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沉默的荣耀》热播,让重庆的“地下工作”重回大众视野。那段尘封的岁月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1937年的重庆,一位名叫周永林的年轻人,本该在果园里与柑橘为伴,却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另一个战场。他怀揣着农业救国的梦想,却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将青春献给信
央视《沉默的荣耀》热播,让重庆的“地下工作”重回大众视野。那段尘封的岁月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1937年的重庆,一位名叫周永林的年轻人,本该在果园里与柑橘为伴,却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另一个战场。他怀揣着农业救国的梦想,却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将青春献给信仰。秘密学联的抗日宣传,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1938年4月,年满十八的他,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潜伏生涯。党组织交给他一个特殊的任务:打入重庆的工商金融界。这无异于龙潭虎穴,他却游刃有余。凭借着家族与均益公司董事长的世交关系,他迅速成为公司的“红人”,从总务主任一路做到地产部经理。白天,他是出入高档场所的商界精英;夜晚,他则是将情报悄悄传递给组织的地下党员。他甚至利用经商赚来的钱,暗中资助革命,这种“大隐隐于市”的智慧,让一些同志都产生了误会。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在商言商”,这四个字成了他最好的保护色。
1944年,他的身份更加多元,担任《商务日报》主笔、《国民公报》社论委员,在新闻界也扎下了根。他就像一颗深埋的种子,在敌人的心脏地带悄然生长。搞地下工作,无异于刀尖上跳舞。周永林常说,那是“把脑袋提起来干”的活儿。1948年,重庆地下党组织遭遇重创,上级书记李文祥叛变,他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特务的黑名单上。一个冬天的傍晚,特务上门抓捕。多亏了老板的跟班王道生机警,谎称他早已离开,才让他从后门脱身,连夜逃往四川内江。虽然他躲过一劫,但他的战友黎又霖、陶敬之、胡有猷却没能等到重庆解放的那一天,他们倒在了1949年11月27日的大屠杀中。
这份沉重的记忆,成了他晚年无法释怀的牵挂。革命者的情感世界,总是充满了无奈与牺牲。重庆解放后,周永林筹建了市里第一家国营零售公司并担任经理。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刚毕业的统计员,后来的妻子。一个三十岁、条件优越的男人为何单身?这个疑问背后,是铁的纪律。在斗争最残酷的岁月里,党组织要求年轻党员不许恋爱。他立下誓言:重庆不解放,决不谈婚论嫁。这份坚守,是对信仰的忠诚,也是对伴侣的负责。直到1956年,他的真实身份才得以公开。2009年,已经九十岁高龄的他,再也无法亲自前往歌乐山。他把孩子们叫到身边,郑重嘱托:“我走不动了。以后每年你们都要去歌乐山献花。再以后,你们的孩子也要去,都要去!”这不仅仅是一个老人的心愿,更是一种精神的接力。那些沉默的英雄,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却与世长存。真正的荣耀,不在于声名远播,而在于那份为理想燃烧的赤诚。
来源:贺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