。
有谁想到,刀郎能把“村味”唱到奥体中心?
谁在期待?谁在冷笑?谁在吃瓜?谁在等翻车?
一连串疑问,十年混圈的我习惯提前下场。
迈入10月,杭州站,传统乐器嗨翻天。
你见过几万人齐喊“花妖”?
不明觉厉,懂的都在托亲戚抢票。
老炮儿看破不说破,“这阵仗,不是小打小闹。”
北京那一晚,《北方的天空下》飘进半数游子心窝。
看台区飙泪?谁信现在谁还被歌词感动?
结果场外大合唱,视频刷屏,隔壁短视频博主恨不得抱团蹭热度。
重庆站,《船工号子》,南方的兄弟们听出泪来。
是不是感情有点用力?圈外人说——民乐、山歌、土得掉渣。
圈里人暗地里掂量,流量一到,羡慕变成嫉妒。
乌鲁木齐收官,刀郎几首“高含疆量”曲目,全场沸腾。
洛杉矶粉丝三次飞回?真的假的,网友说是“真实海空两线全复现”。
没赶上票的,场外自发合唱,阿姨大叔拖家带口,谁能管得住?
从9月到12月,刀郎的巡演数据吊打一众顶流。
场场爆满,46场坐实“王炸”,何止流行歌手,那叫文旅经济发动机。
酒店秒订,餐饮爆满,南昌武汉直接拉起来9.8亿?
再给点时间,估计地方文旅要给刀郎刻碑了——这,还不算有人跟风模仿。
粉丝海陆空应援,场外“第二现场”,椅子不够,站着也干。
有人揶揄“老年广场舞”,更有人酸“土味快手风”。
可你看——老头老太太跟着唱,小孩都能喊得准音阶。
音乐的事儿,用流量讲时代痛点?
全网蹭刀郎,直播平台显示“刀郎同款帽子”一夜售罄,笑死人。
有人追捧,就有人横跳。
陈伟直播间飙脏话,刀郎照片拉二战战犯比谁辣,歌迷直接被骂“蛆”。
平台说不了,直接一刀封了号,流量终结在“狗血”二字。
你说陈伟真有见识,还是蹭热度?网友笑了:“他配吗?”
还有丁太升,先说刀郎土得掉渣,再改口“批判之作”,
前后一拼,才发现逻辑像麻花一样拧。
他到底想表达
围观群众坐等他再来一篇自我打脸。
吴鹏飞杜子建也不甘落寞,扒词、造谣、隔空撒盐。
这些人混得久了,哪有真情实感,一嘴就是“第五等级”。
网友吐槽:“除了点评别人,还能干”
你说他们真懂乐坛?还是觉得歌迷好忽悠?
舆论两极,谁在围观?
照我说,全网乌烟瘴气,但刀郎根本不理,“过誉之词,求全之毁,我通通收下”。
这话听着淡定,实际一把利刃。
究竟稳、还是怂?
明眼人清楚,这哥们心里门清:火不火都自己说了算。
从艺术人到网络“土味一哥”,刀郎不争不抢,死磕民歌十余年。
你以为他玻璃心?
他一句“慢慢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信谁好?
有博主扒北京工业大学王国华那句:“高品质演出,有广阔市场”。
这话搁圈里说,明知故问。
但现实就是,刀郎这波热度,远超一众流量歌手蹭都蹭不来。
46场,场场爆,那不是网红演出,是真正的文化事件。
文旅部门忙着推优惠,农民画、刀郎部落上了热搜。
民宿老板新玩法——歌词长廊,客人走一圈都能唱完三首。
演艺和文旅混成一锅粥,谁都想分点羹。
再看收官一夜。
乌鲁木齐光柱下,留下一地荧光棒,没退场的歌迷像守夜人。
刀郎最后那句沉沉地甩出来——掌声也罢,骂名也好,全都收下。
你品,他有点累,但更像在验收自己的“大项目”。
网友评论爆了,“刀郎真男人”“艺德炸裂”“收官语录被我亲眼截屏”。
也有杠精:“都2024了,还搞民歌?是不是来蹭新疆热度?”
到底谁蹭谁,谁借势谁,谁在才是真正为音乐而战?
对比一下——顶流歌手有多少打卡文旅?有几个让父母带娃听全场?
刀郎这波,直接跨越年龄、地域、圈层,哪来的“第五等级”?
搞音乐,谁敢这么玩?
有一说一,论中国人的“心灵共振”,只有刀郎这路子能火出圈。
可是,话题没停。
有人炒MLGB,有人怼土味,也有人说刀郎是时代的盗版。
你认吗?你服吗?圈里人都等下一个热搜。
我个人觉得,刀郎能火到这地步,除了歌,剩下全是反差。
他自己不回应,身边人倒腾八卦;他只唱自己的,外人管不住嘴。
这一场巡演,谁赚了热度,谁赚了真金白银,心里都有数。
风头最火的时候,最怕的还是“热度过后谁管你”。
你想刀郎下一步往哪走?西安办个腔调新专场?还是干脆玩曲风混搭?
还敢来点硬茬吗?还敢回怼吗?等圈内下一个逆袭门槛。
最后这场收官,旧歌新曲一起唱,掌声和骂声一并收。
有网友说:“刀郎是民族情怀最后的堡垒。”
你信吗?你跟唱吗?
这巡演你去过哪站?那个夜晚你跟着合唱了吗?
音乐火到这样,你怎么看舆论搅局?
圈里圈外,支持还是反对?
来吧,说说你心里刀郎到底第几等级?
留个言,我和你一起下场。
来源:高夫人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