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市场换“主色调”白石成了“香饽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6 11:35 1

摘要:傍晚的阳光洒在南安水头镇蟠龙工业区的主干道上,红绿灯路口处,一栋通体雪白的建筑格外抢眼。玻璃幕墙反射着余晖,正大门上方“凯兴白石馆”的招牌简洁大气;推门而入,上千平方米的展厅内,一块块高端的鱼肚白、雪花白等大板整齐排列。

傍晚的阳光洒在南安水头镇蟠龙工业区的主干道上,红绿灯路口处,一栋通体雪白的建筑格外抢眼。玻璃幕墙反射着余晖,正大门上方“凯兴白石馆”的招牌简洁大气;推门而入,上千平方米的展厅内,一块块高端的鱼肚白、雪花白等大板整齐排列。

白石荒料堆成山。

“这每一片石材,价格都上万元起步,光是场馆装修和首批荒料采购,就投入了数千万元。”凯兴白石馆负责人黄清池在介绍时,语气中满是对产品的信心。

这样“白到发光”的场景,如今在水头镇已非个例。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石材之都”,水头镇承载着全国近70%的石材贸易量。近年来,这里的石材市场正经历一场明显的“色彩变革”。

从老牌石材企业的持续扩张,到新兴商家的争相入局,十余家大小不一的白石专馆相继亮相,小到数百平方米的精品展厅,大到占地数千平方米的沉浸式展馆,再加上各大石材市场内未明确标注“专馆”却以白石为主营的“白石专场”,水头石材市场正彻底告别曾经“全民高级灰”的单一格局,全面迈入“白色热潮”的新阶段。 本报记者蔡静琦文/图

市场风向从“灰色疲劳”到“白色受捧”

时间拨回到五六年前,水头石材市场的“主色调”还是清一色的灰板。走在当时的澳盛大板市场、海西石材城等核心市场内,上千种灰色石材占据了80%以上的展位,从浅灰、中灰到深灰,从哑光灰到亮面灰,不同纹理、不同工艺的灰板被商家们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那时候不管是工程装修还是家装,客户开口就要灰板,觉得‘高级灰’显档次、不易过时。”在水头做了12年石材贸易的李海燕回忆,当时她的卖场里只顺带展示少量白色石材,“基本是客户有需求才会进货”。

这种“全民追灰”的热潮,在疫情到来后悄然发生转变。2020年起,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发生了明显转变——大家更渴望一个温暖、明亮的家,而非那种精致却冰冷的样板间风格。这一变化,让曾经的装修热门灰板,逐渐沦为市场“避之不及”的材料。

需求的转变,直接反映在石材销量的变化上。弘一石业作为水头较早布局白石领域的企业,其总经理戴玉音对此有着最直观的感受:“疫情期间,很多石材商家都在发愁订单减少,但我们的白石馆不仅没受影响,销量反而比往年增长了30%以上。”

戴玉音解释,早在疫情前,弘一就察觉到消费者对“冷色调”的审美疲劳,提前储备了鱼肚白、雪花白、卡拉拉白等热门白石品种,“当时很多客户因为不能出门,会通过线上看样、视频选板,白色石材在镜头里的呈现效果更好,加上我们能提供上门测量、设计搭配的一站式服务,订单量自然稳中有升。”也正是凭借这波市场红利,弘一的白石专馆从1个拓展到2个。

捷成石业的“押注”则更为大胆。在其位于永泉山工业区的总部厂区内,数万吨白石荒料整齐堆放在露天场地,覆盖了近半个厂区;室内展厅里白石大板更是满满当当。

“我们很早就开始专注白石采购,现在厂区里的白石荒料储备量,在水头名列前茅。”捷成石业总经理王国际告诉记者,行业内甚至流传着“连意大利矿主都要来捷成挑料”的说法。

疫情过后,这种市场趋势进一步得到巩固。一方面,工程端装修需求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持续不振,对价格敏感的工程客户更倾向于选择低价石材,导致原本主打工程市场的灰板价格一路走低,部分品种甚至出现“以成本价甩卖”的情况;另一方面,家装市场在“改善型需求”的推动下持续火热,尤其是别墅、大平层等高端家装项目,对白色石材的需求激增。

“以前我们的客户里,工程单占比能达到90%,现在反过来了,家装单占比超过50%,而且很多客户会指定要进口白石。”戴玉音说,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石材商家意识到“转型白石”的必要性,不少早期涉足白石贸易的商家在尝到甜头后,纷纷加大投入、扩大规模,为水头白石馆的“遍地开花”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闽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