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烧香拜佛,富人问卜算卦,为什么越有钱的人越喜欢研究玄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11:29 1

摘要:在民间流传着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穷人烧香拜佛,富人问卜算卦”。同样是与“玄学”打交道,却藏着改变命运的密码。要解开这个谜题,先得从一个“被命运算死”的读书人说起。

我们常常说众生平等,但是众生真的平等吗?

有人出生含着金汤匙,而有的人出生时家徒四壁。

有的人一路顺风顺水,可有的人一路披荆斩棘也难逃坎坷。

别人做自媒体,一夜爆红,一条播放几千万;可也有人做3年自媒体,连1万粉丝都累计不到……

你还觉得“众生平等吗”?

在民间流传着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穷人烧香拜佛,富人问卜算卦”。同样是与“玄学”打交道,却藏着改变命运的密码。要解开这个谜题,先得从一个“被命运算死”的读书人说起。

明代万历年间,有个叫袁学海的秀才,15岁时遇到一位精通命理的孔先生。孔先生算定他:“明年科举考中第三名,后年做廪生,俸禄米九十一石五斗……53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无子。”

起初袁学海不以为然,可接下来的十几年,人生轨迹竟与预言分毫不差——科举名次、俸禄数量,连小小的意外都一一应验。眼看“死期”渐近,他索性躺平认命,连读书都没了动力。

35岁那年,袁学海在南京栖霞山遇到云谷禅师。两人对坐三天三夜,云谷禅师见他心无杂念却满脸死气,便问道:“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只因被‘妄想’束缚;而你静坐三日不起妄念,是何缘故?”

袁学海苦笑:“命已算定,想也无用。”

禅师闻言大笑:“我以为你是个豪杰,原来只是个凡夫!”

接着禅师说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周易》开篇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若天命一成不变,那吉如何趋、凶如何避?”

这番话如惊雷劈醒袁学海。他幡然醒悟,当天改名“袁了凡”!十多年后,三千善事圆满,他不仅官至五品,还得了两个儿子,更活到73岁,硬生生把“死局”活成了“生路”。后来他写下《了凡四训》,开篇就告诫子孙:“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袁了凡的故事,恰恰戳中了“穷富玄学观”。穷人求玄学“给结果”,富人借玄学“找方法”。

就像有人做自媒体,盼着“一夜爆红”却不愿研究内容规律,这是把玄学当“彩票”;而真正的高手会像袁了凡画功过格那样,把“走红”拆解成“选题、表达、运营”的具体行动,这是把玄学当“导航”。

晚清名臣曾国藩,他年轻时也迷信相面算卦,甚至在日记里记录“观人颜面,见其眉散眼斜,知其心术不端”。但后来他在《冰鉴》中提出“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看似是相面之术,实则是观察人的行为模式与心性修养。

再看被传“靠盾牌楼改运”的李嘉诚,他的长江集团中心所谓“盾牌状”护住财富,其实,这座位于香港中环的摩天大楼,恰恰体现了他对“时势”的判断。选址在金融核心区,设计成流线型减少台风影响,内部布局注重信息流通。用他的话说:“我一生从未靠过玄学,而是靠‘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这与袁了凡“趋吉避凶在积善”、曾国藩“事功在人事”的理念如出一辙!

玄学从来不是“坐等好运”,而是“看懂规律后主动布局”。

穷人烧香拜佛,求的是“不劳而获”的捷径,是逃避对自我的审视;富人问卜算卦,求的是“看清规律”的智慧,是主动承担对人生的责任。

袁了凡改命,改的不是“天命”,而是自己“薄福之相”的脾气;曾国藩成事,成的不是“运势”,而是“日日改过”的坚持。与其纠结“命运公不公平”,不如像古人那样问自己:今天有没有比昨天多一分包容?多一分专注?多一分担当?

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那一刻忽然相信“命”?

——小禾

来源:藏甲一点号

相关推荐